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利
莫雷
+1 位作者
王瑞明
叶嘉文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2期35-40,共6页
该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实验1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结果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说明早期双语儿童可以直接通达概念意义,但是二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要弱于一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在实验1...
该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实验1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结果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说明早期双语儿童可以直接通达概念意义,但是二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要弱于一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运用图片命名的范式,结果发现了命名的语言效应,进一步说明早期双语儿童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要弱于一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双语儿童在记忆表征中建立了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直接联系,其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在本质上是机能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双语儿童
词汇概念
组织
第二语言熟练水平
跨语言重复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汉-英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探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建林
熊燕燕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尽管有研究表明双语者词汇为单独表征,概念则共享表征,但对于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是否与双语者类似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藏-汉-英三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识别命名方式,通过控制刺激效价探究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结果表明,...
尽管有研究表明双语者词汇为单独表征,概念则共享表征,但对于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是否与双语者类似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藏-汉-英三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识别命名方式,通过控制刺激效价探究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结果表明,与双语者相似,三语者三种语言词汇单独表征,概念共享表征。由于本研究被试的三种语言形态差异较大,结果可为此类型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英
三语者
词汇概念
表征
刺激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阳
高凤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52,共3页
词汇概念是外语学习者难于掌握的重点内容。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概念学习滞后于语法规则掌握是多数学习者的心理困惑。外语词汇概念在音结构、形态结构、义结构方面有其基本特征和意义关联。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维果茨基关于"儿童...
词汇概念是外语学习者难于掌握的重点内容。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概念学习滞后于语法规则掌握是多数学习者的心理困惑。外语词汇概念在音结构、形态结构、义结构方面有其基本特征和意义关联。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学习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能够揭示出学习者对外语词汇概念学习的运行方式和心理过程,为我国外语课堂中词汇概念的教学提供了指导策略:规避教育者对词汇概念的机械讲授;引导学习者对词汇概念的自主认知;创设词汇概念学习的直观感知情境;加强学习者对词汇概念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
词汇概念
外语课堂教学
日常
概念
科学
概念
学习心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律词语的概念化——以我国刑法词语为例
4
作者
官科
谢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5,共5页
借鉴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以我国刑法词语为例证,探讨法律词语的词汇认知表征和概念化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法律词语的概念化是以语言系统和概念系统的交互与融合为特征的动态语义建构过程。在法律语境和法律行为因果关系的制约作用下...
借鉴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以我国刑法词语为例证,探讨法律词语的词汇认知表征和概念化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法律词语的概念化是以语言系统和概念系统的交互与融合为特征的动态语义建构过程。在法律语境和法律行为因果关系的制约作用下,法律词语的词汇概念经过选择与融合机制,激活了相应的法律行为事件认知模式。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式的组构与整合使不同类型的法律词语形义匹配体进行细微调整或重新匹配,进而协调不同概念化主体的认知差异,实现一致性语义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词语
刑法
概念
化
词汇概念
认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关“施事后置”及“非宾格假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2
5
作者
吕云生
《语言科学》
2005年第5期50-70,共21页
本文运用词汇分解的方法,提出可控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结构中同时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种语义角色二者同指。由自主的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与由非自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一样,其宾语位置上的成分不是施事,而是客体。该客体既能出现在主语位...
本文运用词汇分解的方法,提出可控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结构中同时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种语义角色二者同指。由自主的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与由非自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一样,其宾语位置上的成分不是施事,而是客体。该客体既能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又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这种句型上的变换不产生于移位,而是由于动词词汇概念结构或扩展的词汇概念结构中含有由客体与处所或终点构成的无焦点概念块,说话者可以选择客体,也可以选择处所或终点作为句子的语义焦点即主语。因而只有那些与处所或终点无内在联系的表示非移动动作和生理活动的不及物动词,才不能实现这种句式变换。因此“非宾格假说”关于非作格动词的主语不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论断是片面的,不符合汉语实际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非宾格理论的合理内核,指出了非宾格现象的实质及其在及物动词句和不及物动词句中的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词汇概念
结构
扩展的
词汇概念
结构
存现句
非宾格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辉
杨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文章运用"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对比喻语言中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是一个具有一定心理现实性的区分,提出有效的区分方法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提供一定分类依据和理论基础。...
文章运用"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对比喻语言中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是一个具有一定心理现实性的区分,提出有效的区分方法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提供一定分类依据和理论基础。通过对汉语中隐喻、转喻和各种熟语的分析,认为字面义主要是词汇概念可及的基本认知模式,而非字面义则是词汇概念通过基本认知模式可及的次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概念
认知模式
字面义
熟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杂隐喻的语义连贯机制
被引量:
4
7
作者
黄华新
刘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4,159,共5页
混杂隐喻是备受争议的语言现象。本文基于现代汉语包含"人生"隐喻的语料,考察了混杂隐喻在现代汉语隐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并在接入语义学理论框架下,探讨喻体词汇概念所接入的认知模式在始源域层面和目标域层面的语义冲突...
