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因起诉及与起诉类似的事项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被引量:5
1
作者 戴孟勇 《交大法学》 2016年第4期58-63,共6页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大多将权利人起诉或者实施与起诉类似的事项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重要事由。与之类似,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也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大多将权利人起诉或者实施与起诉类似的事项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重要事由。与之类似,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也将起诉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诉讼时效规定》)第13条又规定了八种与起诉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中断 起诉 效力 大陆法系国家 《民法通则》 诉讼时效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 第13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时效中断事由评释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5,共3页
诉讼时效中断事由评释张弛诉讼时效中断作为时效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历来为成文法各国民事立法所注重,我国也不例外。但不必讳言,由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过于疏漏。因此;人们在认识理解时滋生歧义,... 诉讼时效中断事由评释张弛诉讼时效中断作为时效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历来为成文法各国民事立法所注重,我国也不例外。但不必讳言,由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过于疏漏。因此;人们在认识理解时滋生歧义,或在具体运用时把握欠准,就在所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制度 权利人 当事人 义务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民法通则 时效利益 法院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时效中断与请求权的关系
3
作者 王继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0-51,66,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基本法形式确立了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从民事审判和经济审判实践来看,这一制度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短暂,在理解和适用上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对诉讼时效中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基本法形式确立了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从民事审判和经济审判实践来看,这一制度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短暂,在理解和适用上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对诉讼时效中断的理解和适用方面谈一些粗浅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制度 请求权 诉讼时效中断 民法通则 人民法院 民事权利 时效中止 审判实践 权利人 实体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时效中断事由探析
4
作者 马锁文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6期110-111,154,共3页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中断 中断事由 仲裁 支付令 强制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产程序与诉讼时效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欣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共7页
诉讼时效制度在破产程序中的适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债权人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或主张债务抵销,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但除特殊情况外,在破产程序终结时诉讼时效也随之终结,不再恢复计算。债务人对外享有债权的诉讼时效,自人民法... 诉讼时效制度在破产程序中的适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债权人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或主张债务抵销,具有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但除特殊情况外,在破产程序终结时诉讼时效也随之终结,不再恢复计算。债务人对外享有债权的诉讼时效,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中断,此种时效中断是因为权利行使主体的更替而不是权利主张的提出,所以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新的权利行使主体即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恢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程序 诉讼时效 破产程序中的诉讼时效中断 破产程序中的诉讼时效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时效有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晋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9-74,共6页
诉讼时效效力的定位与法院能否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直接相关 ,而将诉讼时效的效力定位为消灭胜诉权 ,势必产生法院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效果。基于诉讼公正的需要 ,将诉讼时效的效力定位为产生债务人的抗辩权从而避免法院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 诉讼时效效力的定位与法院能否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直接相关 ,而将诉讼时效的效力定位为消灭胜诉权 ,势必产生法院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效果。基于诉讼公正的需要 ,将诉讼时效的效力定位为产生债务人的抗辩权从而避免法院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应当更为合理。我国法律确定的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过短 ,具有不利于保护债权人权利和导致诉讼案件增加过快等弊端 ,应予修改。在解决起诉与诉讼时效中断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原则上可以适用“有效起诉的时效中断有利于起诉人 ,无效起诉的时效中断不利于起诉人”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法律效力 普通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培峰 任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24,27,共4页
略论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刘培峰,任玉《民法通则》实施后,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正式建立。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司法实践中也无章可循。一、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对此,备... 略论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刘培峰,任玉《民法通则》实施后,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正式建立。然而,仍有不少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司法实践中也无章可循。一、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对此,备国和地区大致有三种作法。1.权利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时效的客体 物上请求权 权利人 所有权 抗辩权 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中断 当事人 身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务中诉讼时效的运用
8
作者 王波 杨兵 《政法论丛》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诉讼时效制度的运用与银行业务风险紧密相关。目前各商业银行诉讼时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有关规定或者不尽完善 ,或者与基层工作实际不相符合。对当前出现的诸如时效如何起算、时效如何中断及对保证人时效权利如何运用等亟需阐清的问题 ... 诉讼时效制度的运用与银行业务风险紧密相关。目前各商业银行诉讼时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有关规定或者不尽完善 ,或者与基层工作实际不相符合。对当前出现的诸如时效如何起算、时效如何中断及对保证人时效权利如何运用等亟需阐清的问题 ,笔者试予以总结 ,供大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银行业务 诉讼时效中断 民法 银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保证债权诉讼时效的确定
9
作者 王晓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诉讼时效中断 债权人 主债务人 保证责任 连带保证 保证债权 主张权利 保证期限 诉讼时效中断 连带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诉讼请求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
10
作者 李文成 《河北农业》 2004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诉讼请求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中断 法定中断事由 《民法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诉讼时效的一点质疑
