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胡应麟诗歌创作理论中的“兼容”特色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毅鸿 史小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6,共6页
明代胡应麟的诗学理论是对七子派格调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体现出"兼容"的特色,主张"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兼容,要求外在的"格调"与诗歌的内在审美风格相结合;提出"法&qu... 明代胡应麟的诗学理论是对七子派格调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体现出"兼容"的特色,主张"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兼容,要求外在的"格调"与诗歌的内在审美风格相结合;提出"法"和"悟"齐备,为兼容"体格声调"和"兴象风神"提供了方法论;又指出"悟"要和"深造"并重,强调了熟习研究前人作品的重要性:这是对七子派的文学复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诗歌创作理论 兼容 七子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的性质特征及其意义
2
作者 朱寿兴 《学术论坛》 1988年第3期70-72,共3页
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历来被称为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现实主义理论(如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系铳地阐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等等);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异... 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历来被称为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现实主义理论(如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系铳地阐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等等);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异见,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一种非现实主义理论。对这样两种看法笔者都不敢苟同,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拙见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论 现实主义理论 诗歌创作理论 毛诗序 诗歌理论 百家争鸣 社会作用 诗三百 生活真实 艺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谪居宜宾时期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昭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元符元年(1098),又改为戎州(今四川...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元符元年(1098),又改为戎州(今四川宜宾县)安置。黄庭坚于元符元年夏抵达宜宾,建中靖国元年春离开宜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这是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振兴时期。从创作道路来看,又是他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具有新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歌创作理论 四川宜宾 转变时期 人民性 王安石 新旧党争 振兴时期 江西修水 创作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庭珍的诗歌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开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76-87,共12页
朱庭珍(1840——1903年)字小园,号诗隐,举人,云南石屏人。是清代云南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里。《筱园诗话》是一部有价值的诗歌理论专著。除诗歌外,它还涉及了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 朱庭珍(1840——1903年)字小园,号诗隐,举人,云南石屏人。是清代云南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里。《筱园诗话》是一部有价值的诗歌理论专著。除诗歌外,它还涉及了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里许多重要问题。本文仅就它所涉及的诗歌理论,分为诗歌发展史观;诗歌创作理论;诗歌的艺术规律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诗歌创作理论 诗歌发展史 诗歌理论 沧浪诗话 艺术规律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前后七子 理论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燮创作理论初探——《原诗》理、事、情、才、胆、识、力的关系
5
作者 张炳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5期70-74,共5页
【正】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 【正】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而论之”的,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只就它的创作论——理、事、情、才、胆、识、力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客观事物 诗歌创作理论 艺术作品 作品完成 创作才能 艺术魅力 叶燮 创作思想 理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观流辨异中见唐宋诗歌风采─—评阮忠著《唐宋诗风流别史》
6
作者 赵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唐宋诗风 唐宋诗歌 黄庭坚 乐府诗 诗歌创作理论 诗人群体 吕本中 山水田园诗 王孟诗风 创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文论研究新著——读张文勋同志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
7
作者 史宗龙 《思想战线》 1985年第3期52-54,51,共4页
有些著作,宣传甚多,似乎名气很大,读时满怀热情,然而,读完之后,不过尔尔,大有失望之感;有的著作,读前研究不多,担心不易理解,难以读完。可是,翻阅之后,越读兴趣越高,越嚼味道越浓,叫你放不下手,读完后有意犹未尽之感。最近读张文勋同志... 有些著作,宣传甚多,似乎名气很大,读时满怀热情,然而,读完之后,不过尔尔,大有失望之感;有的著作,读前研究不多,担心不易理解,难以读完。可是,翻阅之后,越读兴趣越高,越嚼味道越浓,叫你放不下手,读完后有意犹未尽之感。最近读张文勋同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就是后一种心情。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理论遗产。著作、资料浩如烟海。其中有《文心雕龙》、《诗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张文勋 文心雕龙 文学史 诗歌创作理论 孔子 美学思想 论稿 文学创作 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手写我口”三题
8
作者 罗可群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147-150,共4页
一、不是“我手写吾口”南社诗人古直编选的《客人三先生诗选》(仿宋精印线装本,1931年版)及其《黄公度先生诗笺》(中华书局,1935年版),均在卷前载《黄遵宪传》,古直在这不到500字的传记中,特别提到了黄遵宪“我手... 一、不是“我手写吾口”南社诗人古直编选的《客人三先生诗选》(仿宋精印线装本,1931年版)及其《黄公度先生诗笺》(中华书局,1935年版),均在卷前载《黄遵宪传》,古直在这不到500字的传记中,特别提到了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理论,其开篇即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红杏山房 宋湘 诗歌创作理论 客家文学 客家山歌 《人境庐诗草》 客家民间文学 口语化 诗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世民与唐代书法文化
9
作者 武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62-64,共3页
