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讼信托的正当性与立法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文杰 聂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5-97,共3页
我国《信托法》和学界对诉讼信托的否定态度不可取,诉讼信托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它是民众行使诉讼权的合理方式,符合信托的本质并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推行诉讼信托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而禁止诉讼信托也并非国际惯例。为此,我国应废除《信... 我国《信托法》和学界对诉讼信托的否定态度不可取,诉讼信托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它是民众行使诉讼权的合理方式,符合信托的本质并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推行诉讼信托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而禁止诉讼信托也并非国际惯例。为此,我国应废除《信托法》中诉讼信托无效的规定,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特别法中对诉讼信托加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信托 正当性 立法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诉讼信托和讨债信托的效力——探讨《信托法》第11条第4项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泽森 《交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39-156,共18页
我国《信托法》第11条第4项规定,专以诉讼或者讨债为目的设立的信托无效。然而,该条文是对日本《信托法》移植的结果,我国并没有禁止诉讼信托和讨债信托的理由。同时,该条文容易被规避且难以被认定,在司法实践中缺乏适用的空间。再者,... 我国《信托法》第11条第4项规定,专以诉讼或者讨债为目的设立的信托无效。然而,该条文是对日本《信托法》移植的结果,我国并没有禁止诉讼信托和讨债信托的理由。同时,该条文容易被规避且难以被认定,在司法实践中缺乏适用的空间。再者,该条文不仅与我国现行的诸多法律条文和制度产生冲突,而且与我国减少社会不良资产和增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目的相违背,故应当删除。事实上,诉讼信托和讨债信托不仅符合信托设立的要求,而且能使债权人、债务人受益,并起到减少讼累等有利效果,因此,应当承认诉讼信托和讨债信托在我国的合法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信托 讨债信托 无效信托 信托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谁诉讼 何以信托 被引量:25
3
作者 汤维建 刘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关于诉讼信托制度,我国理论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诉讼信托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当事人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学主流学说中,它和民事诉讼担当制度同义;第二种诉讼信托是公益诉讼信托,是公共利益机关介入私权的表现。这两种诉讼的信托都以... 关于诉讼信托制度,我国理论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诉讼信托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当事人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学主流学说中,它和民事诉讼担当制度同义;第二种诉讼信托是公益诉讼信托,是公共利益机关介入私权的表现。这两种诉讼的信托都以扩大当事人适格范围为基本目的;第三种诉讼信托,是当前我国立法禁止的以诉讼为目的的信托制度。三种制度的起源、所属法域、基本内涵、基本功能各不相同,学术研究和立法也应当作出不同的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信托 诉讼担当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诉讼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被引量:74
4
作者 齐树洁 苏婷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9,共8页
在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不断演进的今天,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与现实状况的严峻性正被逐步认识,允许公共力量适当介入私法领域已经势在必行,公益诉讼由此应运而生。此时,对作为制度瓶颈的当事人适格予以扩张并赋予其法定效力便显得尤为必... 在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不断演进的今天,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与现实状况的严峻性正被逐步认识,允许公共力量适当介入私法领域已经势在必行,公益诉讼由此应运而生。此时,对作为制度瓶颈的当事人适格予以扩张并赋予其法定效力便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将诉的利益作为当事人适格的衡量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诉讼信托制度,对于完善当事人理论,促进公益诉讼制度的合理化与合法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适格 公益诉讼 诉讼信托 程序当事人 民事诉讼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型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齐树洁 陈贤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144,共9页
现代型诉讼具有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集合化或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和政治化、救济的请求方式转变等特质,对当事人适格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国外及其他地区通常以集团诉讼、选定当事人、团体诉讼三种代表性方式予以解... 现代型诉讼具有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集合化或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和政治化、救济的请求方式转变等特质,对当事人适格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国外及其他地区通常以集团诉讼、选定当事人、团体诉讼三种代表性方式予以解决。鉴于这三种方式在当事人适格要件及制度功能各异或存在优劣之别,有必要就此进行比较研究,并以诉之利益为基准,完善我国当事人适格理论,构建符合国情的诉讼信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型诉讼 当事人适格 诉之利益 诉讼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益诉讼主体确定及其原告资格的协调——对《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思考 被引量:31
6
作者 郭雪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60,F0003,共5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对公益诉讼的有关规定并没用明确该法以外的其它专门法规定公益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具体规则、具体条件,以及按照专门法规定具有公益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机关与有关组织在个案中何者为适格原告主体等。职能...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对公益诉讼的有关规定并没用明确该法以外的其它专门法规定公益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具体规则、具体条件,以及按照专门法规定具有公益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机关与有关组织在个案中何者为适格原告主体等。职能相关性原则要求可以担当公益诉讼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与宗旨必须与公益诉讼标的具有联系性。有能力性原则要求具有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机关和组织在人力、财力、专业鉴别能力、诉讼举证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较充分的基础和条件。对作为公益诉讼原告的组织的成立和开展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年限要求是衡量组织的公益活动经验、公益活动信誉的具体体现。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身份以监督法律规定的有权提起公益诉讼的行政机关是否提起公益诉讼、是否合法正当地进行公益诉讼为合适。在公益诉讼个案中,应当按照损害公益行为影响区域或者后果影响区域分层次协调;在适用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优先、组织提起公益诉讼居次原则前提下,确立具有提起公益诉讼资格的原告可以联合起诉、组成公共原告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滥诉 诉讼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团体诉讼的当事人适格问题之再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学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83,共10页
基于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不同,消费者团体诉讼应当区分为公益保护型和私益保护型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团体针对侵害或可能侵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权益的行为可提起不作为之诉,其当事人适格的根据应采取实体权利说,即赋予该团... 基于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不同,消费者团体诉讼应当区分为公益保护型和私益保护型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团体针对侵害或可能侵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权益的行为可提起不作为之诉,其当事人适格的根据应采取实体权利说,即赋予该团体实体法上不作为请求权。后者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团体为受害消费者诉请损害赔偿,其当事人适格的根据应采取任意诉讼担当说,即由消费者授予其诉讼实施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诉讼 公益与私益 实体请求权 诉讼担当 诉讼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诉讼的诉权基础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沈玉堂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5,共6页
团体诉讼是指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者其成员的利益,依据特定法律赋予的权利或者团体成员授予的权利,得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者提起不作为之诉或者损害赔偿之诉,并享有独立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一种群体诉讼机制。公益社团提起团... 团体诉讼是指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者其成员的利益,依据特定法律赋予的权利或者团体成员授予的权利,得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者提起不作为之诉或者损害赔偿之诉,并享有独立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一种群体诉讼机制。公益社团提起团体诉讼的诉权基础因不同诉讼类型而有所差异,其中团体的不作为之诉系基于法律赋予的不作为请求权,而公益团体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的诉权基础则是诉讼信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诉讼 诉权 诉讼担当 诉讼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公诉制度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行政公诉作为一种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其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的。人民主权理论、分权制衡理论、诉的利益理论和诉讼信托理论都为行政公诉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行政公诉 人民主权 分权制衡 诉的利益 诉讼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