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牟心海诗歌世界描述——《情海集》《绿水集》综论
1
作者 李万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诗人牟心海于1983年、1988年两度访朝,随访随写,共得诗144首,分别题名为《情海集》、《绿水集》先后出版。这些诗以真挚淳朴的情感,记叙了中朝两国两党的伟大友谊,塑造了朝鲜民族的英雄性格,歌颂了朝鲜人民的建设业绩和三千里锦绣河山... 诗人牟心海于1983年、1988年两度访朝,随访随写,共得诗144首,分别题名为《情海集》、《绿水集》先后出版。这些诗以真挚淳朴的情感,记叙了中朝两国两党的伟大友谊,塑造了朝鲜民族的英雄性格,歌颂了朝鲜人民的建设业绩和三千里锦绣河山。这些诗不仅为颂扬传统中朝友谊的当代文学谱写了新曲,而且在诗美创造和喻象抒情及新诗的格律化三个维度上进行了颇具特色的掘进。这些访朝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民族 格律化 喻象 诗歌世界 抒情方式 朝鲜人 中朝两国 当代文学 具象 友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人类学和“世界诗歌”——论吉狄马加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庆祥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6,共6页
一、诗歌的“民族志”书写在2018年的一首小长诗《鹰的诞生和死亡》中,吉狄马加用166行的篇幅书写了一个关于“鹰”的创世神话:从“孵”开始,至“葬礼”结束。鹰的再生和死亡犹如日升日落,也犹如父亲的出生和死亡,当然,也是一个族群的... 一、诗歌的“民族志”书写在2018年的一首小长诗《鹰的诞生和死亡》中,吉狄马加用166行的篇幅书写了一个关于“鹰”的创世神话:从“孵”开始,至“葬礼”结束。鹰的再生和死亡犹如日升日落,也犹如父亲的出生和死亡,当然,也是一个族群的诞生和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狄马加 民族志 创世神话 世界诗歌 人类学 长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诗歌、中国(文学)经验和后理论——从北岛诗歌英译的争论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吕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9,共9页
上个世纪90年代,海外汉学界围绕着北岛诗歌的英译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第三世界文学在国际文学市场中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政治和伦理问题。自觉不自觉地从中心立场出发,宇文所安虽然预言了全球资本在向更恶劣方向发... 上个世纪90年代,海外汉学界围绕着北岛诗歌的英译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第三世界文学在国际文学市场中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政治和伦理问题。自觉不自觉地从中心立场出发,宇文所安虽然预言了全球资本在向更恶劣方向发展,但忽视了第三世界文学书写当代经验的正当性;奚密、周蕾等海外华裔学人熟练运用理论揭示了西方话语的矛盾性,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伦理诉求,但其有意识选择边缘地位的立场无法引爆第三世界文学的政治动能。后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世界想象和文学未来。论辩各方对翻译的遗忘显示出重新认识翻译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文学和理论的政治和伦理力量来自从更大的空间书写和表述中国经验,为人类和地球寻找逃离人类纪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歌 全球资本 中国经验 后理论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创作与翻译:重返宇文所安的“世界诗歌”之争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健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9,共10页
1990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在《新共和》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环球影响的焦虑:什么是世界诗歌?》的书评,提出了“世界诗歌”的概念,并以杜博妮(Bonnie S.McDougall)翻译的北岛诗集《八月的梦游者》为批评对象展开讨论... 1990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在《新共和》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环球影响的焦虑:什么是世界诗歌?》的书评,提出了“世界诗歌”的概念,并以杜博妮(Bonnie S.McDougall)翻译的北岛诗集《八月的梦游者》为批评对象展开讨论。这篇书评在海外汉学界引发了“世界诗歌”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歌 宇文所安 创作与翻译 影响的焦虑 批评对象 书评 北岛 汉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的“身份”与1990年代历史意识——以“世界诗歌”争论为起点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6,共7页
1990年底开始的“世界诗歌”论争第一次将全球文化政治中的话语权力问题提请到中国诗人面前。其中,宇文所安批评中国现当代诗歌只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翻版,是缺失了民族根基、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世界诗歌”。奚密、周蕾、郑敏、臧棣、... 1990年底开始的“世界诗歌”论争第一次将全球文化政治中的话语权力问题提请到中国诗人面前。其中,宇文所安批评中国现当代诗歌只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翻版,是缺失了民族根基、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世界诗歌”。奚密、周蕾、郑敏、臧棣、张枣等论者以不同方式做出了回应。