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汇类型学:理论模式与研究重点
1
作者 徐今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词汇类型学是对跨语言词汇变异及其限度进行研究的科学。近些年,国外词汇类型学蓬勃发展,推动着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逐步展开,但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规模性有所不足。文章从词汇类型学的理论主张和研究范式两方面对其理论模式... 词汇类型学是对跨语言词汇变异及其限度进行研究的科学。近些年,国外词汇类型学蓬勃发展,推动着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逐步展开,但国内词汇类型学研究的系统性和规模性有所不足。文章从词汇类型学的理论主张和研究范式两方面对其理论模式进行总结,并梳理其研究重点,目的在于廓清词汇类型学的基本面貌,为中国词汇类型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 理论模式 研究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视域下旋转动词“转”与“滚”的语义演变及关联
2
作者 王家乐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2期75-81,共7页
基于莫斯科词汇类型学小组“旋转动词”研究的理论背景,对汉语旋转动词“转”与“滚”进行历时考察。研究发现,“转”的语义范围表现出明显的纵向变化,并且与另一动词“滚”的产生与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上古汉语时期,“转”已经开始编码... 基于莫斯科词汇类型学小组“旋转动词”研究的理论背景,对汉语旋转动词“转”与“滚”进行历时考察。研究发现,“转”的语义范围表现出明显的纵向变化,并且与另一动词“滚”的产生与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上古汉语时期,“转”已经开始编码旋转事件,其语义范围在中古时期得以扩展,并全面覆盖三大旋转基本框架:内轴线旋转、外轴线旋转和滚动旋转。宋元之际,随着“滚”的产生与活跃,两者在滚动框架下发生竞争,并在元代以后彼此分化:“转”仅覆盖内轴线和外轴线框架,“滚”则成为对标滚动框架的专门性动词。“转”与“滚”虽然在旋转概念域中基本对立,但在边缘情景中仍然存在着混同使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 “滚” 旋转动词 词汇类型 词化策略 语义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研究: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邓亮 杨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118,共8页
词汇类型学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语言类型学研究新方法,其目标是揭示相同概念在词汇层面的共性与类型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词汇类型学的主要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扼要介绍了称名学、符意学和词汇-语法界面三条研究路... 词汇类型学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语言类型学研究新方法,其目标是揭示相同概念在词汇层面的共性与类型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词汇类型学的主要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扼要介绍了称名学、符意学和词汇-语法界面三条研究路径,然后结合相关案例阐明了解构语义分析、行为语义分析、组合语义分析、认知语义分析和多语言视图分析这五种研究方法,研究有望为未来词汇类型学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 路径 方法 跨语言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在中国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今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3年第2期13-19,共7页
词汇类型学是对跨语言词汇变异及其限度进行研究的科学,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国内得到了关注和应用。本文从词汇类型学在国内的介绍引进、国内学者的研究路径、对重点理论问题的探讨及研究局限等方面梳理了词汇类型学在中国的接... 词汇类型学是对跨语言词汇变异及其限度进行研究的科学,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国内得到了关注和应用。本文从词汇类型学在国内的介绍引进、国内学者的研究路径、对重点理论问题的探讨及研究局限等方面梳理了词汇类型学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希望为词汇类型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 中国 研究路径 理论探讨 研究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类型学欧洲学派的多维综合研究视野——兼评《“温度”的语言学》的方法论特色
5
作者 胡文雯 《海外英语》 2021年第9期238-239,242,共3页
词汇类型学欧洲学派认为词汇类型学是词汇学的跨语言和类型学研究分支,从多角度跨语言研究词和词汇相关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综合研究路径。《"温度"的语言学》的研究基于词汇类型学欧洲学派建构的跨语言温度词研究的方法论及相... 词汇类型学欧洲学派认为词汇类型学是词汇学的跨语言和类型学研究分支,从多角度跨语言研究词和词汇相关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综合研究路径。《"温度"的语言学》的研究基于词汇类型学欧洲学派建构的跨语言温度词研究的方法论及相应框架,是有关"温度"概念域的大规模跨语言词汇类型学研究。文章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温度"的语言学》在语言样本、数据收集和多维综合分析三方面的特点,可以拓宽国内词汇类型学的研究路径,并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 温度 语义 词汇-语法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词汇结构论》对《汉语描写词汇学》词的结构类型划分的发展
6
作者 耿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49-150,共2页
《汉语描写词汇学》是刘叔新先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针对共时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音、语法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作的词汇学专著。周荐在刘叔新创立的词的结构类型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收录在《汉语词汇结构论》一书中。对两书的... 《汉语描写词汇学》是刘叔新先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针对共时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音、语法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作的词汇学专著。周荐在刘叔新创立的词的结构类型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收录在《汉语词汇结构论》一书中。对两书的词的结构类型划分进行比较,找出《汉语词汇结构论》对《汉语描写词汇学》的词的结构类型划分理论发展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描写词汇 刘叔新 周荐 汉语词汇结构论 词汇结构类型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化中语法及词汇系统的作用:兼论语法的共性和个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袁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9-37,共9页
