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吴文英词史地位述略
1
作者
周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共5页
文学史上 ,吴文英是最有争议的一位词家。他的词史地位 ,七百多年来升沉起落不定 :南宋末年他的词就受到重视 ,元明两代却湮没无闻。清中叶至清末民初 ,则大盛于世。建国后头三十年 ,遭到严厉指责 ,再次沉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学...
文学史上 ,吴文英是最有争议的一位词家。他的词史地位 ,七百多年来升沉起落不定 :南宋末年他的词就受到重视 ,元明两代却湮没无闻。清中叶至清末民初 ,则大盛于世。建国后头三十年 ,遭到严厉指责 ,再次沉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学者们拨乱反正 ,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他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史地位
吴文英
文学
史
清中叶
南宋
述略
建国后
年代
清末民初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派统序与郭麐的词史沉浮
被引量:
9
2
作者
曹明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8,共10页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的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麐归入了浙西词统,再经谭献等人强化。这种以郭麐续接朱、厉而构成的浙派统序得以确立,并成为一种较为强势的词学话语,其后果之一是导致郭麐的词史地位在常州词派占据上风的晚清词坛一落千丈。今人又将郭麐列为后期浙派的代表词人加以表彰,并以"改革者"的头衔来消弭因他对浙派的批判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研究思路实质上是对这一统序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麐
统序建构
词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心”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147,共7页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煦之后,沈曾植、况周颐、王国维等学者又各从不同维度对“词心”说予以增益,进而使其在学术内涵上呈现出流动性。在“将身世打并入词”的创作语境下,秦观之身世沉浮与其词风迁变确具共时同振关系。秦观个人遭际的阶段性特征,通过词心而推动词风变化,使其词由俗艳,经哀怨,迁为愁苦,终滑入凄婉、凄厉之调。词心助秦观词品提升,并最终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宁三代词坛的词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
心流转
身世多变
词
风迁转
词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死节从来岂顾勋”──敦煌词《生查子》新解
4
作者
何国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在赞颂词中主人公令质本色、超卓武功的同时,更为其落寂遭遇打抱不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埋没人才、待遇不公的军中现实。比那些单纯歌颂为国立功之作,意蕴深厚,命意自高一筹。应视为宋代豪放词的...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在赞颂词中主人公令质本色、超卓武功的同时,更为其落寂遭遇打抱不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埋没人才、待遇不公的军中现实。比那些单纯歌颂为国立功之作,意蕴深厚,命意自高一筹。应视为宋代豪放词的不祧之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词
格调
词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欧阳修论
5
作者
胡建次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8,共7页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欧阳修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人品与旨向论;二是创作特征论;三是词人比较论;四是词史地位论。批评家主要从艳词之论的角度展开了论评,他们努力为欧阳修辩诬;主要从主体才力、所遵循艺术原则、风格呈现等...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欧阳修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人品与旨向论;二是创作特征论;三是词人比较论;四是词史地位论。批评家主要从艳词之论的角度展开了论评,他们努力为欧阳修辩诬;主要从主体才力、所遵循艺术原则、风格呈现等角度对欧阳修词创作特征予以了论评;主要对欧阳修与唐五代及同时期词人艺术风格予以了比较考察。晚清民国时期对欧阳修的论评,是在探源溯流与追求新变的取向中前行的,它们为全面深入地把握其人其作提供了多维的空间与更为坚实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欧阳修论
人品与旨向
创作特征
词
人比较
词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
被引量:
5
6
作者
欧明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认为 ,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 ,也不高尚 ,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其词品与人品之间不能划等号 ,也不应以道德评价代替审美评价。柳词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价值增减和变异 ,它被接受者积极或消极地“曲解”。应充分重视评价差异...
