-
题名当代诗歌“语感写作”批判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心释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1BZW096
-
文摘
第三代诗人所倡导的"语感写作"在当代诗歌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诗学命题。诗歌界普遍认同语感的重要性,反对的声音不多,但诗歌中的"语感"概念远未清晰,"语感写作"的前景堪忧。笔者试图澄清语言学语感与诗歌语感的关系,并认为后者是诗人对写下的语词的感觉,尤其是对词语及词语间的语气、语调、语式、轻重、平衡等的感觉,并顺其自然,依势行文而形成的诗篇。"语感写作"可以维系诗歌的两种品质,一是不离自然口语的朴素与活力,二是不离生命的感性冲动。但"语感写作"也面临无难度、自我复制、意义缺失等困境。只有消除"口语/书面语"等一系列二元对立观念,以及对现实生存经验的祛魅,重获精神的厚重感,不断对生命意义的可能性进行有效探索,才可能走出困境。
-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语感
语感写作
语言意识
诗歌品质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宋代南渡士风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顾友泽
-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讲师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70,共7页
-
文摘
按士风状况分,南渡可分为南渡初年与秦桧专权两个时期,南渡初期的士林既受北宋末年败坏习气的影响,又开始孕育健康的士风;秦桧专权后士风更为浇薄、孱弱。反映到创作上,南渡时期的诗歌总体品质不高,即便南渡初年亦未体现出应有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整体面貌,而仅仅有很少的作者创作了数量不多的与现实紧密相关的诗作。然比较而言,历时性方面,前期诗歌的品质高于后期;共时性方面,在朝诗人的创作顾忌多于外任或在野诗人。
-
关键词
士风
更迭
诗歌品质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戈麦诗歌中的智性想象——戈麦诗歌方法论之一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西渡
-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
文摘
1997年的时候有人问我:“随着时光的流逝,你还坚持对戈麦的高度评价吗?”我当时回答说:“我现在对他的诗歌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比过去更热爱他的诗歌。”时间又过去二十多年,下个月戈麦去世就满三十年了,现在我可以更坚定地重复一遍我二十多年前的回答:我比过去更热爱戈麦的诗歌。实际上,戈麦去世以后的三十年,诗人、批评家、读者一直在进行戈麦作品的辨认工作,我自己也是如此。今年编辑《戈麦全集》,让我对戈麦在诗歌上的贡献有了更新的认识。虽然三十年并不是一个可以彻底水落石出的时间,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戈麦绝对是新诗史上才华、成就最突出的少数几个诗人之一。
-
关键词
新诗史
戈麦
智性
诗歌品质
确定无疑
方法论
批评家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来自大地和生命的歌谣——读孙建军诗歌手记
- 4
-
-
作者
聂作平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38,共2页
-
文摘
阅读孙建军的诗作,每每使我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感动,一方面,我感动于他那种难得的远离喧嚣,默默耕耘的创作激情;另一方面,更感动于他诗作所透析出的对大地和生命的依存与眷恋.
-
关键词
孙建军
诗歌世界
终极价值
人格力量
创作激情
精神家园
民族精神
诗歌品质
赤子情怀
精神指向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真切与执著——樊雄诗作漫评
- 5
-
-
作者
知日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54,共2页
-
文摘
只要读者一翻开樊雄几乎同时出版的《冷漠与温暖的手》(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5月),《雨季情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这两部诗集,便会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个真实的人。樊雄以那份推心置腹的真诚,在严肃读物不景气的今天,获得了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青睐。
-
关键词
漫评
爱情体验
抒情主人公
推心
春期
青年读者
胸臆
诗歌品质
双泥
现实的不足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