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以诗传”与唐诗经典化路径——以杜甫与崔涂《孤雁》诗的传播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1,共5页
杜甫和崔涂有同名诗《孤雁》,在杜诗经典化的过程中,崔涂诗时常被拿来与杜诗相较,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崔诗本身的成就较高,最终成为经典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唐诗选本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诗以诗传"的方式是唐诗经典化的路径之... 杜甫和崔涂有同名诗《孤雁》,在杜诗经典化的过程中,崔涂诗时常被拿来与杜诗相较,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崔诗本身的成就较高,最终成为经典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唐诗选本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诗以诗传"的方式是唐诗经典化的路径之一。经典化过程中,李、杜等大家作为"中心",带动崔涂《孤雁》等"边缘",共同丰富着诗歌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孤雁》 诗传 经典化 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史谐振,相得益彰——读肖瑞峰先生新著《刘禹锡诗传》
2
作者 许伯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医学家、散文家和诗人。若论成就和影响,他首先是位诗人。研究刘禹锡的论著很多,却一直缺少一部专门为诗人刘禹锡而撰写的传记。可喜的是,肖瑞峰先生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刊行之《刘禹锡诗传...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医学家、散文家和诗人。若论成就和影响,他首先是位诗人。研究刘禹锡的论著很多,却一直缺少一部专门为诗人刘禹锡而撰写的传记。可喜的是,肖瑞峰先生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刊行之《刘禹锡诗传》,弥补了这个缺憾,是近年来刘禹锡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笔者获得此书半年多,拜读数过,得益实多。作者熔文史于一炉,使文脉与史实、文心与史识、文气与史德兼融谐美,将一部诗人传记写得扎实厚重、恢宏渊雅、气韵酣畅。兹将一些感想写出来,与同好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锡 诗传 中唐时期 文心 史识 史德 兼融 歌创作 乐府 灵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在欲中,公欲即理——王夫之《诗广传》中的理欲观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0,共7页
理欲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王夫之在《诗广传》中从"人性日生日成"的角度对人欲合理性进行肯定,对"公欲"、"私欲"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分梳和辨析,并通过强调"以理导欲"及"... 理欲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王夫之在《诗广传》中从"人性日生日成"的角度对人欲合理性进行肯定,对"公欲"、"私欲"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分梳和辨析,并通过强调"以理导欲"及"取精用物"来对佛老及其他形式的禁欲论与薄欲论进行了有力的回击。王夫之的理欲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带有明显的近代性特征,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与启蒙思想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励 余颂辉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301,共8页
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反、... 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音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反、二音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音;二为四声互用。从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的对比来看,二反、二音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二反、二音与叶二反、二音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二反 二音 反切 注音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的传《诗》版本与《诗》学观念——兼论战国《诗》学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杰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5,共7页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版本 》学观念 》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顾随讲中国古典诗词——《驼庵传诗录》评介
6
作者 蒋海燕 刘相美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88-89,共2页
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驳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奇思妙解。顾随先生讲说诗词的精妙之处,便... 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驳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奇思妙解。顾随先生讲说诗词的精妙之处,便是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给读者找到了一条连接东西文化与思想的路径,使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文学不再有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随 中国古典 驼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宗画与神韵诗
7
作者 邓乔彬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40,共6页
明末董其昌、莫是龙首以禅宗喻画,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使从者甚众,影响画坛三百年。清初王士祯主盟诗坛时,亦远接宋代严羽的以禅论诗,标举“神韵”,成为正宗,亦有很大影响。近读一些论文,看到有些论者论述了南宗画与神韵诗在理论上的承... 明末董其昌、莫是龙首以禅宗喻画,将山水画分为南北宗,使从者甚众,影响画坛三百年。清初王士祯主盟诗坛时,亦远接宋代严羽的以禅论诗,标举“神韵”,成为正宗,亦有很大影响。近读一些论文,看到有些论者论述了南宗画与神韵诗在理论上的承继关系,确为有见,然而,又感到对二者关系的渊源、探流及寻其归宿,尚有不尽谐洽之处,有些问题尚可讨论或有待发明,因而,亦将自己的一得之愚写出来,以待高明纠谬。肇端于王维的南宗画,经荆浩、董源、巨然、二米、元四家,直到明的吴门、华亭,终于在脱略形似,追求韵味上做到画、论相合了,“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宗画 司空图 元四家 雅韵 王维 诗传 绘画 三昧 优游不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真务实:戴震《诗经》研究特色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玲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共6页
