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古典诗歌教育的启示
1
作者
陆有富
石可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0,16,共8页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以“兴发感动”为思想核心,立足诗词文本,重视传统吟诵,感发生命之美,意在使诗歌发挥其应有的陶冶教化作用。其吟咏评赏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教育手段,更是对诗歌中所蕴蓄的立德修身、知行合一等道德伦理价值的系统阐扬...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以“兴发感动”为思想核心,立足诗词文本,重视传统吟诵,感发生命之美,意在使诗歌发挥其应有的陶冶教化作用。其吟咏评赏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教育手段,更是对诗歌中所蕴蓄的立德修身、知行合一等道德伦理价值的系统阐扬,与当今高校健全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重视、开展并推广以叶嘉莹先生诗教思想为指导的高校诗词教育,对解决当代高校教育存在的功利化倾向之类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中华古
诗
词
诗教思想
古
诗
词
教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白沙诗教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付彬
刘立夫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质是情教,它关联着忘机、超越名利等活动,并让人突破血肉之心以及自我的边界,同时可以兴起真情,使人与周遭事物共同进入生机氤氲之境,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诗品决定着教育效果,上品诗方可陶铸雅健人。白沙的诗教思想不仅启发了高等教育中课程目标的德性化,而且突出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导向的人文化,启迪了教学设计的情感化,提供了诗意的人文化成教学方法,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大学教育多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诗教思想
情感
教
育
高等
教
育
性灵
诗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明国语课本》中的诗教思想
3
作者
黄露
冯铁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X期53-55,共3页
《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全书共十二册,小学初级阶段八册,小学高级阶段四册。《开明国语课本》选取了七十四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对于我国的传统诗教思想进行了很好的传...
《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全书共十二册,小学初级阶段八册,小学高级阶段四册。《开明国语课本》选取了七十四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对于我国的传统诗教思想进行了很好的传承。“诗教”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经解》篇,托言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1]其实质是以《诗经》为教材的教育活动,且其教育目标指向的是人格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思想
课本
国语
开明
语文
教
材
小学生
量身定做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夫之《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及当代意义
4
作者
高文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择善固执”与“慎独”以及“恒定”的道德意志,促使君子的“和乐”道德情感不断自觉内化,进而指导君子践行天下大同的“乐政”实践,最终实现“乐生”的终极道德理想。王夫之《诗》教的成人之道对培养当代学生的“和合”精神、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和乐”《
诗
》
教
思想
成人之道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诗教原则在明清时期的总结
5
作者
霍俊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明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异,出现启蒙思想,但中国思想文化坚持了以儒学为基干,兼综道、佛的三维结构。诗教思想虽然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但依然信奉儒学传统,这表现在论文崇“道”,提倡“兴、观、群、怨”,文论家多讲“性情”等方面,其代...
明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异,出现启蒙思想,但中国思想文化坚持了以儒学为基干,兼综道、佛的三维结构。诗教思想虽然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但依然信奉儒学传统,这表现在论文崇“道”,提倡“兴、观、群、怨”,文论家多讲“性情”等方面,其代表人物王夫之的文艺理论具有这一期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断裂
王夫之
诗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古典诗歌教育的启示
1
作者
陆有富
石可晗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0,16,共8页
文摘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以“兴发感动”为思想核心,立足诗词文本,重视传统吟诵,感发生命之美,意在使诗歌发挥其应有的陶冶教化作用。其吟咏评赏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教育手段,更是对诗歌中所蕴蓄的立德修身、知行合一等道德伦理价值的系统阐扬,与当今高校健全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重视、开展并推广以叶嘉莹先生诗教思想为指导的高校诗词教育,对解决当代高校教育存在的功利化倾向之类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叶嘉莹
中华古
诗
词
诗教思想
古
诗
词
教
学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白沙诗教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付彬
刘立夫
机构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基金
2023年度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现象学视域下的庄子存在论研究”,项目编号:CX20230337
2021年度中南大学高端智库项目“中国儒佛道思想融合发展史”,项目编号:2021ZNZK08。
文摘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质是情教,它关联着忘机、超越名利等活动,并让人突破血肉之心以及自我的边界,同时可以兴起真情,使人与周遭事物共同进入生机氤氲之境,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诗品决定着教育效果,上品诗方可陶铸雅健人。白沙的诗教思想不仅启发了高等教育中课程目标的德性化,而且突出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导向的人文化,启迪了教学设计的情感化,提供了诗意的人文化成教学方法,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大学教育多有启发。
关键词
陈白沙
诗教思想
情感
教
育
高等
教
育
性灵
诗
学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明国语课本》中的诗教思想
3
作者
黄露
冯铁山
机构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X期53-55,共3页
基金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典稚语言促进师范生专业技能提升训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g20160097)阶段成果
宁波大学2017年度研究生优秀示范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阶段成果(批准文号:SFKC2017003)
文摘
《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全书共十二册,小学初级阶段八册,小学高级阶段四册。《开明国语课本》选取了七十四首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对于我国的传统诗教思想进行了很好的传承。“诗教”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经解》篇,托言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1]其实质是以《诗经》为教材的教育活动,且其教育目标指向的是人格修养。
关键词
诗教思想
课本
国语
开明
语文
教
材
小学生
量身定做
民国时期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夫之《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及当代意义
4
作者
高文霞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王夫之‘和乐’《诗》教观研究”(HB16WX034)。
文摘
王夫之在继承传统《诗》教观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以“余情”为中心的“和乐”《诗》教思想。其《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主要围绕培养君子的“和乐”道德品格展开。基本路径是在“礼”的框架下通过“诚之”过程中的“择善固执”与“慎独”以及“恒定”的道德意志,促使君子的“和乐”道德情感不断自觉内化,进而指导君子践行天下大同的“乐政”实践,最终实现“乐生”的终极道德理想。王夫之《诗》教的成人之道对培养当代学生的“和合”精神、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王夫之
“和乐”《
诗
》
教
思想
成人之道
立德树人
Keywords
Wang Fuzhi
Poetry preaches of“hele”(“和乐”“harmony”and“joy”)
the way of cultivating people
to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诗教原则在明清时期的总结
5
作者
霍俊国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文摘
明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异,出现启蒙思想,但中国思想文化坚持了以儒学为基干,兼综道、佛的三维结构。诗教思想虽然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但依然信奉儒学传统,这表现在论文崇“道”,提倡“兴、观、群、怨”,文论家多讲“性情”等方面,其代表人物王夫之的文艺理论具有这一期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
儒家
断裂
王夫之
诗教思想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思想及其对当代高校古典诗歌教育的启示
陆有富
石可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陈白沙诗教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付彬
刘立夫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开明国语课本》中的诗教思想
黄露
冯铁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夫之《诗》教思想的成人之道及当代意义
高文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儒家诗教原则在明清时期的总结
霍俊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