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诉讼当事人真实义务法律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伯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7,共6页
民事诉讼法是否应当嵌入当事人真实义务制度,在理论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反对者的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辩论原则相抵触;二是不具有可行性;三是降低了诉讼效率。反对者的理由均不存在,与辩论原则的抵触可以通过修正辩论原则而消除,在... 民事诉讼法是否应当嵌入当事人真实义务制度,在理论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反对者的理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辩论原则相抵触;二是不具有可行性;三是降低了诉讼效率。反对者的理由均不存在,与辩论原则的抵触可以通过修正辩论原则而消除,在诉讼中确立真实义务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提高诉讼效率。法律化后的真实义务必须实定化。为了保障真实义务实定化,必须对违反真实义务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明确费用制裁的启动与限度,并将其扩及诉讼代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义务 诉讼促进义务 虚言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真实义务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贤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4,共11页
真实义务是当事人对于法院及相对方当事人应负的诉讼法上的义务,也是诚信原则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真实义务在防止当事人作出虚假或不实的陈述、禁止当事人以不当的方法获取非正当利益及滥诉、促进诉讼、协力法官发现真实等方面具有重... 真实义务是当事人对于法院及相对方当事人应负的诉讼法上的义务,也是诚信原则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真实义务在防止当事人作出虚假或不实的陈述、禁止当事人以不当的方法获取非正当利益及滥诉、促进诉讼、协力法官发现真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真实义务虽已初具其制度外形,但尚缺可供其良性开展的必要前提、规则体系及配套制度。确立辩论主义,构建其规则体系,规范阐明义务的运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殊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义务 辩论主义 诉讼目的 诚信原则 促进诉讼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民事诉讼文书提出义务的再思考
3
作者 金绍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36,161,共8页
文书提出义务是诉讼促进义务在证据领域的具体化。作为诉讼法上的一项一般义务,其目的在于保障双方当事人武器平等,充实审理内容,达到审理集中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强化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文书提出义务,应将其主体... 文书提出义务是诉讼促进义务在证据领域的具体化。作为诉讼法上的一项一般义务,其目的在于保障双方当事人武器平等,充实审理内容,达到审理集中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强化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文书提出义务,应将其主体范围扩展至第三人,客体范围排除部分涉秘密、隐私文书,明确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申请责令文书持有人提出文书必须具有正当事由。文书提出义务审查过程中,应当规范文书持有人的文书特定协助义务和涉秘密、隐私文书的非公开审查。违反文书提出义务的,应区分不同主体、违反文书提出义务的具体情形、文书本身及文书的证明价值、是否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等产生多层次的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文书提出义务 诉讼促进义务 文书特定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准备程序失权制度之德国经验与借鉴
4
作者 陈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2-148,共7页
德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诉讼迟延现象催生了准备程序失权制度。作为程序准备方式与失权制裁间的重要联结概念,诉讼促进义务正当化了准备程序失权制度。准备程序失权涵括攻击防御方法、逾时提出、迟延诉讼、因果关系以及归责事由等五要素... 德国民事司法实践中的诉讼迟延现象催生了准备程序失权制度。作为程序准备方式与失权制裁间的重要联结概念,诉讼促进义务正当化了准备程序失权制度。准备程序失权涵括攻击防御方法、逾时提出、迟延诉讼、因果关系以及归责事由等五要素。我国准备程序失权制度具有被限制的正当性,应通过分级排列诉讼资料预告法院的方式实现诉讼促进义务的具体化,将准备程序失权的性质界定为一般诉讼促进义务之违反,合理构筑准备程序失权要件的该当性。我国准备程序失权制度的程序设计应适用强制失权制度,强化法官对具体失权事项的释明义务,对失权要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宜采取保守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备程序失权 诉讼促进义务 集中审理原则 失权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级模式视角下的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凌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189,共11页
民事诉讼中攻击防御方法的失权关系到实体真实与程序效率之间的冲突与平衡,其贯穿了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我国立法通过举证时限制度对一审和二审进行了笼统的规制,不仅遗漏了主张层面的攻击防御方法,更忽视了不同审级中失权效果的区别... 民事诉讼中攻击防御方法的失权关系到实体真实与程序效率之间的冲突与平衡,其贯穿了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我国立法通过举证时限制度对一审和二审进行了笼统的规制,不仅遗漏了主张层面的攻击防御方法,更忽视了不同审级中失权效果的区别。从审级视角出发,在不同的上诉审理模式下,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的严格程度互有差异。二审攻击防御方法的失权不仅是诉讼促进义务的要求,更与一审程序的充实程度息息相关。我国立法应当以一审与二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从制度体系以及配套规则方面优化对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防御方法 失权 续审制 诉讼促进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台湾地区当事人失权制度之检视与借鉴
6
作者 刘显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当事人失权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未在法定或指定期限内行使特定诉讼权利时,在后续程序中便丧失行使该诉讼权利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失权制度的设置颇具特色,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之... 当事人失权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未在法定或指定期限内行使特定诉讼权利时,在后续程序中便丧失行使该诉讼权利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失权制度的设置颇具特色,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之后,两次修改均贯彻了诉讼促进义务之要求,契合了集中审理主义的发展潮流,形成了严密的规则体系,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吸收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失权 诉讼促进义务 集中审理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