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制约当前诗歌发展的若干形式问题
1
作者 谢百中 夏露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99-101,共3页
当前诗歌发展走入困境,一些形式问题是制约它的重要因素.无论古体诗或新诗,格律是诗的必备形式要素,但格律要与时俱进.格律诗、词必须按当代语音入韵,才可能得到普及发展.新诗必须有格律,要继承新月派的理论与实践传统.
关键词 制约 形式 诗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从毛泽东诗词看我国诗歌发展的愿景
2
作者 李林展 《船山学刊》 2006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在革命实践中写下的诗篇,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诗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借鉴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是我国诗歌从形式、内容和创作态度上重新革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诗歌发展 愿景 革命实践 精神财富 创作态度 政治家 诗人 他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法与诗歌发展的同步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子言 《美术大观》 2006年第8期113-,共1页
  中国的书法与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书家大都是诗人或具有诗人气质.然而,关于书法与诗歌关系的论述,却极为少见.本文试图从中国书法与诗歌的同步现象入手,探讨书法与诗歌的渊源,从而指出书法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大篆 篆书 诗歌发展 楷书 书体 金文 丛文俊 分书 文字体系 同步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发展简论及教材诗歌入选价值破译
4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17年第9期32-39,共8页
既然要建立基于时代的'诗教',必然绕不开新诗。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当代,现代诗才代表'诗'的时代语境。假如我们像汉初宗法《诗经》一样,只取古诗(包括《诗经》)为诗教文本,显然是不科学的,理由很多,仅举三点:第一,... 既然要建立基于时代的'诗教',必然绕不开新诗。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当代,现代诗才代表'诗'的时代语境。假如我们像汉初宗法《诗经》一样,只取古诗(包括《诗经》)为诗教文本,显然是不科学的,理由很多,仅举三点:第一,社会生活时代背景的截然不同,宗法《诗经》时代的集体理想是前面曾经提及的'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生活,现代社会没有'往来'几乎不能生存;第二,主流语境的深刻变化,所谓主流语境,是指社会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发展 臧克家 《有的人》 新诗发展 白话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诗如巫——于坚诗歌片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傅元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关键词 诗歌发展 于坚 文化载体 生命状态 诗歌境界 亲和 抒情 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担当与美学的重构——近年来诗歌趋向的功能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立群 《艺术广角》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近年来诗歌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对现实关注的不断提升。从世纪初“底层写作”、“打工诗歌”的不胫而走,到2008年诸多“社会大事”为写作营造公共主题,诗歌在题材及艺术上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诗歌功能、诗歌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 诗歌发展 美学 社会关系 诗歌艺术 现实关注 打工诗歌 诗歌功能 重新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忠秧诗歌评论三题
7
作者 孙绍振 蒋述卓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06,共2页
柳忠秧《楚歌》《岭南歌》等古体诗近年来在诗歌界和评论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传统与现代、旧体与新诗、继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命题。现摘录柳忠秧诗歌评论三则,以献给关心中国当代诗歌的人们。
关键词 诗歌评论 楚歌 中国当代诗歌 继承与创新 诗歌发展 古体诗 岭南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宋诗发展史研究中缺失的一个链接——吴大顺《欧梅唱和与欧梅诗派研究》序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家庄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关键词 江西诗派 诗歌发展 宋诗 唱和 链接 修复 诗人群体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炀帝诗歌之美质
9
作者 占如默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02-102,共1页
隋炀帝非明君,但却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写景、纪游等山水诗意境优美、边塞诗风骨雄健,其诗歌兼具北方文学雄放豪健和南方文学清新柔美的特征,具有独特的美质,体现了隋代南北诗风交融的实绩,同时也预示了未来诗歌发展的方向,“导唐... 隋炀帝非明君,但却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写景、纪游等山水诗意境优美、边塞诗风骨雄健,其诗歌兼具北方文学雄放豪健和南方文学清新柔美的特征,具有独特的美质,体现了隋代南北诗风交融的实绩,同时也预示了未来诗歌发展的方向,“导唐人之先路”(谢无量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美质 美的特征 南方文学 北方文学 诗歌发展 山水诗 边塞诗 谢无量 诗人 意境 风骨 清新 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新中国诗歌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12,共9页
无论作为政治家、理论家的毛泽东,还是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他对新中国诗歌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但是新中国许多诗歌歌颂的重要对象,而且他的诗歌主张几乎决定了新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格局,相当时期还左右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诗歌 旧体诗词 新中国诗坛 浪漫主义 诗歌发展 现实主义 中国新诗 基本格局 诗歌主张 新诗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独特的诗歌世界——论当代中国军旅诗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冕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4期32-40,共9页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要的提示在一般概念中,现代的中国军旅诗指服役于革命军队的诗人写的有关军旅的诗(考虑到曾经服役于军旅的诗人数量甚大,本文大体上仅以现役军人为论述的范围)。这里,我们沿用了这一较为严格的概念。军队是社会的一...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要的提示在一般概念中,现代的中国军旅诗指服役于革命军队的诗人写的有关军旅的诗(考虑到曾经服役于军旅的诗人数量甚大,本文大体上仅以现役军人为论述的范围)。这里,我们沿用了这一较为严格的概念。军队是社会的一个现实。军队当然不能与军队以外的世界隔离,因而“有关军旅的诗”本身并不狭窄,它拥有一个规定的但却宽广的时空。在论及中国新诗近四十年的发展时,人们都确认现代军旅诗所给予它的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诗 士兵 诗歌发展 抒情主体 新时期 文化心理 军队 现役军人 抒情形象 中国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官署的变革与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的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杰茹 《保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0-76,共7页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 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可以发现:完备齐全的乐府机构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乐府歌诗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甚至改变乐府机构的格局;乐府机构是实现乐府歌诗雅俗交融的催化剂;乐府机构是促进南北朝乐府文学交流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乐府官署 乐府歌诗 诗歌发展 礼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幼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1期36-43,共8页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小一束负有盛名的光彩夺目的奇葩,是我国五言诗的第一批丰硕成果。