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学史写作的诗学语言学观照——以六朝诗学的语言学批评为借鉴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晓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86,共8页
文学创作直接生成文学史的基本物质存在即作品文本,作家凭借语言及其思维走进创作,语言也成为文本接受的第一屏障并昭示"超以象外"的意义。而对其进行纵向历史性的考察,其动态规律便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文学创作直接生成文学史的基本物质存在即作品文本,作家凭借语言及其思维走进创作,语言也成为文本接受的第一屏障并昭示"超以象外"的意义。而对其进行纵向历史性的考察,其动态规律便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强势的文体,六朝诗学给诗歌以纯文学立场的高度重视,观照作家创作及其作品评论是文学史必需的基础性研究。六朝诗学从语言的角度还原作家创作的构思机制及情境,挖掘审美意境、分析语体、总结文体审美规律等都有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借鉴价值,从而能避免在文学史的写作中对作品创作构思的分析失之粗糙、简单甚至武断的缺乏审美元素的弊端。六朝诗学的语言学视角对文学史的观照成果恰是更具体深刻的理论依据和丰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重写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诗学语言学 六朝诗学 语言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学”视界的建构与文学研究路径的探索
2
作者 周启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33,159,160,共14页
文学研究,作为人文科学中的一种知识生产形式,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专业化、学科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论家们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探索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专业特质,积极培养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学科自觉,并... 文学研究,作为人文科学中的一种知识生产形式,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专业化、学科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论家们不约而同地致力于探索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专业特质,积极培养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学科自觉,并切实推动文学研究的学科化进程。通过重新审视雅各布森、英伽登、洛特曼、施泰格尔、凯塞尔等人在文学研究的对象与使命上的根本理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论家的共同旨趣在于构建“文学学”。构建“文学学”的视界在引领文学研究具体路径的探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路径包括语言学诗学路径、现象学美学路径和结构符号学路径等,正是这些不同路径的探索推动了百年来文学研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学 文学研究路径 语言学诗学 现象学美学 结构-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汉诗训读研究的价值与方法论前瞻 被引量:5
3
作者 辛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 日本汉学家荻生徂徕、青木正児、吉川幸次郎等曾提出"训读否定论"的观点,但从"音读"的局限性、训读的现实生命力、训读的比较文学研究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日本汉诗训读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比较诗学、诗歌翻译学、古代写本学三个学科视角则为汉诗训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诗 训读 诗学语言学 翻译学 古代写本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子:终止或开始
4
作者 张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6-69,共4页
我在这里要研究几个句子。我把对句子的研究看成是“诗学语言学”的基础。传统诗学,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学”,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艺术效果,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语言因素,但往往是将话语方式归结为“风格”范畴中加以探讨。除... 我在这里要研究几个句子。我把对句子的研究看成是“诗学语言学”的基础。传统诗学,也就是所谓的“文艺学”,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艺术效果,偶尔也会涉及作品的语言因素,但往往是将话语方式归结为“风格”范畴中加以探讨。除此之外,句法、句式仅仅是为了传达某一内容信息而采用的手段。当研究者一旦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句子便可以像“药渣’一样地抛弃掉。这样,句子的功能便沦为一种“修辞”,而对句子的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划给了一般语言学。 一般语言学自然会关注句子。句子是一般语言学的最大研究单位。句子中包含了语言学的全部成分,任意截取一个句段,即可完成语言学研究的全部工作。因而,一般语言学到句子为止。 诚然,我们也可以将一部作品看成是一个句子的扩大,但是(从诗学立场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语言学 句子结构 诗学语言学 “自我” 鲁迅 《野草》 文艺学 话语方式 枣树 主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学者:气闲神定的文化人
5
作者 傅勇林 《出版广角》 1996年第5期33-35,共3页
文化人的心境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人间万象。在喧嚣的世界中生活久了,就总想找一块静处,这大概是因为倦怠的心灵无法滋养思想,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就会在肤浅中忙碌,使文人流于平庸。置身于时下流行的浮躁,某些学人、文人,包括出版家... 文化人的心境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人间万象。在喧嚣的世界中生活久了,就总想找一块静处,这大概是因为倦怠的心灵无法滋养思想,而没有思想的支撑就会在肤浅中忙碌,使文人流于平庸。置身于时下流行的浮躁,某些学人、文人,包括出版家们都不免渐渐与从容告别,失去了应有的器宇与气度。我思索着这一切,脑际里闪现出一幕幕清幽的胜境,如孤山看梅,如断桥踏雪,如苏堤观柳,又如曲水流觞,全然没有鞍马劳顿、行色匆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 英国人 学者 出版家 学人 北爱尔兰 剑桥大学 诗学语言学 思想 英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