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言实词活用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1
-
-
作者
张伯龄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34-137,共4页
-
文摘
关于文言实词的活用,语文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这里,笔者再就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词性活用”或“词类活用”不等于“词的活用”.众所周知,文言实词的活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或词类)的活用,一种是语法功能的活用。古汉语的词性虽然较活,但是,一个词总有它比较固定的最基本的词性。不用它本来的比较固定的最基本的词性,而临时用如另一类词,这就是词性的活用。
-
关键词
名词活用
语法功能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动词
词性活用
教学
基本的
文言文
兼类词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古汉语词类活用中的诸种述宾关系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新魁
-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0期96-110,82,共16页
-
文摘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所谓"词类",是指古汉语的词从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方面加以区别的类别,例如把词区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所谓"活用",是指按上述两个标准区分出来的词,在一般情况下有相对固定的用法,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临时的、灵活的用法。例如"美"和"恶"这两个词,一般的情况是以形容词的面目出现,人们心目中认为它们是形容词,表示客观事物中的一种状态或性质,在句子中常常作为谓语或定语,这是它们相对固定的用法。但是,在下述的句子中,它们却"活用"为不同的词类:是以美者,因其美而美之;恶者,因其恶而恶之。(刘知几《史通·疑古》)
-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功能意义
使动用法
词性活用
古汉语
不及物动词
语法格式
史记·匈奴列传
介词结构
意动用法
以动用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诗词语法例谈
- 3
-
-
作者
李传忠
-
机构
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职教论坛》
2004年第2期56-,共1页
-
文摘
古典诗词名篇佳作灿若日月、浩如繁星,每一篇目,都是一座神秘的宫殿,一件罕有的珍宝.它吸引着我们,诱惑着我们,带给我们无限的心灵共鸣和蕴籍的情感交流.由于年代的阻隔,语言背景的变化,今天,我们解读鉴赏它们,已经不像阅读现代文那样轻松自由.……
-
关键词
词类活用
杜甫
李白
鹦鹉
词性活用
古典诗词
碧梧
香稻
句子成分
明月
互文见义
语法
文法
-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成语在古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廖荣娟
-
机构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Z期11-12,共2页
-
文摘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语语法与古汉语语法有相通之处,利用成语进行古汉语词语、句式及语法讲解,能以简洁明了的例子讲清复杂难懂的知识,增加学生古汉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一、成语中的名词活用现象古汉语中有很多名词活用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在古汉语语境下可以用作动词。例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中'一狼洞其中'一句,'洞'原本是名词。
-
关键词
成语
古汉语
词类活用
语法
熟语
词性活用
文法
动词活用
名词动用
名词用如动词
文言文
文言
意动用法
以动用法
-
分类号
H109.2-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个体量词与个体名词的关系之我见
- 5
-
-
作者
刘海峰
-
机构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2年第3期37-37,共1页
-
文摘
个体量词是物量词里的一个分类,也是物量词里数量最庞大的一类。个体名词几乎都能用“个”这一个体量词来限制。然而,个体量词是很丰富的,它们所表达的细腻色彩显然不是一个“个”字所能完全承当的,例如说“你们两个”显然不如说“你们两位”显得亲切和尊敬,说“来两个票”也不及“来两张票”更熨贴,等等。
-
关键词
个体量词
个体名词
借用量词
汉语量词
朱德熙
《语法讲义》
汉语语法学
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
汉语修辞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新闻词语的超常变用(下)
- 6
-
-
作者
吴建平
-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0年第3期25-27,共3页
-
文摘
六、谐词庄用谐词指打情骂俏的诙谐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化谐为庄,对刻划人物性格可起到重要的反衬作用。染上这种“嘴馋症”,既害己,又害人,败坏党风,影响民风。(《治治“嘴馋症”》,《新华日报》1986.6.19)
-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深层语义
词性活用
人物性格
时态助词
中国青年报
对你说
问过
动宾词组
含蓄性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