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独树一帜的学术著作——读张国伟的《中国诗歌发展史》
1
作者 骆寒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3-224,共2页
张国伟研究员毕多年之功,完成了一部长达150万字的《中国诗歌发展史》。这部独立撰写的巨著,体例新颖,立论多有原创性。时间将证实:这部著作的问世将会是当代中国诗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见出:首先,该书在对中国诗歌... 张国伟研究员毕多年之功,完成了一部长达150万字的《中国诗歌发展史》。这部独立撰写的巨著,体例新颖,立论多有原创性。时间将证实:这部著作的问世将会是当代中国诗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见出:首先,该书在对中国诗歌整体演变规律的探求上独树一帜。以往出版的中国诗歌史大多是按朝代来分期,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撰写诗歌史便于读者接受,但难以真实地体现诗歌自身演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 张国伟 中国诗学研究 李商隐诗 《古诗十九首》 人生问题 中国诗史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代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兴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7,共5页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晚唐体”及“词代诗兴”,其流变过程既有一贯性与整体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从白体诗的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五代诗 诗歌发展史 白体诗 词代诗兴 《唐诗纪事》 “晚唐体” 欧阳修 演变轨迹 《唐才子传》 《宋诗纪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诗歌的百花齐放与发展道路——兼与陈晓华同志商榷
3
作者 杨本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31-34,共4页
近读陈晓华同志的《新诗与旧诗》一文(载《昆明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觉得陈文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利于贯彻“双百”方针。为了明辨是非,我拟就诗歌的百花齐放与发展道路谈点粗浅意见,并求教于晓华同志与有关专家和读者。
关键词 发展道路 诗歌发展史 诗歌创作 古典诗歌 旧诗 优良传统 旧体诗词 自由发展 诗经 陈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霍松林 邓小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对现实生活、社会风俗的潜移默化和深刻影响,都说明诗歌不仅是文学现象,而且是最集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现象。三大文化精神在诗歌中既分别落实,又相互融汇,在思想感情的根源之地,三大精神汇归为一,成为三千年诗歌发展史的中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 哲学思想 诗歌发展史 根本精神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诗如巫——于坚诗歌片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傅元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关键词 诗歌发展史 于坚 文化载体 生命状态 诗歌境界 亲和 抒情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游牧民族文学生态——评析《中国诗歌通史·辽金元卷》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希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69-70,共2页
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的辽(公元916~1125)、金(公元1115~1234)、元(公元1206~1368)三朝,其独特的游牧文化形态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仅就诗歌而言,又是数千年中国诗歌发展史独具特色的一段。
关键词 中国诗歌 游牧民族 文学生态 辽金元 通史 还原 中国文化史 诗歌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7
7
作者 傅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27-32,共6页
对于陆机这样一位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我们以前则重视不够,对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缺乏具体而真实的描述,因而对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能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尝试。陆机诗歌的特色,以钟嵘《诗品》... 对于陆机这样一位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我们以前则重视不够,对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缺乏具体而真实的描述,因而对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能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尝试。陆机诗歌的特色,以钟嵘《诗品》所评最为确切。他说机诗“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玫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饫膏泽,文章之渊源也。”这段话首先指出陆机创作渊源于曹植,说明陆机与建安文学的紧密关系;其次从篇章字词和文气两方面客观分析了他的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渊源 陆机 诗歌创作 基本特色 魏晋 建安文学 文心雕龙 诗歌发展史 代表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子昂张九龄诗歌比较论 被引量:3
8
作者 房日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69-74,共6页
陈子昂与张九龄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他们在不同时期,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历代诗论家往往将陈张并称,并对他们的诗歌成就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过一些言简意赅的比较。现代文学... 陈子昂与张九龄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他们在不同时期,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历代诗论家往往将陈张并称,并对他们的诗歌成就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过一些言简意赅的比较。现代文学史家,无一不对陈子昂给予充分肯定,而对张九龄则十分冷淡。有两部带有权威性的《中国文学史》,竟对张九龄的诗歌创作只字不提。这很能代表学术界一些人对张九龄的看法。然而张九龄诗歌的艺术成就,无论如何是抹杀不掉的。本文试图从对陈张诗歌成就的比较中,探讨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并借以恢复张九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谨以此就教于专家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九龄 陈子昂 诗歌发展史 诗歌成就 文学史家 诗歌创作 《中国文学史》 艺术成就 学术界 盛唐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庭珍的诗歌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76-87,共12页
