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公告制度的废除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小剑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3,共12页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是否诉前公告争议很大。现行司法解释要求履行诉前公告程序,保障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优位性,目的在于限制公权力介入私权领域,发挥其他机关和组织在民事公益诉讼上的专业优势...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是否诉前公告争议很大。现行司法解释要求履行诉前公告程序,保障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优位性,目的在于限制公权力介入私权领域,发挥其他机关和组织在民事公益诉讼上的专业优势,但是其未关注到我国其他机关和组织在公益诉讼中的现实弱势,不利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诉前公告制度呈现“空置状态”,基本没有其他机关和组织在公告后介入诉讼,反而导致与刑事审查起诉期限之间的冲突,干扰刑事审判的正常进行,不利于保障诉讼效率,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迅速审判的权利,应当废除刑事附带公益诉讼案件的诉前公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公告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思考
2
作者 贾文超 王沁 +1 位作者 周璇 吕茵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成为提起公益诉讼主体。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撑。社会防卫刑罚理念的变迁、多种制裁措施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成为提起公益诉讼主体。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撑。社会防卫刑罚理念的变迁、多种制裁措施的综合运用、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以及公共利益保护的强烈诉求是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点。然而,公共利益的保护、诉前公告程序的履行、赔偿金制度的建立以及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等实体与程序问题仍需不断深化与完善。唯其如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才会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大有作为,才能够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保护 社会防卫 诉前公告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罚性赔偿与创新社会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平 《法治研究》 2012年第3期64-70,共7页
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现行社会管理的四大弊端,即多头执法,争利诿过;监管部门人力不足,能力有限;个别监管部门存在腐败问题;监管部门"养鱼执法"。由受害人通过民事诉讼方式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的有... 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现行社会管理的四大弊端,即多头执法,争利诿过;监管部门人力不足,能力有限;个别监管部门存在腐败问题;监管部门"养鱼执法"。由受害人通过民事诉讼方式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的有效补充,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径。而惩罚性赔偿则是受害人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激励机制。诉前公告制度是保障惩罚性赔偿发挥社会管理功能的核心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创新社会管理 诉前公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