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备识别框架下的证据组合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曾成 赵保军 何佩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证据理论应用中经常面临识别框架不完备问题。本文引入证据框架概念,把识别框架分为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提出一种在识别框架不完备条件下表示和组合证据的开放识别框架方法。该方法能明确区分“识别框架不完备”与“证据冲突”两个不同... 证据理论应用中经常面临识别框架不完备问题。本文引入证据框架概念,把识别框架分为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提出一种在识别框架不完备条件下表示和组合证据的开放识别框架方法。该方法能明确区分“识别框架不完备”与“证据冲突”两个不同概念,并合理解决了对未知命题集合的基本概率赋值问题,从而克服了D-S理论以及Smets的“开放世界假设”方法在处理不完备识别框架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理论 证据组合 开放识别框架 证据框架 开放世界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封闭识别框架的改进证据推理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程 王睿 王海平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证据融合推理时,由于系统中出现未知新命题和传感器收集的证据不可靠,使得Dempster组合规则不适用于冲突证据组合。为了有效地处理冲突证据,提出一种基于非封闭识别框架的改进证据推理方法。首先在封闭识别框架内增加一个表示新命题... 在证据融合推理时,由于系统中出现未知新命题和传感器收集的证据不可靠,使得Dempster组合规则不适用于冲突证据组合。为了有效地处理冲突证据,提出一种基于非封闭识别框架的改进证据推理方法。首先在封闭识别框架内增加一个表示新命题的集合,将封闭识别框架扩展为非封闭识别框架,给出新命题基本概率指派的赋值方法,然后给出非封闭识别框架下焦元的组合规则。在非封闭识别框架下,依据冲突焦元本身基本概率指派以及证据的可信度信息,将局部冲突在涉及冲突的焦元之间分配,最后通过实例结果表明,与封闭识别框架下的Dempster组合规则结果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新命题。非封闭识别框架下的改进证据推理方法,可以通过在非封闭识别框架下,对新命题与已知证据及已知证据之间的两类冲突信息在局部分配,使最终证据推理结果向合理方向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非封闭识别框架 冲突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理论在开放识别框架下的推广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成 赵保军 何佩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51,共6页
针对无法获取完备识别框架的应用背景,把证据模型建立在一个随着证据组合而不断完善的开放识别框架上,提出一种推广的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开放框架D-S理论(OFDST).基于DFDST定义证据的支持函数与反对函数,对证据的信任函... 针对无法获取完备识别框架的应用背景,把证据模型建立在一个随着证据组合而不断完善的开放识别框架上,提出一种推广的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开放框架D-S理论(OFDST).基于DFDST定义证据的支持函数与反对函数,对证据的信任函数模型进行全新诠释,揭示Dempster组合规则的线性实质.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理论 开放识别框架 支持函数 反对函数 证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贝叶斯网的图像模式识别框架研究
4
作者 李甦 谭永龙 陈新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268-4271,共4页
为增强机器自适应筛选能力和减少人工干预并最终实现机器自动认知的目标,通过对贝叶斯网的改进,提出了广义贝叶斯网。在其基础上结合图像模式识别理论,定义了图像知识的集合运算、新知识加入等运算以及基于广义贝叶斯网的图像模式识别... 为增强机器自适应筛选能力和减少人工干预并最终实现机器自动认知的目标,通过对贝叶斯网的改进,提出了广义贝叶斯网。在其基础上结合图像模式识别理论,定义了图像知识的集合运算、新知识加入等运算以及基于广义贝叶斯网的图像模式识别框架的知识映射变换、表达、存储的统一的抽象结构。在理论上找到了一种图像模式识别框架中知识表达的统一方法,而且对提高图像模式识别过程的机器参与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框架 知识系统 对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目标词上下文序列与结构信息的框架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智超 李茹 +4 位作者 苏雪峰 李欣杰 柴清华 韩孝奇 赵云肖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框架识别是框架语义角色标注的重要前提,该任务是为给定句子中的目标词寻找一个可激活的框架。框架识别通常看作是针对目标词的分类问题,一般采用序列建模的方式学习融合上下文的目标词表示。该方式忽略了目标词所在上下文的结构信息,... 框架识别是框架语义角色标注的重要前提,该任务是为给定句子中的目标词寻找一个可激活的框架。框架识别通常看作是针对目标词的分类问题,一般采用序列建模的方式学习融合上下文的目标词表示。该方式忽略了目标词所在上下文的结构信息,且在建模时未考虑不同词性目标词在句法和语义结构上的差异。针对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目标词上下文序列与结构信息的框架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BERT和GCN分别对不同词性目标词的上下文信息和融合PropBank语义角色或依存句法结构信息的目标词进行建模,然后得到融合序列和结构信息的目标词表示。另外,该文分析了不同词性目标词依存信息的结构差异,采用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克服了单一模型在此方面的不足。最后,在FN1.7和CF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目标词上下文序列与结构信息的框架识别方法在性能上优于当前最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识别 语义角色 依存句法 BERT G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研究框架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娴 魏凤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4,共6页