朱庭珍(1840——1903年)字小园,号诗隐,举人,云南石屏人。是清代云南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里。《筱园诗话》是一部有价值的诗歌理论专著。除诗歌外,它还涉及了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 朱庭珍(1840——1903年)字小园,号诗隐,举人,云南石屏人。是清代云南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里。《筱园诗话》是一部有价值的诗歌理论专著。除诗歌外,它还涉及了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里许多重要问题。本文仅就它所涉及的诗歌理论,分为诗歌发展史观;诗歌创作理论;诗歌的艺术规律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诗歌创作理论 诗歌发展史 诗歌理论 沧浪诗话 艺术规律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前后七子 理论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目既博 赏心亦当——王士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论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守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王士禛(1634—1711)是清初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大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以“神韵说”为标志的诗歌美学理论颇成系统,而且在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和总结、对历代诗家、诗作的评价方面也用力甚多。他评诗论诗范围广泛而颇具识... 王士禛(1634—1711)是清初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大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以“神韵说”为标志的诗歌美学理论颇成系统,而且在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和总结、对历代诗家、诗作的评价方面也用力甚多。他评诗论诗范围广泛而颇具识见,这是我们研究王士禛的诗学思想不可不注意的一个方面。钱钟书先生对王士禛的诗歌颇多批评,但对其评诗论诗却非常推许:“渔洋论诗,宗旨虽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 钱钟书 论诗绝句 论评 总体评价 诗歌发展史 钱谦益 清初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应向格律诗方向发展
11
作者 黄叶飞 《人文杂志》 1982年第3期75-76,共2页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代表着诗歌形式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当前,我们尤其应该着重于新的格律诗的发展。 格律诗是和非格律化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这两种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各有千秋,至今仍然并存着。...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代表着诗歌形式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当前,我们尤其应该着重于新的格律诗的发展。 格律诗是和非格律化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这两种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各有千秋,至今仍然并存着。《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基本是一种自由体的诗。以后在诗歌发展过程中,从四言、五言到七言,逐步形成了较严密的章法、句法、音律要求等规则,随着诗歌形式的逐步成熟,后来才出现了格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诗 自由诗 诗歌形式 新诗 格律化 利用形式 艺术表现力 诗歌发展史 “破” “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英雄 千古诗魂──试论曹操的诗歌创作
12
作者 刘朝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95年第A01期48-52,63,共6页
一代英雄 千古诗魂──试论曹操的诗歌创作刘朝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曹操,本来是一个为名门望族不屑一顾的“赘阉遗丑”(注1).然而当他弱冠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即以其旷世奇才崭然而露头角,令世人刮目相... 一代英雄 千古诗魂──试论曹操的诗歌创作刘朝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曹操,本来是一个为名门望族不屑一顾的“赘阉遗丑”(注1).然而当他弱冠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即以其旷世奇才崭然而露头角,令世人刮目相看;接着,他在数十年的征战杀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诗歌 诗歌创作 建安文学 诗歌发展史 “建安风骨” 诗魂 东汉末年 政治家 汉乐府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创作的金光大道
13
作者 陆侃如 《文史哲》 1978年第5期74-75,共2页