李世民与唐代书法文化武原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盛赞这一时期书法文化的巨大成就时,就不能不提及庸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同时,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关于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以及在唐代诗歌... 李世民与唐代书法文化武原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盛赞这一时期书法文化的巨大成就时,就不能不提及庸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同时,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关于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以及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研究者的论述已经是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文化 李世民 唐代 封建地主阶级 诗歌创作理论 中国书法史 黄金时代 书法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锺嵘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少康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4期38-46,共9页
锺嵘是我国齐梁时代最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所著的《诗品》是我国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诗歌发展历史及诗歌创作理论的专著,并对自汉至齐梁的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评论。在《诗品序》中他还对当时... 锺嵘是我国齐梁时代最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所著的《诗品》是我国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诗歌发展历史及诗歌创作理论的专著,并对自汉至齐梁的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评论。在《诗品序》中他还对当时不健康的、违背艺术规律的创作倾向作了尖锐的批判。这些,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理论与创作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那么,锺嵘在《诗品》中究竟贯穿了一些什么基本的文学思想呢?它们在当时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本文试图加以探索的中心问题。概括地说,我们认为锺嵘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这就是:感情、自然、风骨、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建安文学 诗歌理论批评 诗品 文心雕龙 我国古代 文艺思想 诗歌创作理论 创作倾向 滋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交游、赠答诗评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锋 徐立峰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3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王昌龄 赠答诗 孟浩然 片冰 不护细行 独特的艺术风格 校书郎 葛立方 人生失意 诗歌创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的《续诗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家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S1期103-109,共7页
我国古代有三部产生过相当影响的《诗品》,袁枚的《续诗品》就是其中之一。郭绍虞先生在《诗品集解·续诗品注序》中指出:“薛起凤《小仑山房诗集序》谓随园论诗之旨,一见于《答归愚宗伯书》,再见于《续诗品》三十二首,可见《续诗... 我国古代有三部产生过相当影响的《诗品》,袁枚的《续诗品》就是其中之一。郭绍虞先生在《诗品集解·续诗品注序》中指出:“薛起凤《小仑山房诗集序》谓随园论诗之旨,一见于《答归愚宗伯书》,再见于《续诗品》三十二首,可见《续诗品》是随园诗论的核心所在。”然而,论析《续诗品》这一代表作的专文却很少见。因之,本文拟联系袁枚的其他诗论对《续诗品》提出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诗品》 袁枚 《诗品》 平淡美 诗论 司空图 真美 曲折变化 诗歌创作理论 随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嵘《诗品》“滋味”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郁沅 《江汉论坛》 1983年第2期27-32,共6页
钟嵘的《诗品》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艺术审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滋味”说。他认为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指出诗歌不可用来说教,否则就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要有“味”,读者才能反复品味,收到“使味之者无极... 钟嵘的《诗品》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艺术审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滋味”说。他认为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指出诗歌不可用来说教,否则就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要有“味”,读者才能反复品味,收到“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在钟嵘之前,也有人提到“味”的问题,最早的恐怕还是孔子。《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后来是《礼记·乐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文心雕龙 诗歌创作理论 五言诗 风力 理过其辞 艺术审美 艺术效果 魏晋南北朝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夺胎换骨”说质疑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振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6-58,55,共4页
“夺胎换骨”作为宋代很有影响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历来被认为是黄庭坚首倡。其唯一根据是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形容... “夺胎换骨”作为宋代很有影响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历来被认为是黄庭坚首倡。其唯一根据是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一说法,被沿用至今,很少有人对此表示怀疑,黄庭坚也由此成为形式主义诗风的始作俑者,遭到人们的贬斥批评。但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黄庭坚 直斋书录解题 朱熹 惠洪 读书志 江西 诗歌创作理论 普遍现象 古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要得文中天 邯郸学步终不然——论姜白石的诗论
15
作者 高洪奎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5期78-83,共6页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以下简称《诗说》),是一部颇多真知灼见、很富学术价值的诗论著作,在现存宋代的八十余种诗话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诗论家对这部《诗说》是极为重视的,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把它与《沧浪诗话》、《...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以下简称《诗说》),是一部颇多真知灼见、很富学术价值的诗论著作,在现存宋代的八十余种诗话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诗论家对这部《诗说》是极为重视的,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把它与《沧浪诗话》、《岁寒堂诗话》并誉为“鼎立”的“金绳宝筏”;鲍廷博又在《麓堂诗话》的跋语中,把它推许为与《沧浪诗话》、《麓堂诗话》“鼎峙骚坛”的“风雅指南”。此外,姜夔还写有两篇《白石道人诗集自序》,讲述自己从江西诗派脱化而出的经过和诗歌创作的甘苦,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和沈辰垣《历代诗余》中,亦辑有姜夔评论他人词作的意见,都是对其《诗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诗派 诗论著作 白石道人 诗歌创作理论 诗说 姜白石 沧浪诗话 姜夔 诗法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是唯美主义诗人吗?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思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25-33,共9页
三十三年前,闻一多的老朋友朱自清在《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一文中,对闻一多的一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 三十三年前,闻一多的老朋友朱自清在《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一文中,对闻一多的一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郭沫若 诗歌创作理论 中国文学 时代精神 王尔德 诗人闻一多 评价 艺术家 斗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