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PC试验束描迹多丝正比室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激 陈子瑜 +5 位作者 叶震宇 蒋林立 潘建军 叶云秀 崔象宗 李家才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19,共4页
描述了BEPC试验束e、π描迹用的多丝正比室,阳极触发阴极感应重心读出,介绍了室结构、制造工艺和性能研究。
关键词 试验束 BEPC 重心 阴极 阳极 性能研究 描述 多丝正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丝室在北京试验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沈激 陈子瑜 +2 位作者 叶云秀 崔象宗 李家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6,共4页
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附设e,π试验束多丝室的结构及工作机理。该室间隙6 mm,窗口面积80 mm×80 mm,位置灵敏面积50 mm×50 mm;阳极丝和阴极丝分别采用直径为20μm和50μm镀金钨丝,阳极丝距2 mm,阴极丝距0.7 mm,... 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附设e,π试验束多丝室的结构及工作机理。该室间隙6 mm,窗口面积80 mm×80 mm,位置灵敏面积50 mm×50 mm;阳极丝和阴极丝分别采用直径为20μm和50μm镀金钨丝,阳极丝距2 mm,阴极丝距0.7 mm,每6根阴极丝并联构成阴极条,阴极条间距4.2 mm。采用阴极条感应重心读出分辨位置,对5.9 keV的γ光子,获得优于0.3 mm(FWHM)的位置分辨;对1.1 GeV电子束流,获得0.224 mm(FWHM)的位置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试验束 阴极感应 重心读出 多丝室 位置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C单粒子试验束的数据获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正全 崔象宗 李家才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8-760,732,共4页
阐述了Linux操作系统下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单粒子试验束数据获取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单粒子 试验束 BEPC 数据获取 LINUX操作系统 软件设计 硬件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CⅡ试验束束流位置探测器的研制
4
作者 陈鹏 吴元明 +3 位作者 李家才 邹湘 牛卫平 张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1-285,共5页
为实现试验束束流位置的非拦截测量,研制了3个条形电极束流位置探测器和一批真空定位子。利用高定位精度电控精度电控位移平台对这3个探测器分别进行了标定,随后进行了束流初步试验。探测器主要由位于真空管道内的4条1 mm厚不锈钢条带构... 为实现试验束束流位置的非拦截测量,研制了3个条形电极束流位置探测器和一批真空定位子。利用高定位精度电控精度电控位移平台对这3个探测器分别进行了标定,随后进行了束流初步试验。探测器主要由位于真空管道内的4条1 mm厚不锈钢条带构成,条带上感应信号的大小反映束流位置的变化。给出了探测器的定标系数、系统特性阻抗和端口传输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束 条形电极 流位置探测器 定位子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eV电子试验束的概念设计
5
作者 田燕波 李澄 +4 位作者 伍健 许咨宗 汪兆民 汪晓莲 陈宏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研究了通过电子与原子核的弹性散射实现每脉冲少电子的试验束方案。测量和分析了由于电子和原子核散射产生的辐射背景。
关键词 试验束 辐射背景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C试验束数据获取系统改进及离线数据分析
6
作者 邹湘 崔象宗 +3 位作者 李家才 吴元明 张少平 赵京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3-866,共4页
运行在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的试验束,主要利用在线探测器和离线数据分析选择单粒子事例,满足多种单粒子束流试验。本文介绍了试验束改进后的数据获取系统,以及离线数据分析中的飞行时间谱分析,单粒子判选和粒子击中位置定位等。
关键词 试验束 数据获取 多丝正比室 重心读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BEPCⅡ试验束二维平行板电离室的信号处理系统
7
作者 陈鹏 李家才 +3 位作者 牛卫平 张玉春 吴元明 张少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实现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装置上的二维平行板电离室电极信号的读出,设计了一套信号处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插件和PC机4个部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数据获取程序记录数字信号并用... 为了实现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装置上的二维平行板电离室电极信号的读出,设计了一套信号处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插件和PC机4个部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数据获取程序记录数字信号并用直方图实时显示。这套信号处理系统操作方便,电子学噪声低,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束 平行板电离室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信号处理系统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臂试验在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亮 修俊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131-133,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束臂试验在多普勒超声诊断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 目的探讨束臂试验在多普勒超声诊断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盗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共62例,分别进行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流方向、速度及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测量,并在束臂试验后观察频谱形态的变化。结果完全型盗血20例,部分型盗血18例,隐匿型盗血20例,无明显盗血4例;采用束臂试验后17例隐匿型盗血图像转化为部分型盗血。结论超声能够通过椎动脉血流方向及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准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束臂试验对超声诊断是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狭窄 超声诊断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23+)离子束轰击低温工况下的无氧铜表面解吸性能研究
9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2 位作者 罗成 柴振 谢文君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3+)离子束完成了无氧铜温度在4.2 K、20 K、77 K和300 K,以及束流能量为0.58 MeV/u、0.96 MeV/u和1.3 MeV/u的在束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束轰击无氧铜表面时解吸出最多的分子为H_(2),其次分别为H2O、CO、CO_(2)、Ar和O_(2);当温度为4.2 K、束流能量为0.58 MeV/u时无氧铜解吸出H2的比例为87.74%。在同一能量下,随着无氧铜表面温度的升高,解吸率呈增加趋势,能量为0.58 MeV/u时,4.2 K下无氧铜的解吸率仅为25 mol/ion,小于300 K时的600 mol/ion,表明温度越高其解吸产额越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束流能量的升高无氧铜表面解吸率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减缓,解吸产额趋向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无氧铜 低温工况 解吸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仪测量线性位移
10
作者 张兵 《激光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55-255,共1页
一台新型线性测量干涉仪的光学元件排列与其它一般干涉仪不同。这种新型装置没有Abbe误差,并且精度比以前的装置提高总计十倍。Abbe误差是通过使试验束跨在由探针所占据的测量轴上消除的。再者,干涉仪的静空气路程与待测距离成正比。
关键词 线性测量 干涉仪 线性位移 新型装置 光学元件 试验束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长期误诊为癫痫1例
11
作者 祁延霞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12期1179-,共1页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内分泌腺 臂加压试验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手足搐搦 低钙惊厥 癫痫 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