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4,共19页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工业低转型 全国统一市场 排放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数字金融化路径与策略研究
2
作者 宋博妍 《绿色中国》 2025年第9期148-15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减排政策的重要工具,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实践研究,分析了数字金融化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减排政策的重要工具,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实践研究,分析了数字金融化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字金融化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交易市场 数字金融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微观政策效应评估——基于企业环保新闻文本情绪数据的检验
3
作者 曹玉珊 陈一玲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64,共13页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此,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显著...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此,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显著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机制检验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影响企业环境绩效;异质性检验表明,上述作用效果在政府环境规制压力较小、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强以及转型基础较差的企业组内被显著弱化;经济后果检验则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带来的环境绩效改善效应,同样提高了企业的韧性与长期价值。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波特效应”假说的应用场景,也为进一步优化“双碳”政策体系,推动国家低碳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 市场型环境规制 环境绩效 环保新闻文本 绿色创新 波特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祁毓 周睿 徐彦坤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5,共9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变革。从建立健全碳定价体系出发,加快研究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是适应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和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关键。基于新型碳税和碳交易的协同互...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变革。从建立健全碳定价体系出发,加快研究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是适应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和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关键。基于新型碳税和碳交易的协同互补空间,依据协同理论从调控范围、碳价设计、信息共享、收益分配和国际协调搭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的五维分析框架。未来可在范围互补、价格互补、成本优化、激励约束和预期适应五个方面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进而对现有碳定价体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改革。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时代内涵和协同逻辑,为构建中国特色碳定价理论体系和协同机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新型 排放交易市场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子恒 张策 +1 位作者 丁肇豪 张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562-5573,I0010,共13页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耗电量同步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下,将数据中心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可以引导数据中心提升能效和使用清洁电力。该文参考全...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耗电量同步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下,将数据中心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可以引导数据中心提升能效和使用清洁电力。该文参考全国碳市场运行基本原则,从数据中心各组成部分的运行特征出发,提出数据中心纳入全国碳市场后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碳排放核算方法、数据质量控制与绿色电力交易等管理机制,并提出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数据中心责任主体与规模边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全国排放交易市场 机制设计 电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张祎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排放交易市场 价格机制 大数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对试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PSM-DID和S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余谦 吴婷 +1 位作者 覃一冬 贾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CETP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2)CETP产生的创新效应对绿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3)CETP对周边试点城市产生了显著负向的溢出效应,但对非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 绿色发展水平 生态效率 间接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绿证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协同减碳效应与仿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军祥 刘艳丽 +1 位作者 何建佳 邵馨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74,共11页
为解决电力行业降碳问题,同时考虑绿证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两种交易机制的协同降碳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以各厂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双层博弈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和碳减排率对厂商决策行为的影响。针对免费碳配额的分配提出... 为解决电力行业降碳问题,同时考虑绿证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两种交易机制的协同降碳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以各厂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双层博弈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和碳减排率对厂商决策行为的影响。针对免费碳配额的分配提出一种新的碳配额核定策略,并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新的碳配额核定策略既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抑制煤电增长,又可以减少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该研究为各厂商联动及通过优化配置资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 绿证交易市场 排放交易市场 STACKELBERG博弈 利润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王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52,共14页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初始排放配额采用无偿分配的试点城市拥有更好的转型效果,北京和上海碳试点具有积极辐射作用,而广东、深圳和重庆碳试点则呈现消极辐射影响;空间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其他地区工业低碳转型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通过拓宽碳交易覆盖面影响工业低碳转型效果,但碳交易频率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 工业低转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GML指数 距离衰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ESG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经济绿色转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晓倩 吴传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通过市场化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推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探索。利用多期DID模型、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法、机制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通过市场化环境经济政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推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探索。利用多期DID模型、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法、机制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可通过降低碳排放水平对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在非资源型城市可显著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基于此,要合理设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模式、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市场 经济绿色转型 多期DID 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公司治理效应——来自高管薪酬契约调整的证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兴亮 周艺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试点政策使企业调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在高碳行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业绩,为了提高企业绿色转型的内部动力,企业做出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决策。研究还发现,试点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更高,并且那些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试点企业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和更好的ESG表现。本文是对研究试点政策效果文献的补充,也能为如何激发企业环境治理的内部动力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效应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激励 绿色创新 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交易市场排放权的拍卖方案设计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鸣 何深 +1 位作者 杨玲玲 马向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163,75,共4页