近日读到丁宁同志回忆郭小川的文章,知道诗人小川同志常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句,来表达他寻求创作道路的苦心。在最近发表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边有这么一段精辟的指示: 将... 近日读到丁宁同志回忆郭小川的文章,知道诗人小川同志常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句,来表达他寻求创作道路的苦心。在最近发表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边有这么一段精辟的指示: 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创作道路 郭小川 毛主席 乐府民歌 诗歌发展史 陈毅 领袖 四言诗 五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唐七言歌行体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采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初唐七言歌行的繁荣,在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将其置于汉唐诗赋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中考察,则可发现其在外部形式、内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均已形成自身鲜明而成熟的体性特征,具有句式参差、自由换韵,题材广泛、场景宏阔,铺... 初唐七言歌行的繁荣,在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将其置于汉唐诗赋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中考察,则可发现其在外部形式、内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均已形成自身鲜明而成熟的体性特征,具有句式参差、自由换韵,题材广泛、场景宏阔,铺张扬厉、气势壮大,婉转流丽、意境纯美,多用对偶、杂以律句,曲终奏雅、感慨深沉等艺术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七言歌行 歌行体 唐诗 诗歌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元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5-91,共7页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陈元胜(广东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诗歌作品都是相对格律体(近体)而言的古体诗.唐代以降,古体诗创作不曾断流,直至新文学冲垮文... 自然声律之树常绿──兼论中国新诗形式及其民族化方向陈元胜(广东民族学院)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诗歌作品都是相对格律体(近体)而言的古体诗.唐代以降,古体诗创作不曾断流,直至新文学冲垮文言文的一统天下,新诗登上诗坛。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形式 自然声 现代格律诗 古体 诗歌创作 优良传统 格律体 诗歌作品 诗歌发展史 吟咏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诗论
16
作者 郭晋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16,共10页
唐诗发展至李白杜甫,已经达到顶点。后之作者,如果遵循旧道,已经无法攀越高峰。韩愈继起,所以立足于变,另辟蹊径。白诗平易,虽变而未离其宗,惟言人之所共欲言。韩诗奇伟,则变而突破羁绊,务写人之所不曾写。于是发展而为宋诗,... 唐诗发展至李白杜甫,已经达到顶点。后之作者,如果遵循旧道,已经无法攀越高峰。韩愈继起,所以立足于变,另辟蹊径。白诗平易,虽变而未离其宗,惟言人之所共欲言。韩诗奇伟,则变而突破羁绊,务写人之所不曾写。于是发展而为宋诗,以东坡山谷为其代表。李杜苏黄,诗风不同,而重峦叠嶂,各极其胜。本文是《白居易新论》(见《文学遗产》)的姊妹篇,试图从诗史的长河中,拈出历史的重要环节,探讨我国诗歌衍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务去陈言 韩诗 杜甫 诗歌发展史 规定性 文学史 创作理论 春花秋月 根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杰出诗人焦延寿
17
作者 陈良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97-105,共9页
焦延寿,一位至今尚未进入中国文学史的汉代杰出诗人。他书写了西汉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诗史”,一系列“写实主义”诗篇使他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承前启后者,开唐代杜甫“诗史”之先河;他有大量创获的寓言诗、哲理诗,为丰富诗... 焦延寿,一位至今尚未进入中国文学史的汉代杰出诗人。他书写了西汉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诗史”,一系列“写实主义”诗篇使他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承前启后者,开唐代杜甫“诗史”之先河;他有大量创获的寓言诗、哲理诗,为丰富诗歌的品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焦氏是自屈原之后,中国诗史上第二位有名的重要诗人。研究中国诗歌发展史必须深入研究《易林》,这是对诗歌发展似乎中断了的西汉时代绝对必要的联缀,是对魏晋至唐宋诗歌发展另一个潜在渊薮不可忽视的挖掘,中国文学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一片空白必须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延寿 《焦氏易林》 西汉 诗史 寓言诗 哲理诗 诗歌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18
作者 郝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56,共3页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样,是诗歌领域的开创者和佼佼者,由于它对诗歌的段落与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创造,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辞别名"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出来...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样,是诗歌领域的开创者和佼佼者,由于它对诗歌的段落与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创造,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辞别名"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出来的一种文体。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楚国地区的歌辞,后来随着楚辞应用的广泛,逐渐形成了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文体,另外一个是诗歌总集的泛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诗歌总集 传承 传统 电影 中国文学史 诗歌发展史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诗》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伶俐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1,共3页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教学设计 诗歌发展史 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 长篇叙事诗 七年级下册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4-89,6,共7页
在艺术创作中,想象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感知、情感、理解诸种心理因素,只有借助想象而达到客观化、对象化,才能真正实现其审美价值。所以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屈原的崇高地位。
关键词 艺术想象 屈原 神话传说 超现实想象 诗歌创作 自我形象 诗歌发展史 楚辞章句 诗歌作品 巫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