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是(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兼论语气词“就是(了)”的形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顺 潘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3,共8页
"便是(了)"形成于元末明初,它是在谓语位置上通过语用推理、吸收语境义、不断词汇化和语法化而产生的。到明朝中前期,语气词"就是(了)"开始替换准语气词"便是(了)",明朝晚期以后,"便是(了)"很... "便是(了)"形成于元末明初,它是在谓语位置上通过语用推理、吸收语境义、不断词汇化和语法化而产生的。到明朝中前期,语气词"就是(了)"开始替换准语气词"便是(了)",明朝晚期以后,"便是(了)"很少使用,现代汉语时期完全被"就是(了)"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便是(了) 就是(了) 词汇 语法化 词汇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下土家语词汇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燕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2-510,共9页
土家语词汇系统中有许多同义词叠置并用的现象,即同一概念兼有固有词、混合词和汉借词多种表现形式。根据语言经济性原则,系统会对其中的冗余现象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借鉴Labov(1994)以年龄视时观察历史真时的研究方法,文章对土家语北... 土家语词汇系统中有许多同义词叠置并用的现象,即同一概念兼有固有词、混合词和汉借词多种表现形式。根据语言经济性原则,系统会对其中的冗余现象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借鉴Labov(1994)以年龄视时观察历史真时的研究方法,文章对土家语北部方言中302个同义词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分析,发现土家语词汇系统中汉借词正逐渐淘汰并取代固有词和混合词,词语间的替换变化已深入到核心词,这种竞争性变化的速度和使用者的年龄成反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对此做了相应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语 同义词叠置并用 词汇替换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名量词起源再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步连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6,164,共8页
量词又可以分成名量词和动量词。关于名量词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首先分析了汉语名量词的起源的一些观点的不足,然后从韵律方面对名量词进行考察。汉语的韵律促成了"名+数+名4"的产生,从而为汉语量词的发展提供了语法槽,然... 量词又可以分成名量词和动量词。关于名量词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首先分析了汉语名量词的起源的一些观点的不足,然后从韵律方面对名量词进行考察。汉语的韵律促成了"名+数+名4"的产生,从而为汉语量词的发展提供了语法槽,然后通过词汇替换、语法化等手段,产生了汉语量词。汉语量词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韵律 音步 词汇替换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知道”的现状及其历史来源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富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8,共5页
根据疑问度的强弱,现代汉语中的"谁知道"可以分为四类。语言事实表明,每一类都有自己的历史属性,分别来自"谁知"的几种用法,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反映了语法化和词汇替换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谁知道” 现状 来源 词汇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