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陶诗──走向成熟的中国诗格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沈检江
-
机构
黑龙江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
文摘
诗格包括两层涵义,一为品格之格,一为格式之格,陶渊明以崇高的人格力量开辟了诗歌题材的全新领域,决定了诗歌格调的崇高。其全新的诗歌内涵促成了诗歌表现方式的开拓,形成了新风格的构建,含蕴着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重要范畴。陶诗的深层次贡献,开拓了中国诗歌美学所蕴含的民族气质和表现力,唤醒了历代诗人的诗歌自觉精神,代表了走向成熟的中国诗格。
-
关键词
陶渊明
对立统一
中国古典诗歌
诗歌美学
诗歌创作
古诗十九首
崇高人格
陶诗风格
中国诗
诗歌内涵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生命激情的诗意呈现——评诗集《一树春天》
- 2
-
-
作者
丁胜如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0-61,共2页
-
文摘
卞国福同志继《热土地的歌》和《青春的旋律》(与他人合著)之后,新近又推出了诗集《一树春天》(安徽文艺出版社)。作为中年诗人,他似乎不曾以创作振聋发聩之作而引起世人注目,却以其诚实勤奋的劳绩而跻身于诗坛。《一树春天》以对富于生命气息的绚丽春色的恣情描摹,融汇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人与自然的宇宙关系的寻索,流涌出昂奋进取的生命激情,表达了诗人为时代歌唱,为人民歌唱的艺术追求。 《一树春天》所收的多为作者近十年来的诗作。诗人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其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使他的足迹遍布于名山大川和工矿农村。收在集中的诗作,多是即景生情的短章,或以白描的手法状物写景而饱含韵致,或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感慨。生活犹如万花筒,既有让人兴奋不已的亮色,又有令人忧虑的阴霾,对改革时代喜悦之情的抒写和对现实弊端的剖析和沉思,成为他诗歌内涵的两个主要方面。
-
关键词
诗意呈现
生命激情
诗集
诗歌内涵
现实弊端
代歌
生命气息
寻索
民歌
万花筒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长在大地上的诗——读《刘文玉诗选》
- 3
-
-
作者
阿红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8-92,共5页
-
文摘
“我居住在祖国的东北,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东北汉子!”豪爽、血性、正义感。东北汉子,文玉同志当得起! 这气质正是诗人气质。他诗了!他一本一本诗集,年轻时,柠枝树哨儿浪漫,出《柳笛集》、《乡土的赞歌》,一歌不尽情,又《送你一支歌》。
-
关键词
乡土味
东北
乡土诗
农村生活
二道沟
六十年代
诗歌内涵
诗选
创作
诗人气质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论信息
- 4
-
-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7-99,共3页
-
文摘
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
-
关键词
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中国社会科学
诗歌内涵
渊源
语言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