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植诗歌的“自我”形象
1
作者 裴登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97-102,114,共7页
曹植诗歌是我国诗歌艺术中的精品.他在其中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一个十分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本文拟就这个形象的艺术特质作一些探讨. “依剑挺立,猛气横溢”的“壮士”——传统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结合的产物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书及... 曹植诗歌是我国诗歌艺术中的精品.他在其中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一个十分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本文拟就这个形象的艺术特质作一些探讨. “依剑挺立,猛气横溢”的“壮士”——传统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结合的产物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书及辞赋数十万言”①,自幼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很多的。《诗经》、先秦儒家典籍、《庄子》、《楚辞》浸润、熏陶了他,并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产生过影响。但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了决定性影响作用的还是儒家文化。儒家王天下、定于一的观点牢牢占领着他的思想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传统文化因素 抒情主人公 形象 诗歌艺术 诗人自我形象 女性美 女性形象 人生境界 个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情于行间 见韵于篇外──《登楼寄王卿》赏析
2
作者 王茂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韦应物 行间 诗人自我形象 中唐政治 思想矛盾 孤寂之感 七言绝句 寄赠诗 唐代诗人 化实为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籍现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5
3
作者 曹立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7-80,共4页
传统儒生视名节胜过生命,而生命意识在魏晋之际随着人的自党日益增强。当全身与全节出现取舍矛盾之时,嵇康舍身取义,山涛苟且求全,而阮籍则与众不同──酒使他保全了血肉之躯,诗使他平衡了精神世界,他把儒道兼综的玄学思想化作狷... 传统儒生视名节胜过生命,而生命意识在魏晋之际随着人的自党日益增强。当全身与全节出现取舍矛盾之时,嵇康舍身取义,山涛苟且求全,而阮籍则与众不同──酒使他保全了血肉之躯,诗使他平衡了精神世界,他把儒道兼综的玄学思想化作狷狂醉态,恋世与厌世的矛盾靠朦胧诗境来调和。阮籍为中国古代士人开启了一条全身与全节的不死不屈的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司马氏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世说新语 诗人自我形象 竹林七贤 礼法之士 意象 玄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的典型不是什么——对几种诗的典型观的质疑
4
作者 张孝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97-102,共6页
本文认为:第一,诗的典型不能归结为诗人自我的典型形象,因为并非所有诗都有诗人自我形象,看不到诗人自我形象的诗,未必不具典型意义;即便部分诗确有诗人自我形象,这类形象在实体性和具体性方面,也不可等同于叙事戏剧作品的典型形象。第... 本文认为:第一,诗的典型不能归结为诗人自我的典型形象,因为并非所有诗都有诗人自我形象,看不到诗人自我形象的诗,未必不具典型意义;即便部分诗确有诗人自我形象,这类形象在实体性和具体性方面,也不可等同于叙事戏剧作品的典型形象。第二,诗的典型也不能归结为意境,因为就内涵而言,意境主要是一个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与典型作为表示个性与共性关系的概念是不同的;就外延而言,意境是一个有严格的历史文化规定性,有更多与中国古典诗词相联系的特定概念,与典型作为适用于各类艺术和诗的普泛概念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典型 诗人自我的典型形象 诗的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