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牟心海诗歌世界描述——《情海集》《绿水集》综论 |
李万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2
|
民族志、人类学和“世界诗歌”——论吉狄马加 |
杨庆祥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
3
|
世界诗歌、中国(文学)经验和后理论——从北岛诗歌英译的争论谈起 |
吕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
4
|
新诗创作与翻译:重返宇文所安的“世界诗歌”之争 |
邱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5
|
新诗的“身份”与1990年代历史意识——以“世界诗歌”争论为起点 |
苏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6
|
“世界诗歌”之辩中的翻译论题与中国当代诗歌的语境化阅读 |
郝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7
|
“世界文学”的同与异及中国的境遇 |
亚思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8
|
来自大地和生命的歌谣——读孙建军诗歌手记 |
聂作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9
|
时代性诗歌意象系统的建构及其途径——以杨克诗作为个案 |
邹茜
邹建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0
|
四载艰辛 八方合力——《世界诗库》出版杂记 |
林青华
|
《出版广角》
|
1995 |
0 |
|
|
11
|
新诗二次革命论 |
骆寒超
陈玉兰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12
|
论韩作荣对诗艺诗美的不倦探索 |
吴开晋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3
|
海子《亚洲铜》探析 |
奚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4
|
|
|
14
|
《离骚》英译史视阈下的宇文所安译文初探 |
郭建勋
冯俊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1
|
|
|
15
|
黄瀛诗集跋 |
奥野信太郎
杨伟
|
《外国语文》
|
1991 |
1
|
|
|
16
|
市场经济时代的译海冲浪——新时期浙江翻译文学探析 |
傅守祥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2007 |
2
|
|
|
17
|
倾听:断裂与动荡──阎月君和她的《忧伤与造句》 |
沈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18
|
对一种诗评质疑 |
雷业洪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19
|
嬗变中的误解:北岛接受史的批判 |
王冠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20
|
轻轻握过麦穗这根辫子——青年诗人龚静染及其诗作印象 |
阿民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