“世界诗歌”的讨论呈现了1990年代新诗从业者对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体认及审美话语权的诉求,以及历史与现代性的思考,在今天仍具有反思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歌 文化身份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诗歌”之辩中的翻译论题与中国当代诗歌的语境化阅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由宇文所安引发的"世界诗歌"之辩本应开启学界对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研究的序幕,然而在这场论争中,却少有学者真正去阐述语言本身。本文寻根溯源,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在这场论争中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忽视的翻译论题,揭示中国当代诗... 由宇文所安引发的"世界诗歌"之辩本应开启学界对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研究的序幕,然而在这场论争中,却少有学者真正去阐述语言本身。本文寻根溯源,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在这场论争中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忽视的翻译论题,揭示中国当代诗歌在世界文学空间中的真实境遇。同时,中国当代诗歌的译文远未如宇文所安所形容的由于自身的"可译性"而趋向完美,相反,其粗糙与尚需打磨之处数不胜数,世界文学空间中的读者对中国当代诗歌译文的宽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由于其"语境化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表明一个平等的世界文学空间远未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 翻译 世界文学空间 语境化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学”的同与异及中国的境遇 被引量:3
7
作者 亚思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5,167,共7页
"世界文学"源自歌德近二百年前的文学设想,存在着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反乌托邦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这一概念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对于中国而言,自"五四&qu... "世界文学"源自歌德近二百年前的文学设想,存在着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反乌托邦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这一概念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对于中国而言,自"五四"时代开始,知识分子就在为汉语语言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流通体系作着开创性的努力。直至高行健、莫言相继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西方文化霸权以及世界文学空间内部的不平等关系并未得到显著改变。为了摆脱全球文化产业链的低端地位,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复兴,中国一方面应该避免创作及研究上的"自我他者化";另一方面也应警惕全球市场驱动下的同质主义的文学倾向,努力确立"汉语语言文化"为"世界文学"的特别媒介。唯此,中国才能从"世界文学"中获利,重建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世界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高行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大地和生命的歌谣——读孙建军诗歌手记
8
作者 聂作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38,共2页
阅读孙建军的诗作,每每使我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感动,一方面,我感动于他那种难得的远离喧嚣,默默耕耘的创作激情;另一方面,更感动于他诗作所透析出的对大地和生命的依存与眷恋.
关键词 孙建军 诗歌世界 终极价值 人格力量 创作激情 精神家园 民族精神 诗歌品质 赤子情怀 精神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性诗歌意象系统的建构及其途径——以杨克诗作为个案
9
作者 邹茜 邹建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7-181,共5页
对时代性的建构一直是中国诗歌创作与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每个诗人都不可能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只不过诗人对时代性现象或时代性主题的反映有不同的选择与塑造。然而,无论诗人在作品中有什么样的表现,诗歌作品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对时代性的建构一直是中国诗歌创作与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每个诗人都不可能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只不过诗人对时代性现象或时代性主题的反映有不同的选择与塑造。然而,无论诗人在作品中有什么样的表现,诗歌作品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代中国诗人及其创作也同样如此,没有哪个诗人可以独立于时代之外。时代性的内容与形式始终与诗人同行共在。从世界诗歌历史来看,正是特定时空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作品 诗歌意象 内容与形式 创作与研究 世界诗歌 特定时空 不可忽视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载艰辛 八方合力——《世界诗库》出版杂记
10
作者 林青华 《出版广角》 1995年第5期44-44,共1页
