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思想与文体——汪曾祺诗化小说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席建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2,共4页
汪曾祺小说的诗化风格并不稳定,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早期相对驳杂,"十七年"的现实转向包含对时代文化的某些迎合,而晚期在至美诗情的短暂闪现之后,则更多诗意的消解,表现出对诗化美学的背离。趋于变异的小说风格,预示着文学精神... 汪曾祺小说的诗化风格并不稳定,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早期相对驳杂,"十七年"的现实转向包含对时代文化的某些迎合,而晚期在至美诗情的短暂闪现之后,则更多诗意的消解,表现出对诗化美学的背离。趋于变异的小说风格,预示着文学精神的开裂与波动,局部乃至整体小说美学的独特与丰富,需要一种更为开放的眼光去辨识与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阶段性 生活样式 诗化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传统”中的鲁迅研究——关于“文学鲁迅”问题的思考
2
作者 席建彬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1-87,共7页
鲁迅文学的抒情转化表明了诗化风格的跨文体生成:作为一种在审美取向、个性坚持以及风格沿变上显示历时性、整体性的文学传统,不仅指向文学身份的自我形成,也包含着与现代抒情文学“谱系”以及纯文学话语的深切关联。“抒情传统”寻求... 鲁迅文学的抒情转化表明了诗化风格的跨文体生成:作为一种在审美取向、个性坚持以及风格沿变上显示历时性、整体性的文学传统,不仅指向文学身份的自我形成,也包含着与现代抒情文学“谱系”以及纯文学话语的深切关联。“抒情传统”寻求“文学鲁迅”问题的本体建构与系统深化,从结构诗学、历史意识到互文观照的方法论转变,深入功能性的语义运思以至语境化的文学生产活动,对于鲁迅文学研究存在的政治化、思想化“趣味”以及印象化批评等局限的改观,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鲁迅 抒情传统 诗化文体 方法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