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诉判关系
1
作者 占善刚 荣锦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9,共9页
目前三大诉讼法对诉判关系的态度均以诉判一致为原则,但诉判一致的程度却有不同。行政诉判关系既不像民事诉讼那样保持高度的诉判一致,判决尽可能回应诉讼请求,也不同于刑事诉讼中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发挥较大裁量权,判决未必需要完全符合... 目前三大诉讼法对诉判关系的态度均以诉判一致为原则,但诉判一致的程度却有不同。行政诉判关系既不像民事诉讼那样保持高度的诉判一致,判决尽可能回应诉讼请求,也不同于刑事诉讼中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发挥较大裁量权,判决未必需要完全符合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与量刑。行政诉讼对诉判一致原则的运用程度介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之间。行政公益诉讼相较于普通行政诉讼具有自身特殊性,诉判一致原则在行政公益诉讼中会有所“削弱”。行政公益诉讼诉判关系在实践运行中呈现出的样态为诉判一致、特别的诉判一致、诉判不一致和诉判不完全一致。诉判一致未必意味着合理,人民法院要敢于纠正检察机关提出的不适当诉讼请求,应降低特别的诉判一致之出现频率,正视诉判不一致情形的存在,诉判不一致时应保障判决方式的正确性,诉判不完全一致时要把控好判决内容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 诉判关系 一致 不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维持判决的理论基础及其完善 被引量:9
2
作者 邓刚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维持判决存废问题的实质是行政诉讼究竟是主观诉讼模式还是客观诉讼模式抑或二者的结合。行政诉讼目标模式总体上是客观诉讼模式,是由我国宪政结构、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的,为维持判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法院裁判行... 维持判决存废问题的实质是行政诉讼究竟是主观诉讼模式还是客观诉讼模式抑或二者的结合。行政诉讼目标模式总体上是客观诉讼模式,是由我国宪政结构、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的,为维持判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时,应以客观诉讼为路径选用判决形式,弱化判决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回应,强化对行政行为适法性的正面回应,同时兼顾了主观诉讼的特点。维持判决作为与行政客观诉讼模式相匹配的一种判决形式,超越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必须予以限制适用。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判决务必厘清与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的界限,并具备行政行为具有维持内容、行政行为合法有效、行政行为没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三个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 客明 诉判关系 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况判决的理论与现实反思及其完善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权 金松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情况判决的必要性,即尊重既成事实和考量公共利益,尚存在有可检讨之处,而其违法追求公益的妥当性也备受质疑;实施中情况判决面临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违背禁止诉外裁判原则等诸多困境,这些都决定了该制度在判决制度中的边缘地位。因此... 情况判决的必要性,即尊重既成事实和考量公共利益,尚存在有可检讨之处,而其违法追求公益的妥当性也备受质疑;实施中情况判决面临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违背禁止诉外裁判原则等诸多困境,这些都决定了该制度在判决制度中的边缘地位。因此,需完善和建立相关诉讼制度,抛弃起诉不停止执行制度,建立和解制度,来减少情况判决的适用;同时应完善情况判决制度本身,列举规定适用该判决的行政事件,明确"确认违法"在情况判决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况 公共利益 诉判关系 依法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