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安徽方言词汇词形与词义的变异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金陵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45-51,共7页
-
文摘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来说,共同语和方言,大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来看,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大方言区之间已经因语音差异而不能正常通话,如北方话与粤语、闽语之间。词汇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北方话内部,词汇也不完全统一。至于安徽方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其余地带,有徽州方言,还有受吴语、赣语、湖北方言影响的地方语言,加上地理、历史的原因,安徽方言内部蕴藏着相当数量、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别具一格。例如普通话“小孩儿”这个词,合肥人叫“霞们”“伢”,安庆人叫“小伢(nga)子”,桐城人叫“小伢积”,铜陵人叫“小伢立”。
-
关键词
词义相同
词形
方言词汇
词语形象
语音差异
语言
异形同义
现代汉语
普通话
同义异形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插图应符合文意
- 2
-
-
作者
吴权友
-
机构
四川涪陵十二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7-27,共1页
-
文摘
插图应符合文意四川涪陵十二中吴权友课文中的插图,能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节骨眼上的一幅插图往往能使文章的意境全出。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密室谋划”插图,都十分形象、逼真,符合文意。可是初中三册...
-
关键词
插图
小姑娘
人物形象
《孔乙己》
词语形象
小桔
“朦胧”
意境
关键词语
自然光线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与写作训练教程(五)
- 3
-
-
作者
刘朏朏
高原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9-92,18,共5页
-
文摘
五、形象感的训练我们进行的语感训练的最后一项,是形象感的训练。什么是形象感?从语感角度说,指的是人们对那些具有形象性的语言的敏感。我们知道,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除了表示一定的意思外,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例如“长颈鹿”“鸡冠花”“月牙儿”“彩虹”“挥动”“摇曳”“晃荡”“颤抖”“鱼贯而入”“
-
关键词
形象性
形象词语
写作训练
表达能力
形象感
随笔
培养学生
舞蹈家
语感训练
语言形象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