认知语言学一直把语法及词汇系统对认知表征的构建当作研究目标。Talmy认为,语言系统后于认知系统(包括视觉、动觉控制及推理系统)而进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复制和利用了这些已有的机制,从而语法具有一定的内在性和普遍性(2000:37)。本... 认知语言学一直把语法及词汇系统对认知表征的构建当作研究目标。Talmy认为,语言系统后于认知系统(包括视觉、动觉控制及推理系统)而进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复制和利用了这些已有的机制,从而语法具有一定的内在性和普遍性(2000:37)。本文所比较的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就展示了很多概念化方面的共性,同时我们发现,汉语某种程度上更多地运用词汇手段,而英语则更多、更持续稳定地依赖语法资源进行概念构建。找出人类语法系统中的这些共性和个性对于语言和认知研究都非常重要。本文还尝试比较了Chomsky最简方案中的普遍语法思想和Talmy的语法认知普遍性,对二者理论上的互补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语法系统 概念化 语法的共性和个性 词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缩略语新词词汇学特点初探
8
作者 申桂令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2-123,共2页
从缩略语新词的选取、语义、构词类型、分类标准和词汇类型等词汇学的几个角度阐述2000年以后新出现的俄语缩略语新词的词汇学特点。
关键词 俄语缩略语 语义 词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视阈下的武侠小说词汇翻译研究
9
作者 云海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8期22-25,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网络小说的兴起以及翻译领域的研究方向日渐多元化,中国武侠小说的翻译也开始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武侠小说语言的特殊性,其翻译面临较大困难。本文立足于当前武侠小说翻译研究现状,从弗...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网络小说的兴起以及翻译领域的研究方向日渐多元化,中国武侠小说的翻译也开始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武侠小说语言的特殊性,其翻译面临较大困难。本文立足于当前武侠小说翻译研究现状,从弗米尔的目的论出发,对武侠小说的语言风格、词汇类型以及词汇翻译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武侠小说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词汇类型 翻译方法 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特征框架效应心理机制初探
10
作者 徐富明 文桂婵 +2 位作者 吴修良 李海军 相鹏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3年第1期3-9,共7页
特征框架效应是指当分别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来描述给定情景中的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征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以积极框架来描述其关键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现象。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验证了阈下特征框架效应的存在及其产生机制。实验... 特征框架效应是指当分别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来描述给定情景中的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征时,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偏好以积极框架来描述其关键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现象。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验证了阈下特征框架效应的存在及其产生机制。实验一发现,阈下特征框架效应只在有时间压力下才会产生。实验二发现,被试对与框架类型一致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比对与框架类型不一致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特征框架效应的产生是因为框架激活了与框架一致性的信息,起到了语义启动的作用,从而导致被试判断任务的评定值偏向该框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框架效应 阈下框架 时间压力 词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系统的概念构建:最简方案和认知语义学的分歧与合作
11
作者 袁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9,共7页
本文以Talmy封闭语法及开放词汇系统对认知表征(CR)的构建理论为切入点,尝试探讨认知语义学和最简方案之间互相借鉴、彼此促进的可能性,主要涉及用意象图式及Talmy的语法类别论述帮助丰富Chomsky的最简方案框架,对比二者在语言共性和个... 本文以Talmy封闭语法及开放词汇系统对认知表征(CR)的构建理论为切入点,尝试探讨认知语义学和最简方案之间互相借鉴、彼此促进的可能性,主要涉及用意象图式及Talmy的语法类别论述帮助丰富Chomsky的最简方案框架,对比二者在语言共性和个性上观点的异同,轻动词和左缘结构理论如何可以扩充Talmy的封闭语法系统,以及为Talmy(1985)具有描述充分性的词汇类型学理论提供具有解释充分性的"词汇-句法参数变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语法系统 概念化 最简方案 词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论元词内信息对汉语“出+N”事件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罗莹 《现代语文》 2018年第1期50-55,共6页
汉语"出+N"结构根据动词"出"搭配的名词论元(N)不同,展现出多种语义和事件结构,原因在于名词论元具有不同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其中包含的语义信息可以作用于动词的事件结构,拉长事件持续时间或引入新的事件阶... 汉语"出+N"结构根据动词"出"搭配的名词论元(N)不同,展现出多种语义和事件结构,原因在于名词论元具有不同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其中包含的语义信息可以作用于动词的事件结构,拉长事件持续时间或引入新的事件阶段,最终改变其体貌性质。生成词库的多层语义结构理论(包括事件结构、物性结构和词汇类型结构等)能够对词汇语义进行深度描写,超越传统词汇语义学理论的解释范围,为一些后者无法驾驭的"出+N"结构体貌转换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事件结构 物性结构 词汇类型结构 体貌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