本文认为 ,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 ,也不高尚 ,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其词品与人品之间不能划等号 ,也不应以道德评价代替审美评价。柳词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价值增减和变异 ,它被接受者积极或消极地“曲解”。应充分重视评价差异性的接受者因素。柳词在词史及文学史上的成就是由其“时效”价值和“历时”价值共同构成的 ,柳词的“俗”化在文学观念上有突破性的意义。柳词的文化史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民文化、都市文化、通俗文化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应结合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 ,对其做出既合乎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研究
俗化
文学研究
审美评价
词
接受美学
道德评价
市民文民
都市文化
通俗文化
词史地位
文化
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文英词史地位述略
1
作者
周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共5页
文摘
文学史上 ,吴文英是最有争议的一位词家。他的词史地位 ,七百多年来升沉起落不定 :南宋末年他的词就受到重视 ,元明两代却湮没无闻。清中叶至清末民初 ,则大盛于世。建国后头三十年 ,遭到严厉指责 ,再次沉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学者们拨乱反正 ,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他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词史地位
吴文英
文学
史
清中叶
南宋
述略
建国后
年代
清末民初
学者
Keywords
Wu Wenying ci poetry Status in literary history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派统序与郭麐的词史沉浮
被引量:
9
2
作者
曹明升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8,共10页
文摘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的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麐归入了浙西词统,再经谭献等人强化。这种以郭麐续接朱、厉而构成的浙派统序得以确立,并成为一种较为强势的词学话语,其后果之一是导致郭麐的词史地位在常州词派占据上风的晚清词坛一落千丈。今人又将郭麐列为后期浙派的代表词人加以表彰,并以"改革者"的头衔来消弭因他对浙派的批判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研究思路实质上是对这一统序的延伸。
关键词
郭麐
统序建构
词史地位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心”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伟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14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代到北宋丝绸之路(陆路)上的驿站、寺庙、重要古迹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及文化传播”(18ZDA241)。
文摘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煦之后,沈曾植、况周颐、王国维等学者又各从不同维度对“词心”说予以增益,进而使其在学术内涵上呈现出流动性。在“将身世打并入词”的创作语境下,秦观之身世沉浮与其词风迁变确具共时同振关系。秦观个人遭际的阶段性特征,通过词心而推动词风变化,使其词由俗艳,经哀怨,迁为愁苦,终滑入凄婉、凄厉之调。词心助秦观词品提升,并最终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宁三代词坛的词史地位。
关键词
秦观
词
心流转
身世多变
词
风迁转
词史地位
Keywords
Qin Guan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i Xin
life-changing experiences
shift of poetry style
status in the poetry history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死节从来岂顾勋”──敦煌词《生查子》新解
4
作者
何国栋
机构
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文摘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在赞颂词中主人公令质本色、超卓武功的同时,更为其落寂遭遇打抱不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埋没人才、待遇不公的军中现实。比那些单纯歌颂为国立功之作,意蕴深厚,命意自高一筹。应视为宋代豪放词的不祧之祖。
关键词
敦煌
词
格调
词史地位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欧阳修论
5
作者
胡建次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重要词学理论批评承纳、建构与展开研究”(16BZW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欧阳修论,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人品与旨向论;二是创作特征论;三是词人比较论;四是词史地位论。批评家主要从艳词之论的角度展开了论评,他们努力为欧阳修辩诬;主要从主体才力、所遵循艺术原则、风格呈现等角度对欧阳修词创作特征予以了论评;主要对欧阳修与唐五代及同时期词人艺术风格予以了比较考察。晚清民国时期对欧阳修的论评,是在探源溯流与追求新变的取向中前行的,它们为全面深入地把握其人其作提供了多维的空间与更为坚实的平台。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欧阳修论
人品与旨向
创作特征
词
人比较
词史地位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
被引量:
5
6
作者
欧明俊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0,共6页
文摘
本文认为 ,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 ,也不高尚 ,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其词品与人品之间不能划等号 ,也不应以道德评价代替审美评价。柳词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价值增减和变异 ,它被接受者积极或消极地“曲解”。应充分重视评价差异性的接受者因素。柳词在词史及文学史上的成就是由其“时效”价值和“历时”价值共同构成的 ,柳词的“俗”化在文学观念上有突破性的意义。柳词的文化史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民文化、都市文化、通俗文化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应结合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 ,对其做出既合乎历史的。
关键词
柳永研究
俗化
文学研究
审美评价
词
接受美学
道德评价
市民文民
都市文化
通俗文化
词史地位
文化
史
Keywords
Liu Yong, moral quality, the quality of Ci verse, recipients, popularization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吴文英词史地位述略
周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词派统序与郭麐的词史沉浮
曹明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词心”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王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死节从来岂顾勋”──敦煌词《生查子》新解
何国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晚清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欧阳修论
胡建次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
欧明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