混杂隐喻是备受争议的语言现象。本文基于现代汉语包含"人生"隐喻的语料,考察了混杂隐喻在现代汉语隐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并在接入语义学理论框架下,探讨喻体词汇概念所接入的认知模式在始源域层面和目标域层面的语义冲突和统一,阐释了混杂隐喻"混而不杂"的语义连贯机制,指出混杂隐喻的语义"混杂"仅表现在基本认知模式层面,次级认知模式间的统一是混杂隐喻获得语义连贯的核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隐喻
接入语义学
词汇概念
基本认知模式
次级认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叶嘉文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2期35-40,共6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研究项目(07SXQ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409)
文摘
该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实验1运用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结果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说明早期双语儿童可以直接通达概念意义,但是二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要弱于一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强度。在实验1的基础上,实验2运用图片命名的范式,结果发现了命名的语言效应,进一步说明早期双语儿童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要弱于一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联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双语儿童在记忆表征中建立了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的直接联系,其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在本质上是机能性的。
关键词
早期双语儿童
词汇概念
组织
第二语言熟练水平
跨语言重复启动
Keywords
early bilingual children
lexical and conceptual organization
proficiency level of second language
cross - language repetition priming
分类号
B842.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汉-英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探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建林
熊燕燕
机构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少数民族外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编号:21LZUJBKYJH001)
兰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习得教学研究改革虚拟教研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尽管有研究表明双语者词汇为单独表征,概念则共享表征,但对于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是否与双语者类似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以藏-汉-英三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识别命名方式,通过控制刺激效价探究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结果表明,与双语者相似,三语者三种语言词汇单独表征,概念共享表征。由于本研究被试的三种语言形态差异较大,结果可为此类型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藏-汉-英
三语者
词汇概念
表征
刺激效价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阳
高凤兰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52,共3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6JZD042)的研究成果
文摘
词汇概念是外语学习者难于掌握的重点内容。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概念学习滞后于语法规则掌握是多数学习者的心理困惑。外语词汇概念在音结构、形态结构、义结构方面有其基本特征和意义关联。以此为基础并结合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学习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能够揭示出学习者对外语词汇概念学习的运行方式和心理过程,为我国外语课堂中词汇概念的教学提供了指导策略:规避教育者对词汇概念的机械讲授;引导学习者对词汇概念的自主认知;创设词汇概念学习的直观感知情境;加强学习者对词汇概念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外语
词汇概念
外语课堂教学
日常
概念
科学
概念
学习心理过程
分类号
G6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律词语的概念化——以我国刑法词语为例
4
作者
官科
谢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5,共5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7B100)
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14WLH12)
文摘
借鉴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以我国刑法词语为例证,探讨法律词语的词汇认知表征和概念化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法律词语的概念化是以语言系统和概念系统的交互与融合为特征的动态语义建构过程。在法律语境和法律行为因果关系的制约作用下,法律词语的词汇概念经过选择与融合机制,激活了相应的法律行为事件认知模式。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式的组构与整合使不同类型的法律词语形义匹配体进行细微调整或重新匹配,进而协调不同概念化主体的认知差异,实现一致性语义的建构。
关键词
法律词语
刑法
概念
化
词汇概念
认知模式
Keywords
leg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criminal law
conceptualization
lexical concept
cognitive model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H16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关“施事后置”及“非宾格假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2
5
作者
吕云生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出处
《语言科学》
2005年第5期50-70,共21页
文摘
本文运用词汇分解的方法,提出可控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结构中同时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种语义角色二者同指。由自主的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与由非自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一样,其宾语位置上的成分不是施事,而是客体。该客体既能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又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这种句型上的变换不产生于移位,而是由于动词词汇概念结构或扩展的词汇概念结构中含有由客体与处所或终点构成的无焦点概念块,说话者可以选择客体,也可以选择处所或终点作为句子的语义焦点即主语。因而只有那些与处所或终点无内在联系的表示非移动动作和生理活动的不及物动词,才不能实现这种句式变换。因此“非宾格假说”关于非作格动词的主语不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论断是片面的,不符合汉语实际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非宾格理论的合理内核,指出了非宾格现象的实质及其在及物动词句和不及物动词句中的广泛存在。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词汇概念
结构
扩展的
词汇概念
结构
存现句
非宾格假说
Keywords
subject theme lexical conceptual structure extended lexical conceptual structure existential sentence unaccusative hypothesi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辉
杨波
机构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二系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汉语熟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06BYY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汉语惯用结构的认知研究”(30740040)
文摘
文章运用"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对比喻语言中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字面义和非字面义的区分是一个具有一定心理现实性的区分,提出有效的区分方法可以为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提供一定分类依据和理论基础。通过对汉语中隐喻、转喻和各种熟语的分析,认为字面义主要是词汇概念可及的基本认知模式,而非字面义则是词汇概念通过基本认知模式可及的次认知模式。
关键词
词汇概念
认知模式
字面义
熟语
Keywords
lexical concepts
cognitive model
literal meaning
nonliteral meaning
idiom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杂隐喻的语义连贯机制
被引量:
4
7
作者
黄华新
刘星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4,15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11&ZD08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混杂隐喻是备受争议的语言现象。本文基于现代汉语包含"人生"隐喻的语料,考察了混杂隐喻在现代汉语隐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并在接入语义学理论框架下,探讨喻体词汇概念所接入的认知模式在始源域层面和目标域层面的语义冲突和统一,阐释了混杂隐喻"混而不杂"的语义连贯机制,指出混杂隐喻的语义"混杂"仅表现在基本认知模式层面,次级认知模式间的统一是混杂隐喻获得语义连贯的核心机制。
关键词
混杂隐喻
接入语义学
词汇概念
基本认知模式
次级认知模式
Keywords
mixed metaphor
access semantics
lexical concept
primary cognitive mode
secondary cognitive mode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词汇概念组织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叶嘉文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藏-汉-英三语者词汇概念表征模式探究
陈建林
熊燕燕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
曹阳
高凤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法律词语的概念化——以我国刑法词语为例
官科
谢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有关“施事后置”及“非宾格假说”的几个问题
吕云生
《语言科学》
200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
张辉
杨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混杂隐喻的语义连贯机制
黄华新
刘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