戴震以为《诗经》乃圣贤垂教天下的经典,所以他试图通过对字义、名物典制的考证,回归《诗经》时代的语境,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微言大义。戴震深明人之认知的渐进性特征,说寻求所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寻求十分之见必须本末兼察... 戴震以为《诗经》乃圣贤垂教天下的经典,所以他试图通过对字义、名物典制的考证,回归《诗经》时代的语境,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微言大义。戴震深明人之认知的渐进性特征,说寻求所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寻求十分之见必须本末兼察、空所依傍。所以他研究《诗经》三易其稿,力求不以己自蔽;对于前人的争讼,戴震空所依傍,力求不以人蔽己;是正文字,力求还原经典原貌。戴震的《诗经》研究是在其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他求真务实的哲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经》 戴震《经研究》 《毛郑考证》 《杲溪经补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以为绚兮”非《硕人》佚句
9
作者 戴一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2,共1页
朱熹《诗集传》明确指出《硕人》“素以为绚兮”是《诗经》佚句(朱熹集撰,赵长征点校:《诗集传·诗传纲领》,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9页),后来“删诗说”者也以此为删诗“一句”之例。窃以为不妥,原因有二:一、从文本看,《诗经》注本... 朱熹《诗集传》明确指出《硕人》“素以为绚兮”是《诗经》佚句(朱熹集撰,赵长征点校:《诗集传·诗传纲领》,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9页),后来“删诗说”者也以此为删诗“一句”之例。窃以为不妥,原因有二:一、从文本看,《诗经》注本当参用《诗集传》,但很少采用朱说。究其原因大概是无法安置“素以为绚兮”在《硕人》篇中的位置。如将“素以”句接在“美目盼兮”后,首先打破了原诗段落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素以为绚兮”既不是对本节段的概括,也不是后一章“硕人敖敖……”的开启,既不承上,也不启下。其次,破坏了原有每段七句的章法。《硕人》四段句式整齐,每章各自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和重点。再次,改变了整段对美人的描写角度。从“手如柔荑”到“美目盼兮”都是对人物外貌的具象刻画,而“素以为绚兮”是一种整体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人》 硕人 诗传 素以为绚 佚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禹锡文学观初探
10
作者 陈绪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人,是唐代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中国的哲学史或思想史,没有不谈到他的;然而,各家的文学批评史,却几乎都不涉及他,而古代的一些文学家或文学批评家,当阐述某些文学现象或文学观点的时候,却常常喜欢引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人,是唐代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家。中国的哲学史或思想史,没有不谈到他的;然而,各家的文学批评史,却几乎都不涉及他,而古代的一些文学家或文学批评家,当阐述某些文学现象或文学观点的时候,却常常喜欢引用他的话。从宋元的龚颐正、揭傒期,到明清的钱溥、钱谦益、冯班诸学者,无不如此。明吴纳在《文章辨体序说》中有《诸儒总论作文法》一节,共列历代名家论文之法四十一则,刘禹锡名列第四,足见其对刘之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文学观点 居易 文学艺术 文学思想 冯班 “达” 文学批评史 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说荷花
11
作者 潘春华 《国土绿化》 2016年第7期60-60,共1页
荷花属双子叶植物毛莨目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荷花原产于我国,分为两大种属,即"中国荷花"与"美国黄莲"。荷花以其艳丽的色彩,幽雅的丰姿,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花中君子"。荷花,有许多别称,莲花、芙蓉、凌波仙子等。关于荷... 荷花属双子叶植物毛莨目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植物。荷花原产于我国,分为两大种属,即"中国荷花"与"美国黄莲"。荷花以其艳丽的色彩,幽雅的丰姿,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花中君子"。荷花,有许多别称,莲花、芙蓉、凌波仙子等。关于荷的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芙蓉,亦称"夫蓉"。我国最早的字典,西汉的《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诗传》云:"荷华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莨目 凌波仙子 《尔雅》 睡莲科 诗传 莲属 黄莲 敷布 接天莲叶无穷碧 薮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刘迁出地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连登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5-98,共4页
关键词 庆阳地区 公刘 戎狄 庆阳县 《史记》 周人 《毛 马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风·氓》篇“复关”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增林 宿岿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36-40,共5页
历代治《诗》者对于《卫风·氓》篇“复关”一词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复关”是氓的居住地或居地附近,在诗中借作该男子的代称。 汉人毛亨《传》认为:“复关,君子所近也。”郑玄《笺》云:“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 历代治《诗》者对于《卫风·氓》篇“复关”一词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复关”是氓的居住地或居地附近,在诗中借作该男子的代称。 汉人毛亨《传》认为:“复关,君子所近也。”郑玄《笺》云:“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毁垣向其所近而望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复关以托号民”。 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也认为:“复关者,非人之名号,而妇人望之,故知君子所近之地。笺又申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其近复关以托号此民。故下云‘不见复关’、‘既见复关’,皆号此民为复关”。 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复关,男子所居地,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风 《毛正义》 毛亨 顿丘 高亨 经今注 《氓》 毛氏 申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