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诗味说的缘起和演进略述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傅正谷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98-103,共6页
-
文摘
诗味说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这些年来围绕它而发表的文章很多,似乎没有重复的必要。只是在诗味说的缘起及演进上,各家文章溯源别流、理清其脉络与线索还不那么清楚可辨,所以在此作一略述。理论源于创作又是其总结。诗味说最早发源于先秦时代,与当时文艺繁荣、学术活跃有关,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结集的两大诗集《诗经》与《楚辞》已经诞生,而学派、史家也蔚然矗立,在探索,整理着各种文化与艺术。诗味理论萌动于此,实乃必然。但这种萌动也有个过程。它是先从以五味喻政、喻德、论医逐渐或附带论及诗乐的。古代第一部编年断代史《左传》中有不少以“五味”喻政德的记载。
-
关键词
诗味说
中国古典诗论
诗歌创作
诗味理论
中国诗歌史
缘起
论诗
先秦时代
司空图
断代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谈钟嵘的诗味说
- 2
-
-
作者
高起学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0年第2期70-75,共6页
-
文摘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齐梁时期一部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著作。它通过对五言诗的论述和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提出了许多关于诗歌的重要理论,而诗味说就是其中之一。齐梁时代,门阀士族居于统治地位。他们在政治上黑暗腐朽,生活上堕落腐化,文风上也空前萎靡颓废,这种情况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不是追求词藻的华丽,就是把诗歌当成哲学的宣传品而搞得枯燥乏味,不是拼命地堆砌典故,集事比类,使诗平庸板滞,“迨同书钞”,就是讲求“四声八病”,使诗歌失去自然真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生动的艺术形象,没有滋味,不能感人,因而也就不能发挥社会的教育感染作用。钟嵘的诗味说,就是针对上述倾向提出来的。当然,滋味的问题也并不是钟嵘的首创。
-
关键词
诗味说
比兴
诗歌创作
建安风力
五言诗
曹植
作家作品
造形
思想感情
指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滋味·韵味·神韵——诗歌艺术趣尚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肖驰
-
机构
中国戏曲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6年第8期45-49,共5页
-
文摘
一、滋味:古典诗歌感性美的特征表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对诗歌所作的专门性的艺术批评始于钟嵘,而且,比起长于分析的《文心雕龙》来,钟嵘的《诗品》又是一部点悟性的批评著作.这两点,使得他的"滋味说"显得特别重要.
-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歌艺术
滋味说
文心雕龙
中国古典诗歌
司空图
诗品
诗味说
论诗
五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作为诗本体的艺术意境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胡经之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64-72,共9页
-
文摘
在文艺美学中,意境是一个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然而,对于艺术意境的诠解和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就古代而言,有认为源于“疆界”意,有认为与佛经传播有关,有认为意境渊源于形神说,言意论,诗味说等。就现代而言,则更是言人人殊。有的说,意境即是艺术形象,意境不过是艺术形象的中国称谓;或云,意境并非一般艺术形象,而是典型形象。有的说,情景交融,意与境浑所构成的形象,即是意境;或云,意境并非形象本身,而只是形象引起的情调、气氛,因而,只有象外之意方是意境。有的说,意境即诗意,为诗歌所特有;或云,意境并非诗歌所独有,一切优秀艺术都可以创造出意境等等。
-
关键词
艺术意境
诗本体
意境范畴
艺术本体
诗味说
典型形象
审美特征
审美范畴
境界
情与景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司空图的诗歌美学思想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长青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3期8-17,共10页
-
文摘
司空图字表圣,晚唐的诗人和著名的诗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和其他论诗的书信、文章,“总结唐家一代诗”(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集中论述了诗歌意境说的美学主张,标志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意境说的基本形成,在我国文艺美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
关键词
司空图
《诗品》
诗歌美学
诗歌意境
诗歌艺术
论诗
诗味说
诗论
景外之景
象外之象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