针对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得以有效运转并最终成功实现减排的关键,在比较分析无偿分配及拍卖分配的不同影响的基础上,以电力企业为例,将拍卖分配方式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提出了标准增价拍卖方式的定量化模型,并给出... 针对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得以有效运转并最终成功实现减排的关键,在比较分析无偿分配及拍卖分配的不同影响的基础上,以电力企业为例,将拍卖分配方式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提出了标准增价拍卖方式的定量化模型,并给出不同排放率下企业采取严格竞标和策略竞标两种方案的仿真算例,分析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企业利润,从而为我国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交易市场 排放 拍卖方式 方案设计 Carbon EMISSIONS 分配方式 企业利润 定量化模型 有效运转 无偿分配 策略竞标 合理分配 比较分析 仿真算例 电力企业 策略组合 排放 减排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影响研究
14
作者 郝政 何刚 +1 位作者 张振扬 张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0-94,共5页
文章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该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间碳... 文章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该政策对试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间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工业企业中国企占比和环境执法力度对政策效果有显著异质性影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存量经济”和“筛选增量经济”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吕靖烨 曹铭 李朋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8,共6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收益率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析发现,该序列不满足随机游走,并具有波动积聚的特点,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条件。因此,应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行的有效性,推进国内外市场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市场 市场有效性 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紫薇 尚子璐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20,共17页
企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供应商... 企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供应商或客户)所在地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非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绿色转型,价值传导机制和信息流动机制是生产网络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国有、非重污染行业以及高转换成本的上市公司受到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溢出效应更强,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显著削弱了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本文为利用生产网络溢出效应加快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网络 绿色转型 溢出效应 排放交易试点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效、现实与策略 被引量:48
17
作者 陈星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177,共11页
碳排放权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是绿色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降、加速社会低碳化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了丰富经验。当... 碳排放权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是绿色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降、加速社会低碳化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交量周期性显著,量价受政策影响明显,存在碳价偏低、CCER机制建设迟缓、MRV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碳金融产品尚不丰富等问题。中国应坚持碳排放权市场总量设置适度从紧的原则,构建多层次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适当延长能源供应端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全额免费实施周期,打造全国统一的碳交易用户终端和精准化服务模式,进一步畅通试点省份与全国统一市场间联系,探索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际合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交易市场 CCER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履约期的市场特征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奇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本文以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五个已完成首次履约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为研究样本,选取履约窗口期为观察时段,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履约期试点市场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现阶段试点碳市场呈现出清晰的履约... 本文以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五个已完成首次履约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为研究样本,选取履约窗口期为观察时段,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履约期试点市场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现阶段试点碳市场呈现出清晰的履约驱动型市场特征:履约期内市场成交量环比大幅增长,成交价格波动加剧,协议交易的增幅超过线上交易,政府配额拍卖成为控排企业完成履约的补充方式。②同时,试点碳市场存在诸多结构性缺陷,如,碳市场整体流通性较弱,交投不活跃,不同类型市场参与主体结构性失衡,履约成本与惩罚水平不对称等,亟需通过政策改进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 履约期 市场特征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鹏程 张妍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1,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指出“应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非自发形成的政策市场,既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又需要高水平的政府监管提高市场规制效能。目前,碳市场监管欠缺科学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指出“应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非自发形成的政策市场,既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又需要高水平的政府监管提高市场规制效能。目前,碳市场监管欠缺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有待系统性提升监管效率,因此,应进一步理顺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的关系,优化数据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配额管理制度以建立有效的价格调节机制,为“双碳”目标的稳步实现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排放交易市场 法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现状特征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申晨 林沛娜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34,共12页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 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科学分析我国不同碳市场的运行情况,把握交易规模、价格和日收益率等变量特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市场交易主体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日成交量和收盘价数据,考察当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和收益率走势,并结合收益率的波动性、杠杆效应、风险溢价、条件方差等实证分析碳交易市场风险。结果显示:各试点省市碳交易所的成交量、收盘价和日收益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北京和深圳交易所对市场价格有较强的长期记忆性,重庆交易所收益率的波动性最易受外部冲击影响;部分碳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外部冲击对各试点市场都可能产生系统性影响,导致极端波动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对比各试点省市的碳市场交易状况而言,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和价格相对更平稳,ARCH-M效应最强,其市场收益有较高的正风险溢价,具有成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金融中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试点市场 交易机制 收益率波动 金融市场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