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官学背景 |
马茂军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欧阳子,今之韩愈也”——略述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运动的发展 |
阿正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1 |
0 |
|
3
|
樊南四六刍议 |
吴在庆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4
|
《醉翁亭记》文本内涵及艺术表达 |
董小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5
|
文赋的形成 |
刘培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6
|
中国古代文学(二)综合练习 |
谢孟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1998 |
0 |
|
7
|
欧阳修颍州聚星堂燕集赋诗考述 |
韩酉山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9 |
10
|
|
8
|
宋初文风与王禹偁的文学观 |
王延梯
|
《文史哲》
|
1987 |
5
|
|
9
|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 |
朱德才
|
《文史哲》
|
1983 |
3
|
|
10
|
简述欧阳修对宋诗的贡献 |
明华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3
|
|
11
|
苏舜钦籍贯及世系考 |
朱杰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2
|
|
12
|
论欧阳修词 |
周旻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13
|
北宋诗人梅尧臣和苏舜钦的比较研究 |
朱杰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14
|
宋代历史文化对《楚辞》研究的影响 |
马锋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论范仲淹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 |
万健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6
|
论欧阳修以理性包容为特色的文化性格 |
崔铭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7
|
“道胜文至”与“诗穷后工”——评欧阳修的文学理论 |
陈必胜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18
|
论欧阳修文坛领袖地位的取得 |
贺圣逮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9
|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 |
张尹炫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20
|
论中国古代的贵族文学 |
张胜林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