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乐、舞的交响——中国“写意”戏剧的审美意象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新 刘纯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144,共8页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国剧运动”的倡导者余上沅先生尝试以“写意”这一术语构建中国戏剧的话语体系,以此彰显中国戏剧的“民族性”。这一术语渗透到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发展脉络中,经由以黄佐临为代表的一批戏剧大师的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理解中国戏剧本质属性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戏剧的情思、动作、情境、结构、台词等基本要素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剧表演手段,论证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生成于诗、乐、舞一体化的意象创构,进而从生成依据与创构逻辑层面明确中国戏剧的特质,对进一步弘扬中国戏剧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写意 诗、乐、舞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