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探中晚唐“词代诗兴”背后士人心态的新变
1
作者 王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17,共5页
词最初具有鲜明的娱乐性,政治动荡的晚唐五代却是文人词兴起的时期,后人或称为"词代诗兴"。其间文人心态的变化是造成此文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中唐以后政局的不稳定导致文人的人生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功业之心的淡... 词最初具有鲜明的娱乐性,政治动荡的晚唐五代却是文人词兴起的时期,后人或称为"词代诗兴"。其间文人心态的变化是造成此文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中唐以后政局的不稳定导致文人的人生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功业之心的淡化,二是享乐意识的加剧,三是情爱意识的张扬。这些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内容及情趣渐趋世俗化,但正统的诗歌观念对此是否定的,而此时的词还处于文学的边缘地位,用词的形式来表达世俗的享乐、不经的儿女情长尚不会引起观念领域的批判,因此晚唐五代艳情诗兴起一时又复归雅正,而大量写男女之情的词却蔚然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词代诗兴 享乐意识 情爱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代诗兴——社会心理调整的物态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德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75-79,74,共6页
俯瞰中国古代诗国,唐诗宋词,奇峰耸立,诗词嬗变,词代诗兴,迅速异常,而且词又很快成为宋代文学舞台上的主要形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这一现象,不仅后代人感到奇怪,就连宋人自己也感到难以理解,陆放翁就说:“诗至晚唐五季,气... 俯瞰中国古代诗国,唐诗宋词,奇峰耸立,诗词嬗变,词代诗兴,迅速异常,而且词又很快成为宋代文学舞台上的主要形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这一现象,不仅后代人感到奇怪,就连宋人自己也感到难以理解,陆放翁就说:“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精巧高丽,后世莫及,此事之不可晓者。”人们对诗词递嬗变化的原因进行了不倦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代诗兴 社会心理 晚唐五 文学 社会理想 社会价值观 宋人 文化精神 文学体裁 主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代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兴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7,共5页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 五代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上接唐末,下启宋初,前后经过了130多年,是超越于时代更替的。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与价值,在于其完成了从唐诗到宋诗的过渡。贯穿于这一过渡时期的诗风流变线索主要有“白体”、“体”、“晚唐体”及“词代诗兴”,其流变过程既有一贯性与整体性,又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从白体诗的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五 诗歌发展史 白体诗 词代诗兴 《唐诗纪事》 “晚唐体” 欧阳修 演变轨迹 《唐才子传》 《宋诗纪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温庭筠对“词境”的开掘
4
作者 李世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创作的分析比较,探讨了他在“词境”开掘方面的贡献。其主要表现是:一、温词专主艳情,以“绮怨”见长,缩小了词的题材范围,却从一个方面开掘了抒情的深度。二、温诗中的凄怨感伤情绪在词中得到了强化,使词成为一...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创作的分析比较,探讨了他在“词境”开掘方面的贡献。其主要表现是:一、温词专主艳情,以“绮怨”见长,缩小了词的题材范围,却从一个方面开掘了抒情的深度。二、温诗中的凄怨感伤情绪在词中得到了强化,使词成为一种专门抒写“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抒情文学体裁。三、温庭筠在词代诗兴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其诗中已有了具有“词境”的作品。而且主要在于温诗中的某些片断的意境构成在词中扩展和延伸了,温诗中许多具有柔美特征的语言成了构筑词境最适用的建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温庭筠 词代诗兴 意境构成 建筑材料 心境意绪 李商隐 审美情趣 题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