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义对称与现代自由体诗歌“内在旋律”的生成——以郭沫若、艾青的新诗创作为例 |
高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2
|
诗歌语体的隐性语义变异 |
邹立志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4
|
|
3
|
谈言微中,解颐解纷——饶少平先生的《杂体诗歌概论》论略 |
赵目珍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4
|
目尽青天怀今古——李商隐游仙体诗歌论略 |
姜朝晖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5
|
语体理论的新创获——《诗歌语体论》序 |
宗廷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6
|
基督教的寓意与人生苦难的写照——《老水手之歌》的主题评析 |
张礼龙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7
|
语音的功能风格及其应用 |
陈晨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8
|
阿拉伯、波斯文字在新疆 |
丁明仁
|
《阿拉伯世界研究》
|
1994 |
1
|
|
9
|
一曲当时非寻常——细品《怎样听一首名曲》 |
王春晨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浅析《草叶集》中的隐喻 |
王姝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1
|
论胡适的新诗理论及《尝试集》 |
张明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