目前利用专利信息分析进行共性技术识别的方法较少,且建立的指标较单一,基本均是着重测度共性技术对其他技术领域的影响,还缺少较完整的识别方法体系。鉴于这种现状,在详细梳理共性技术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专利分析识别... 目前利用专利信息分析进行共性技术识别的方法较少,且建立的指标较单一,基本均是着重测度共性技术对其他技术领域的影响,还缺少较完整的识别方法体系。鉴于这种现状,在详细梳理共性技术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专利分析识别共性技术的"双层次—多维度"研究框架,从"技术影响范围层面"与"技术研究阶段层面"两个层面,技术"基础性""外部性""集成性""超前性"4个维度逐步识别出共性技术,为政府及产业界遴选共性技术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专利分析 识别框架 共性技术识别 产业共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N的汉语框架识别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红燕 李茹 +1 位作者 张晟 张力文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3,共9页
框架识别是语义角色标注的基本任务,它是根据目标词激起的语义场景,为其分配一个合适的语义框架。目前框架识别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统计机器学习方法,把它看作多分类问题,框架识别的性能主要依赖于人工选择的特征。然而,人工选择特征的有... 框架识别是语义角色标注的基本任务,它是根据目标词激起的语义场景,为其分配一个合适的语义框架。目前框架识别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统计机器学习方法,把它看作多分类问题,框架识别的性能主要依赖于人工选择的特征。然而,人工选择特征的有效性和完备性无法保证。深度神经网络自动学习特征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该文探索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自动学习目标词上下文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通用的框架识别模型,在汉语框架网和《人民日报》2003年3月新闻语料上分别取得了79.64%和78.58%的准确率,实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框架 框架识别 深度神经网络 分布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于内容侧面发现的框架识别
8
作者 王荀 李素建 +1 位作者 宋涛 姜伯平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5,61,共6页
文本内容通常包含多个侧面,全面地识别这些内容侧面对自然语言处理有重要地意义。传统的统计方法使用简单特征难以识别出所有的内容侧面。以自动摘要为例,传统的抽取式方法多以词频为主要特征,一些重要的句子常因重复度不高被舍弃。要... 文本内容通常包含多个侧面,全面地识别这些内容侧面对自然语言处理有重要地意义。传统的统计方法使用简单特征难以识别出所有的内容侧面。以自动摘要为例,传统的抽取式方法多以词频为主要特征,一些重要的句子常因重复度不高被舍弃。要想全面地覆盖原始文本的重要信息,就要识别出文本描述的内容侧面。该文以框架语义学为指导,使用FrameNet语料库作为知识库,综合多种特征来标注文本描述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识别文本所包含的内容侧面。该方法在新闻语料上取得了较好地结果,达到了61%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meNet语料库 内容侧面发现 框架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全局和局部注意力机制的自然语言框架识别方法
9
作者 郭哲铭 张虎 +1 位作者 崔军 王笑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173,共7页
框架识别是框架语义学研究中进行浅层语义分析的核心任务,要求根据句子中目标词的上下文语义场景从给定的框架库中选择最相符的框架。现有的识别方法只考虑了句子的全局特征,忽略了目标词周围的局部信息,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全局和局部... 框架识别是框架语义学研究中进行浅层语义分析的核心任务,要求根据句子中目标词的上下文语义场景从给定的框架库中选择最相符的框架。现有的识别方法只考虑了句子的全局特征,忽略了目标词周围的局部信息,基于此,提出一种融合全局和局部注意力机制的框架识别方法。通过BERT预训练模型生成输入文本的向量表示;利用全局注意力机制和局部注意力机制分别对上下文与目标词周边信息进行编码;融合全局和局部信息编码进行框架选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FrameNet和CFN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88.39%和74.90%的准确率,优于多个基线模型,且对中英文数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识别 框架语义学 注意力机制 BERT 局部信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空间权衡决策与连通性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研究——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超 陈佑淋 +2 位作者 吴九兴 费罗成 徐玉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92,124,共12页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方法,破解现有“任务+指标”式休耕空间选择中入选休耕地块标准模糊、选择技术单一、空间形态破碎等问题。