美国迈蒂制片厂1994年拍摄完成了纪录片《飞白与诗海》,目录页上写着:“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追踪的是飞白不平凡的奥德赛式的航程——……请感受请分享飞白对世界伟大诗人们的终生之恋。”离开军旅返回西子湖畔,全身心与缪斯女神相会... 美国迈蒂制片厂1994年拍摄完成了纪录片《飞白与诗海》,目录页上写着:“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追踪的是飞白不平凡的奥德赛式的航程——……请感受请分享飞白对世界伟大诗人们的终生之恋。”离开军旅返回西子湖畔,全身心与缪斯女神相会的飞白先生,在1989年出版了被誉为“奇书”的漓江版《诗海》之后,他挥洒的空间已经隐约出现了一座世界诗大厦的轮廓。但与花城出版社的合作,还要一个契机:1991年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世界诗歌 目录页 出版社 编选者 制片厂 奥德赛 引人入胜 出版者 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二次革命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骆寒超 陈玉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中国新诗86年的创作成绩实在让人无法高估。为免新诗从历史的地平线上消失之虞,须整顿诗坛风气,重建新诗秩序,通过改善诗歌世界、调整情理关系、规范诗体原则这三个方面,对新诗进行"二次革命"。
关键词 新诗 二次革命 诗歌世界 情理关系 诗体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
12
作者 吴开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120,共4页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吴开晋每一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诗歌世界,他是用自己的心血营造出来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创造诗歌世界并把它虚的生活因素组织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与形式》第14章)。作为...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吴开晋每一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诗歌世界,他是用自己的心血营造出来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创造诗歌世界并把它虚的生活因素组织起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与形式》第14章)。作为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中年诗人,韩作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作荣 浪漫主义 形象的直觉 诗艺 意象美 陕北民歌 内心世界 意象诗 意象主义 诗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子《亚洲铜》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奚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于是在桃花、火把的引领之下,灵魂有了飞翔的可能——西川:《为海子而作》1990.9.12本文讨论重点是海子的《亚洲铜》.这首诗写于1984年,1985年1月出版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即以《亚洲铜》为一栏诗的标题,虽然在篇幅上它比该栏其他作... 于是在桃花、火把的引领之下,灵魂有了飞翔的可能——西川:《为海子而作》1990.9.12本文讨论重点是海子的《亚洲铜》.这首诗写于1984年,1985年1月出版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即以《亚洲铜》为一栏诗的标题,虽然在篇幅上它比该栏其他作品(如欧阳江河的《悬棺》、石光华的《呓鹰》、廖亦武的《情侣》)都小的多.其受重视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作品 现代诗 廖亦武 象征意义 意象 屈原 诗歌世界 象征体系 二十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骚》英译史视阈下的宇文所安译文初探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建勋 冯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82-189,共8页
19世纪末以来,《离骚》英译本不断出现,其中以霍克斯、伯顿、宇文所安的译文影响较大。通过将宇文所安译文置于《离骚》英译史的大背景下,与霍克斯、伯顿译文的对比,来探讨其特色和成就。宇文所安的译文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对... 19世纪末以来,《离骚》英译本不断出现,其中以霍克斯、伯顿、宇文所安的译文影响较大。通过将宇文所安译文置于《离骚》英译史的大背景下,与霍克斯、伯顿译文的对比,来探讨其特色和成就。宇文所安的译文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对于独具汉民族特色的骚体,宇文所安创造性地运用"半诗体"、破折号、标点空缺以及精心选择的语词,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文体特点,同时勾联并存了东方的哀怨美与西方的悲剧美;在陌生化内涵的翻译上,宇文所安译文体现了译者对源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和悲剧精神的深刻理解,对男女两性政治隐喻手法的准确把握。宇文所安的译文是其"世界诗歌"理念的实践,考虑到了多元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意义的开放性和传播的有效性,对中国的典籍翻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英译史 宇文所安译文 不可译性的突破 陌生化的消解 世界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瀛诗集跋 被引量:1
15
作者 奥野信太郎 杨伟 《外国语文》 1991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黄瀛君无疑是一位令人眷恋不已的友人。分别以来,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思念起黄君。我曾经四度踏上中国的土地,但每次皆囿于当时的某些原因,而未能获得面叙离别之情的机会。对此我抱憾不已。当时,我大多寄身于北平,每天瘠犬般地徘徊于一条... 黄瀛君无疑是一位令人眷恋不已的友人。分别以来,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思念起黄君。我曾经四度踏上中国的土地,但每次皆囿于当时的某些原因,而未能获得面叙离别之情的机会。对此我抱憾不已。当时,我大多寄身于北平,每天瘠犬般地徘徊于一条条胡同之间。在那片蔚蓝色的天空下面尽情地体验中国成了我生存的意义。时常浮现于我脑际的黄君的身影远非是一个精神抖擞、春风得意的军人,而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集 未能获得 蔚蓝色 军人 北平 胡同 咏物诗 天空 日本文化 诗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时代的译海冲浪——新时期浙江翻译文学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守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71-77,共7页