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而已随着它的出现,揭开了我国诗歌发展的新的一页,开创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代新风。它是我...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小一束负有盛名的光彩夺目的奇葩,是我国五言诗的第一批丰硕成果。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而已随着它的出现,揭开了我国诗歌发展的新的一页,开创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代新风。它是我国五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建安诗歌的先导,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比兴 古典诗歌 诗歌 情与境 抒情诗 叙事 汉乐府民歌 诗歌发展 男女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诗歌:在生活和新诗中寻找位置——评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青年诗人们的诗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克强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32-36,共5页
一谈及诗歌创作现状,我们无法回避两种对峙的评判:新诗的窘困、危机说和起飞、繁荣说。其实,前者并非悲观,相反,却意在警醒;后者也证据确凿,决不是盲目乐观,更有些不磨灭自家威风的好心。他们的动机,倒是令人惊讶地源出一辙。问题仅仅在... 一谈及诗歌创作现状,我们无法回避两种对峙的评判:新诗的窘困、危机说和起飞、繁荣说。其实,前者并非悲观,相反,却意在警醒;后者也证据确凿,决不是盲目乐观,更有些不磨灭自家威风的好心。他们的动机,倒是令人惊讶地源出一辙。问题仅仅在于,他们的视点各自偏重一侧。从文学内部的横向看,诗歌正面临“左邻右舍”,尤其是后起和新兴的文学样式如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的冲击和挑战,它的读者群正在被争夺和挤压,它长期占据的文学正宗地位受到动摇、瓜分和替换。从诗歌发展的纵向看,这一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却始终富于自我更新的活力,在经历了“四五运动”诗歌和“艨胧诗”两次大的涌潮之后,今天正在悄悄地然而又顽强和扎实地前进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现状 校园诗歌 性格 主题旋律 大学生 对比主题 生活中 诗歌发展 朦胧诗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估明代诗歌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羊春秋 《中国韵文学刊》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关键词 明代诗 明诗 诗歌创作 诗歌主张 明史·文苑传 七子 何景明 诗歌理论 拗体律诗 诗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16
作者 贾世兴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92-96,共5页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 东晋建立以后,谈玄说理的诗风靡诗坛,当时玄学诗人的作品“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而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如孤鹤展翅晴空,似朗月静挂夜天,给文坛带来生气和光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建安风力 诗歌发展 陶诗 谈玄 田居 中国文学史 《杂诗》 《饮酒》 读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卜荪诗学思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17
作者 秦丹 《写作》 2012年第4期6-8,共3页
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是20世纪继艾略特(T.S.Eliot)和瑞恰兹(I.A.Richards)之后英国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在诗歌方面,他把最新的科学成就写入诗中,其晦涩而富于“辩论式”的诗风直接引领了现... 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是20世纪继艾略特(T.S.Eliot)和瑞恰兹(I.A.Richards)之后英国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在诗歌方面,他把最新的科学成就写入诗中,其晦涩而富于“辩论式”的诗风直接引领了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新方向,其创作方式在奥登(W.H.Auden)、托马斯(Dylan Thomas)等同代著名诗人中得到回响。在文学理论方面,燕卜荪开创的含混理论深刻揭示了文学文本丰富的内涵。其导师瑞恰兹评价其“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并认为自《含混七型》问世后“没有任何批评可能有过如此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 20世纪 科学成就 诗歌发展 现代主义 创作方式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自我审视》序
18
作者 陶尔夫 《北方论丛》 CSSCI 1997年第4期111-113,共3页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宋词研究专家陶尔夫先生,1997年5月14日,在参加黑龙江省文史馆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这篇文章是陶先生为沈检江《中国古典诗歌的自我审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所写的序...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宋词研究专家陶尔夫先生,1997年5月14日,在参加黑龙江省文史馆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这篇文章是陶先生为沈检江《中国古典诗歌的自我审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所写的序言,体现了先生奖掖后学的殷殷深情。陶先生生前曾表示要在此序言的基础上再为沈著撰写一篇书评,此心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尚曾与友人言及。如今,哲人已逝,斯言犹在,痛何以堪!本刊发表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自我审视 中国诗史 诗歌发展 黑龙江大学 学术研究 中国古代诗歌 诗体形式 彻底打碎 苏曼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排航标——法国诗歌一瞥
19
作者 杜青钢 《外国语文》 1985年第4期133-134,132,共3页
法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它的诗歌常常是其他文学门类的先锋,因此,格外引入注目。诗坛的盛衰,诗的“阴晴园缺”往往成了人们谈论与社会争议的中心。概观法国二十世纪的诗歌发展状况和诗与读者的疏密关系。
关键词 法国诗歌 疏密关系 二十世纪 航标 诗歌发展 引入注目 文学 超现实主义 当代诗歌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转型:中国诗歌怎么转和转什么
20
作者 唐政 《艺术广角》 1998年第3期56-58,共3页
20世纪即将结束,政治、经济、文化的跨世纪转型必然带动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的转型。因为,文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要接受经济基础的终极制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要受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驱动,其产生和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将与政治... 20世纪即将结束,政治、经济、文化的跨世纪转型必然带动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的转型。因为,文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要接受经济基础的终极制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要受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驱动,其产生和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将与政治、经济发生最密切的联系。既然政治、经济转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中国新诗 诗歌发展 文学艺术 表现形式 内容与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的 经济基础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