11
作者 王欣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诉讼时效的中断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提起诉讼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发生。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权利人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予以司法保护的,则丧失胜诉权,即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诉讼时效的中断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提起诉讼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发生。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权利人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予以司法保护的,则丧失胜诉权,即其权利得不到国家权力的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 还款协议 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 权利人 提起诉讼 诉讼时效中断 民法通则 司法解释 审判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撤回起诉/仲裁申请能否引起时效中断——由一个仲裁案件说起
12
作者 孔华姿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1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撤回起诉 仲裁案件 诉讼时效中断 仲裁机构 当事人 提起诉讼 申请仲裁 义务人 证据不足 原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保证期间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启江 《政法论丛》 CSSCI 1997年第6期11-12,共2页
浅谈保证期间王启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称《担保法》)实施以来,其中有关保证期间的规定,对于维护保证人的合法权益,敦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规范保证行为起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有关保证期间的规定尚有... 浅谈保证期间王启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称《担保法》)实施以来,其中有关保证期间的规定,对于维护保证人的合法权益,敦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规范保证行为起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有关保证期间的规定尚有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需要澄清,有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证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 债权人 《担保法》 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的性质 除斥期间 申请仲裁 债务人 连带责任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期间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宋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保证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 债权人 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 除斥期间 担保法 一般保证 先诉抗辩权 保证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及其相关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罡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保证期间 债权人 除斥期间 保证责任期间 法律性质 诉讼时效中断 《担保法》 特殊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 一般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托贷款纠纷若干问题研究
16
作者 应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5-68,共4页
委托贷款一般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近... 委托贷款一般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大量的委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贷款合同 委托人 受托人 委托方 受托方 借款方 诉讼时效中断 借款人 若干问题 第三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社贷款法律问题探析
17
作者 曾向荣 《南方金融》 1996年第10期30-31,共2页
依照金融法规,金融部门按时收回各项贷款,是维护国家和金融企业本身利益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人们法制观念不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人际关系不正以及行政干预等原因,导致金融部门的贷款出现诸多与法律法规... 依照金融法规,金融部门按时收回各项贷款,是维护国家和金融企业本身利益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人们法制观念不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人际关系不正以及行政干预等原因,导致金融部门的贷款出现诸多与法律法规相悖的问题。现以花都市农村信用社为例,对贷款的法律问题加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律问题 诉讼时效中断 抵押担保 金融法规 探析 金融部门 抵押物价值 执行工作 公司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的法律对策
18
作者 农文卿 《征信》 1997年第2期55-57,共3页
一、关于贷款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此《民法通则》有三方面的规定:一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 一、关于贷款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此《民法通则》有三方面的规定:一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二是诉讼时效应担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三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拒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目前,银行逾期及“双呆”贷款占整个信贷资产的比例不断上升,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上些沉淀贷款一时难以收回或处理,对此可以通过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从而延长诉讼时效,达到保护银行债权的目的.由于起诉讼面总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是,用下发“催贷通知书”的形式,并请债务方签字,即视为对方同意履行义务,从而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之日起两年内,如果仍不能还款,可再用上述办法引起诉讼时效中断.对于有还货款能力却无理抵赖的,可直接申请支付令,依法收回贷款.另外,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此限制,因此,针对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政策性贷款等历史遗留问题,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时效中断 债权人 资产保全 银行信贷 人民法 申请支付令 抵押物 债务人 民法通则 法律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款担保、抵押中的几个误区及法律纠正
19
作者 黄斌 《金融与经济》 1995年第2期23-24,共2页
货款担保、抵押中的几个误区及法律纠正黄斌担保、抵押属合同债务的两种保证形式,在借款合同中,是从属于借款主债的从债务。虽然其成立依赖于主债,却系信贷资金债权实现的补充性法律手段,担保、抵押设立得是否合法有效,直接关系到... 货款担保、抵押中的几个误区及法律纠正黄斌担保、抵押属合同债务的两种保证形式,在借款合同中,是从属于借款主债的从债务。虽然其成立依赖于主债,却系信贷资金债权实现的补充性法律手段,担保、抵押设立得是否合法有效,直接关系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然而在信贷实践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人 土地使用权 房地产抵押 诉讼时效中断 被保证人 司法解释 保证合同 保证责任 抵押物 责任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依法讨债“十要”
20
作者 李正刚 《财会通讯(上)》 1996年第4期41-42,共2页
一要明确主体。企业的关停并转可能引起诉讼主体的变化,诉讼前,一定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弄清哪些当事人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否则,主要要素不具备,不但诉讼目的达不到,反而会把水搅混,甚至中途被迫撤诉。 二要弄清程序。程序应用是否得... 一要明确主体。企业的关停并转可能引起诉讼主体的变化,诉讼前,一定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弄清哪些当事人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否则,主要要素不具备,不但诉讼目的达不到,反而会把水搅混,甚至中途被迫撤诉。 二要弄清程序。程序应用是否得体,直接影响诉讼成败。因此,企业一进入诉讼,从法院的管辖、诉讼时效、诉讼保全到督促程序、执行程序等,均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用有利的,规避不利的。 三要重视时效。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而由于历史原因,企业要想收回陈债,就要利用时效的中断来保证其债务安全。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发催收单来办理债务展期、办理担保手续来中断诉讼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要” 中断诉讼时效 诉讼保全 诉讼目的 时效中断 法院的管辖 督促程序 诉讼主体 法律规定 债务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