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意思、意义与意象——兼论“诗本体” |
刘礼堂
张子帆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2
|
情感的纯化与情感的节制——论刘勰诗本体论的情感论 |
王珂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3
|
客观诗本体:一种新的诗学理论 |
张少扬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4
|
作为诗本体的艺术意境 |
胡经之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8 |
5
|
|
|
5
|
“诗意”之“静”与“美感”之“动”的辩证体现——《形上本体诗学》之“客观诗本体”诗学原理浅析 |
张少扬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6
|
对20世纪新诗史的总概括及对诗本体、新诗特点与其发展道路的思考 |
王锺陵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7
|
殊途同归:情感与形式──中西方诗本体论的历史嬗变探微 |
王珂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8
|
中国古代诗学的“诗本体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之四 |
毛正天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
9
|
论想象作为诗本体——关于19世纪欧洲浪漫派对想象的终极定位 |
周可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
10
|
现代诗学视野中的刘勰诗体进化论 |
王珂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
11
|
诗与禅 |
李壮鹰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4
|
|
|
12
|
中国戏曲本体观的演进 |
朱万曙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
13
|
喧哗背后的沉寂与焦虑——论世纪之交以来的新诗境遇 |
季明刚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
14
|
现代诗学史上的“为诗而诗”论 |
龙泉明
邹建军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5
|
真情的意象组合——读阿民处女诗集《琴之涅槃》 |
蔡桂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16
|
现代诗学视野中的刘勰诗体进化论 |
王珂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17
|
圭臬已死:“后朦胧诗”的诗学品格 |
陈亮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18
|
“普天之下”章句《诗》说遗义 |
饶龙隼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
19
|
兴义的缠夹与敞开 |
陈庆辉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