浙江翻译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曾占据非常显赫的地位,以朱生豪、周作人、鲁迅、茅盾等为代表的浙江学人曾为中国现代翻译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新时期的浙江翻译文学虽历经艰难,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发展了这一优势,并形成了新时期浙江... 浙江翻译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曾占据非常显赫的地位,以朱生豪、周作人、鲁迅、茅盾等为代表的浙江学人曾为中国现代翻译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新时期的浙江翻译文学虽历经艰难,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发展了这一优势,并形成了新时期浙江翻译文学的三大优势和特色:以飞白、吴笛为核心的世界诗歌翻译,以宋兆霖、吴笛、沈念驹为核心的世界文豪全集系列翻译,以及以飞白、郭建中为核心的翻译文学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浙江 翻译文学 世界诗歌 世界文豪全集 翻译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断裂与动荡──阎月君和她的《忧伤与造句》
17
作者 沈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7-121,124,共6页
倾听:断裂与动荡──阎月君和她的《忧伤与造句》①沈奇不,她不仅仅是一片月的中国,更是一堆碎裂的陶片,在岁月的坍塌处追忆世纪的忧伤与幻灭是的,她是这样的月色使躯体发冷、灵魂发热有如冰原上的一片大火,使我们为之颤栗而死、... 倾听:断裂与动荡──阎月君和她的《忧伤与造句》①沈奇不,她不仅仅是一片月的中国,更是一堆碎裂的陶片,在岁月的坍塌处追忆世纪的忧伤与幻灭是的,她是这样的月色使躯体发冷、灵魂发热有如冰原上的一片大火,使我们为之颤栗而死、而复活……一题记以《月的中国》一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历史与现实 朦胧诗 新诗潮 生命体验 女诗人 浪漫主义 精神立场 语言 诗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种诗评质疑
18
作者 雷业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2-26,共5页
不久前,笔者在参加一部文学史诗歌卷的写作时,从所见资料群落中发现了一篇较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文章《边地苦难中的灵与肉——杨牧诗歌片论》(以下简称《片论》)。此文对80年代大西北新边塞诗派主将之一杨牧的《边魂》系列组诗所作的... 不久前,笔者在参加一部文学史诗歌卷的写作时,从所见资料群落中发现了一篇较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文章《边地苦难中的灵与肉——杨牧诗歌片论》(以下简称《片论》)。此文对80年代大西北新边塞诗派主将之一杨牧的《边魂》系列组诗所作的一些分析颇为中肯,读之很受启发。但是,它对杨牧在创作这一组诗之前的大量诗作的评论所用标准、所得结论,我们却很难认同,不能不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杨牧 生命本质 诗歌创作 人民性 艺术表现 主体形象 边塞诗派 大西北 诗歌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中的误解:北岛接受史的批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69,共3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三个十年中人们眼中的北岛形象经历了颇有意味的嬗变:当政治处于社会核心地位时,我们选择了一个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北岛;当政治功能退潮、诗人的社会代言人身份剥落之后,我们选择了一个作为纯粹诗人的北岛;当消费社...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三个十年中人们眼中的北岛形象经历了颇有意味的嬗变:当政治处于社会核心地位时,我们选择了一个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北岛;当政治功能退潮、诗人的社会代言人身份剥落之后,我们选择了一个作为纯粹诗人的北岛;当消费社会来临,在大众娱乐氛围中,我们又选择了一个闲适的北岛。显然,这些都不是对诗人及其作品的正解,它们都在刻意凸显一些东西而遮蔽另一些东西。本文意在透过嬗变的时代映像,去发现和批判造成这些误解的宰制性力量,亦即那些限定我们视野、制约我们理解、支配我们接受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岛 意识形态 世界诗歌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轻握过麦穗这根辫子——青年诗人龚静染及其诗作印象
20
作者 阿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6-56,共1页
于初次见面极为愉快的交谈之后,龚静染将他的诗集《影子》送了一册给我。这时,他又一次推了推眼镜。他推眼镜的动作频率很高,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异样。我隐隐觉着这小子的睿智全靠这一副眼镜呵护着,若眼镜稍有闪失,睿智即可能错位。由... 于初次见面极为愉快的交谈之后,龚静染将他的诗集《影子》送了一册给我。这时,他又一次推了推眼镜。他推眼镜的动作频率很高,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异样。我隐隐觉着这小子的睿智全靠这一副眼镜呵护着,若眼镜稍有闪失,睿智即可能错位。由此看来,他频频推眼镜的繁琐其实是事关紧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 自我否定 眼镜 麦穗 事关紧要 动作频率 野生植物 真正的诗 世界诗歌 九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