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离骚》的译入与译出:情感元素与屈原形象再造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徐佐浩
蒋跃
詹菊红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共8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杨、霍译本意识形态对比研究”(编号:18C0658)
湖南理工学院校级项目“翻译原则及其评判标准研究”(编号:2011Y1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离骚》蕴含屈原强烈而复杂的情感,为了探索它们在翻译中的再现情况,文章基于六个英译本构建语料库,借助USAS语义标注系统,对比译入与译出译本在情感元素再现方面的差异,分析屈原形象在不同翻译方向的再造情况。研究发现:(1)译入的情感多样性超过了译出,(2)译入的情感总量不及译出,但二者的差距随着翻译年代的推近越来越小,(3)随着翻译年代的推近,译入的积极情感越来越多,同时译出的消极情感越来越少。由于情感元素的差异,译入与译出译本塑造的屈原形象也不尽相同。译入的屈原形象更具复杂性、多面性和模糊性,感染力相对不足;译出的屈原形象清晰分明,感染力更强。历时地看,译入和译出的屈原形象都更加积极和正面。研究结果表明,翻译方向确实能够影响文学作品的情感传递,进而影响文学形象的再造,最后波及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
-
关键词
《离骚》
译入与译出
情感元素
屈原形象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