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乐、舞的交响——中国“写意”戏剧的审美意象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新
刘纯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144,共8页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国剧运动”的倡导者余上沅先生尝试以“写意”这一术语构建中国戏剧的话语体系,以此彰显中国戏剧的“民族性”。这一术语渗透到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发展脉络中,经由以黄佐临为代表的一批戏剧大师的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理解中国戏剧本质属性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戏剧的情思、动作、情境、结构、台词等基本要素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剧表演手段,论证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生成于诗、乐、舞一体化的意象创构,进而从生成依据与创构逻辑层面明确中国戏剧的特质,对进一步弘扬中国戏剧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写意
诗、乐、舞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乐、舞的交响——中国“写意”戏剧的审美意象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新
刘纯成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144,共8页
文摘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国剧运动”的倡导者余上沅先生尝试以“写意”这一术语构建中国戏剧的话语体系,以此彰显中国戏剧的“民族性”。这一术语渗透到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发展脉络中,经由以黄佐临为代表的一批戏剧大师的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理解中国戏剧本质属性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戏剧的情思、动作、情境、结构、台词等基本要素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剧表演手段,论证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生成于诗、乐、舞一体化的意象创构,进而从生成依据与创构逻辑层面明确中国戏剧的特质,对进一步弘扬中国戏剧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戏剧
写意
诗、乐、舞
审美意象
Keywords
Theater
XieYi
“Poetry-Music-Dance”
Aesthetic Imagery
分类号
J801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乐、舞的交响——中国“写意”戏剧的审美意象建构
李新
刘纯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