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诊断框架及案例剖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文博 王阳 李双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60-2469,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目前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提取并总结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执行效率的变量,建立了适合区域特点的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并以哥斯达黎加(PSA)项目和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目前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提取并总结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执行效率的变量,建立了适合区域特点的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并以哥斯达黎加(PSA)项目和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为例,探讨了该评估体系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效率诊断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依据该评估体系,未来中国在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市场机制、实施多样化的付费方式;付费标准应考虑区域特征和供给方特征;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第三方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诊断框架 退耕还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分析视角下自我导向学习多维诊断框架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博文 齐梦梦 +2 位作者 陈欣 周静 王继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诊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水平是提升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首要前提。在学习分析视角下,该研究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行为作为研究要素,构建了由理论层、数据层、诊断层组成的“自我导向学习多维诊断框架”。在“自导式3D设计”情境中,以19... 诊断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水平是提升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首要前提。在学习分析视角下,该研究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行为作为研究要素,构建了由理论层、数据层、诊断层组成的“自我导向学习多维诊断框架”。在“自导式3D设计”情境中,以19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描述、解释和预测三个维度诊断自我导向学习,挖掘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行为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存在4类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群体;不同能力群体间自我导向学习行为显著差异;自我导向学习行为能显著预测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依据研究结果,从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促进良好的人际沟通、激励反思性学习评价、提供过程性学习支架、提供信息化学习工具和实施适切的支持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自我导向学习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分析 自我导向学习 诊断框架 多维诊断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信息诊断框架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陈坚 张黎明 任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99-8206,共8页
森林生物量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如何运用景感生态学,准确预测区域尺度下森林生物量的时空演变趋势,是关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和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课题。本研究目的是构建一套生态信息诊断框架,优化趋善化模... 森林生物量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如何运用景感生态学,准确预测区域尺度下森林生物量的时空演变趋势,是关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和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课题。本研究目的是构建一套生态信息诊断框架,优化趋善化模型(3PG2模型)结构,解决由于模型结构设计所导致在森林景感营造过程中生态预测的不确定性。以杉木林分布广泛的福建南靖县为研究区域,选择合适的阈值范围和空间统计分析识别出模拟生物量的不确定性区域,构建包含Geogdetector软件、遗传技术和计算机程序3个部分组成的生态信息诊断框架,使用Geogdetector软件阐明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对模型模拟的影响及机理,采用遗传技术优化模型结构以提升模拟精度,运用计算机程序和3PG2模型准确预测区域尺度杉木林生物量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林龄是导致3PG2模型生物量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导因素。通过景感生态学(谜码数据和趋善化模型)构建的生态信息诊断框架可以准确预测森林生物量,实现区域尺度上的可持续森林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信息诊断框架 生态预测 谜码数据 趋善化模型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空间权衡决策与连通性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研究——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程超 陈佑淋 +2 位作者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92,124,共12页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方法,破解现有“任务+指标”式休耕空间选择中入选休耕地块标准模糊、选择技术单一、空间形态破碎等问题。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研究区,集成休耕主控因素评价模型和三维魔方模型构建耕地休...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方法,破解现有“任务+指标”式休耕空间选择中入选休耕地块标准模糊、选择技术单一、空间形态破碎等问题。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研究区,集成休耕主控因素评价模型和三维魔方模型构建耕地休耕空间权衡决策模型以诊断识别休耕对象,基于种子扩充片区搜索算法和NRCA模型构建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模型,进而耦合两个模型构建“对象选择、规模约束、连片分区”的耕地休耕诊断识别技术框架,以识别耕地休耕优先区。研究结果:(1)汉南区耕地休耕空间权衡决策的休耕迫切度以“迫切”和“较迫切”为主,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连片分布和零星点状分布并存;(2)识别出汉南区耕地休耕优先区11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89%,分区结果与同等休耕规模下休耕迫切度原始空间分布相比,休耕地块数量减少30.23%、单位面积增大36.74%、景观形状指数减少22.75%、边界密度降低20.9%;(3)识别出耕地利用强度主控休耕优先区、耕地健康状况主控休耕优先区以及耕地产能潜力主控休耕优先区3类休耕优先区,占比分别达14.68%、11.95%和73.37%,并提出针对性的休耕模式与管控建议。研究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休耕优先区识别,实现了休耕分区兼顾空间决策科学选择休耕地和“集中连片”的现实政策需求,为精准实施休耕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诊断识别技术框架 耕地系统健康 耕地利用强度 耕地产能潜力 种子扩充片区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障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傅东平 严芳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现实的重要选择,而减少或消除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适应过程的关键。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指在挖掘适应气候变化潜力的过程中,通过政策、计划或措施能够消除或减少的约束...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是更为现实的重要选择,而减少或消除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适应过程的关键。适应气候变化障碍是指在挖掘适应气候变化潜力的过程中,通过政策、计划或措施能够消除或减少的约束。文章在阐述适应气候变化障碍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国内外对适应气候变化障碍及其适应对策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一种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强调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发展规划中,兼顾适应气候变化需要,以减少适应成本和适应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障碍 适应策略 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MIP)概况与评述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子棚 林鹏飞 +8 位作者 刘海龙 李逸文 王雅琦 孙志阔 杨茜 马金峰 靳江波 丁梦蓉 孟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3-509,共7页
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MIP)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一个支撑子计划。OMIP致力于CMIP6中模式系统偏差来源及其影响这样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同时,OMIP也将在区域海平面变化和近期气候(未来10~30a)或者年代际气候预测的相关... 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MIP)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一个支撑子计划。OMIP致力于CMIP6中模式系统偏差来源及其影响这样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同时,OMIP也将在区域海平面变化和近期气候(未来10~30a)或者年代际气候预测的相关科学问题上有重要贡献,这些问题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列为气候科学领域巨大挑战的科学问题。OMIP采用统一的大气外强迫数据集和通量计算方案,进行全球海洋-海冰耦合试验、示踪物试验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试验。同时,OMIP提供了一套针对海洋变量的详细的诊断框架,这个框架既可以评估和改进模式模拟,也可以用于理解海洋-海冰过程在整个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偏差 海洋变量 诊断框架 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M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using a statistical pattern framework based on a self-organizing map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羽 姜庆超 颜学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01-609,共9页
A multivariate method for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s proposed.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pattern(SP)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a self-organizing map(SOM). An SP-based SOM is used as a cla... A multivariate method for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s proposed. This technique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pattern(SP)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a self-organizing map(SOM). An SP-based SOM is used as a classifier to distinguish various states on the output map, which can visually monitor abnormal states. A case study of the Tennessee Eastman(TE) process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based SOM method is a visual too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that can be used in complex chemical processes.Compared with other SOM-based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ore efficiently monitor and diagnose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 pattern framework self-organizing map fault diagnosis process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