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代之词曲互动 被引量:3
1
作者 陶然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181-185,共5页
词曲代兴 ,但元词与元曲体性相近 ,易于嫁接 ,在相同的文学背景下共生而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词入于曲 ,包括词调、词境和词事在曲中的被沿用。其次表现为词的曲化 ,在内容、语言和风格类型上 ,元词受元曲的影响亦甚深... 词曲代兴 ,但元词与元曲体性相近 ,易于嫁接 ,在相同的文学背景下共生而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词入于曲 ,包括词调、词境和词事在曲中的被沿用。其次表现为词的曲化 ,在内容、语言和风格类型上 ,元词受元曲的影响亦甚深。而元代不少兼擅词曲的文人 ,其创作或词曲同工 ,或词曲异调 ,在微观上也表现出两种音乐文艺样式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词曲互动 元词 元曲 语言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词北方图景与“南词北进”的通代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明词的北方图景,由京城、陕西、河南等多个地域词坛的词人个像、群像相互联系而成。在京城词坛,一方面,明代词乐衰亡,且律禁官员挟妓饮酒,直接导致京城词坛娱乐性的消退;另一方面,以夏言为首的嘉靖词人群,将稼轩词风与馆阁词风相结合,... 明词的北方图景,由京城、陕西、河南等多个地域词坛的词人个像、群像相互联系而成。在京城词坛,一方面,明代词乐衰亡,且律禁官员挟妓饮酒,直接导致京城词坛娱乐性的消退;另一方面,以夏言为首的嘉靖词人群,将稼轩词风与馆阁词风相结合,使词之创作从日常生活转向政治生活、学术生活,进一步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在地方词坛,明代北地诗派与北曲潮流的影响力,既压缩了北方词的发展空间,又促成它与北方诗歌、戏曲在风格上日渐同质化。通代观之,较之北宋、元代南词的顺利"北进",明词"北进"多次受挫,北方的词创作逐渐自觉与独立,发展出与南词本色有所不同的一些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地理 北方词 夏言 词曲互动 南词北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笠翁词韵》看清初曲化词韵的词体音律观念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杰 杜玄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80,共8页
基于词曲相通、用韵贵纯的词韵主张,李渔《笠翁词韵》以《词韵略》为框架基础,并参合时音,兼赅23韵部和27韵部两个系统。23韵部为宽式词韵系统;27韵部是一个近似于南曲韵的严式词韵系统。李氏韵与稍晚的《诗词通韵》《韵选类通》一样,... 基于词曲相通、用韵贵纯的词韵主张,李渔《笠翁词韵》以《词韵略》为框架基础,并参合时音,兼赅23韵部和27韵部两个系统。23韵部为宽式词韵系统;27韵部是一个近似于南曲韵的严式词韵系统。李氏韵与稍晚的《诗词通韵》《韵选类通》一样,都是清初典型的曲化类词韵专书。曲化词韵的主张以词曲互动风气为土壤,不以单纯的辨体辨韵为编韵目的,而是以揭示词韵的词体音律属性为目标,这与时兴之格律类词韵大相径庭。在清代词学辨体、尊体的主体语境下,曲化词韵因有体不尊、律不辨、韵不正之弊而见弃,但其以音律为指归的词体反思对后世词韵学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笠翁词韵》 曲化词韵 词曲互动 词体音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