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议“层次”词义的演变
1
作者 邵庆春 《汉语学习》 1987年第3期17-18,共2页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681年版本)这样解释“层次”一词:“事物的次序,多指文章或画面的结构,有时也指相属的各级机构。” 根据这一解释,“层次”的适用范围似主要只指以下几处: 1、指文章或画面的结构。 2、指相属的各级机...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681年版本)这样解释“层次”一词:“事物的次序,多指文章或画面的结构,有时也指相属的各级机构。” 根据这一解释,“层次”的适用范围似主要只指以下几处: 1、指文章或画面的结构。 2、指相属的各级机构。 3、指事物的先后次序。(依笔者看,此义项为“层次”一词的基本项。) 当然仅就“事物的先后次序”这一条言,其外延也是比较宽泛的,世上不少事物均有一定的次序,除了汉语析句法中有层次分析法外,象某种回音,人的思维、情感、神情、目光,有的自然景物等就均有“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的演变 小议 级机构 “层” 指事 文汇报 析句法 “实验小说” 运动层 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义中的“通感”现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行健 《汉语学习》 1983年第3期33-36,共4页
钱钟书先生提出文艺中的“通感”问题后,曾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得到广泛的赞赏,使过去不少玄妙神秘的文艺现象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这无疑是文艺学中的一个进步。“通感”既然是人类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在作为... 钱钟书先生提出文艺中的“通感”问题后,曾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得到广泛的赞赏,使过去不少玄妙神秘的文艺现象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这无疑是文艺学中的一个进步。“通感”既然是人类认识反映客观世界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这一社会现象中,也是会存在的。其表现和作用如何,很值得我们探讨一下。 一个人说“你听听这朵花香不香”,我们会觉得非常别扭好笑,一个人说“你闻闻这朵花香不香”,就感到自然顺当。其原因就在于“香”是嗅觉感知的对象,它不是听觉所能感知的,至少它在我们的认识中还没有同听觉建立某种联系。而“闻”和“听”正是分别代表嗅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功能。但现实生活中,确乎有说“听听这朵花香不香”的,比如河北的唐山地区。从语义学的角度,很可以探究一下唐山人怎么把嗅觉和听觉弄“颠倒”的。实际上,这种感官职能的“颠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发展 听觉 嗅觉 唐山方言 味觉 触觉感知 词义的演变 文艺现象 唐山地区 客观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得好”的“过”
3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27,共2页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看小芹满不错,能跟咱二黑过就很好。”现代人对个“过”不会产生任何疑问,就跟听谁说“他俩过得挺好”时产生的感觉一样,准成儿是指两口子在一起过家庭生活,而不会是其他。可是若把这出戏...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看小芹满不错,能跟咱二黑过就很好。”现代人对个“过”不会产生任何疑问,就跟听谁说“他俩过得挺好”时产生的感觉一样,准成儿是指两口子在一起过家庭生活,而不会是其他。可是若把这出戏拿到明代去演,这句话的意思就全拧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 过家庭生活 《红楼梦》 “交往” 《西游记》 《水浒传》 《小二黑结婚》 词义的演变 《二刻拍案惊奇》 “通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和「等等」的使用
4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7,共2页
在表示列举的省略时,有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用“等”或“等等”代替省略号;但“等”或“等等”与省略号不可同时使用,也不可把“等”或“等等”与省略号、“等”与“等等”等同起来,相互通用。一般地说,只有在用省略号比用“等”... 在表示列举的省略时,有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用“等”或“等等”代替省略号;但“等”或“等等”与省略号不可同时使用,也不可把“等”或“等等”与省略号、“等”与“等等”等同起来,相互通用。一般地说,只有在用省略号比用“等”或“等等”表达效果更好时,才用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成分 《班主任工作手册》 病理学 优秀运动员 病理过程 略号 传统语义学 体育锻炼 词义的演变 阑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