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研究区,集成休耕主控因素评价模型和三维魔方模型构建耕地休...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方法,破解现有“任务+指标”式休耕空间选择中入选休耕地块标准模糊、选择技术单一、空间形态破碎等问题。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研究区,集成休耕主控因素评价模型和三维魔方模型构建耕地休耕空间权衡决策模型以诊断识别休耕对象,基于种子扩充片区搜索算法和NRCA模型构建耕地休耕优先区识别模型,进而耦合两个模型构建“对象选择、规模约束、连片分区”的耕地休耕诊断识别技术框架,以识别耕地休耕优先区。研究结果:(1)汉南区耕地休耕空间权衡决策的休耕迫切度以“迫切”和“较迫切”为主,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连片分布和零星点状分布并存;(2)识别出汉南区耕地休耕优先区11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89%,分区结果与同等休耕规模下休耕迫切度原始空间分布相比,休耕地块数量减少30.23%、单位面积增大36.74%、景观形状指数减少22.75%、边界密度降低20.9%;(3)识别出耕地利用强度主控休耕优先区、耕地健康状况主控休耕优先区以及耕地产能潜力主控休耕优先区3类休耕优先区,占比分别达14.68%、11.95%和73.37%,并提出针对性的休耕模式与管控建议。研究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休耕优先区识别,实现了休耕分区兼顾空间决策科学选择休耕地和“集中连片”的现实政策需求,为精准实施休耕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诊断识别技术框架 耕地系统健康 耕地利用强度 耕地产能潜力 种子扩充片区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人脸深度图的流形学习-LOGMAP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詹曙 张芝华 +2 位作者 叶长明 蒋建国 S.Ando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最友好的身份识别方式,而三维人脸识别由于可解决二维人脸识别中存在的光照、姿态等局限,成为人脸识别的研究热点,但其特征维数过高是该领域的瓶颈,而维数约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流形学习是一类非线性维...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最友好的身份识别方式,而三维人脸识别由于可解决二维人脸识别中存在的光照、姿态等局限,成为人脸识别的研究热点,但其特征维数过高是该领域的瓶颈,而维数约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流形学习是一类非线性维数约减算法,LOGMAP是一种基于黎曼法坐标的流形学习算法,该算法可以在保持度量信息不变的情况下,把高维空间的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构建了基于流形学习的三维人脸识别框架,并结合LOGMAP进行三维人脸深度图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三维深度图上可以得到良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图 人脸识别框架 流形学习 黎曼法坐标 LOG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模糊框架下基于证据推理的群决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慧 张洪涛 许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
针对不同专家对同一个决策问题给出不同的模糊评语及信度,文章提出一种多个模糊框架下基于证据推理的群决策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了模糊识别框架的概念,给出多个模糊框架一致化的方法,引入模糊证据推理方法将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集结,... 针对不同专家对同一个决策问题给出不同的模糊评语及信度,文章提出一种多个模糊框架下基于证据推理的群决策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了模糊识别框架的概念,给出多个模糊框架一致化的方法,引入模糊证据推理方法将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集结,利用模糊效用对多个方案进行排序择优。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识别框架 一致化 模糊证据推理 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爬坡潜在重点县域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秋志 朱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100,共9页
研究目的:识别全国建设用地爬坡潜在重点县域,服务国家低丘缓坡开发用地宏观管控。研究方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利用人口普查、数字高程模型和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建立识别框架开展识别,并借助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距离... 研究目的:识别全国建设用地爬坡潜在重点县域,服务国家低丘缓坡开发用地宏观管控。研究方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利用人口普查、数字高程模型和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建立识别框架开展识别,并借助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距离等方法对识别结果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识别框架分人口集聚势能、人均用地门槛和用地比率门槛3方面要素,共计9项判别指标,被识别县域须同时满足所有判别指标要求;(2)共识别出潜在重点爬坡县域311个,它们整体具备人口密度较大、坡地建设现象较普遍、建设用地需求较旺盛的统计特征;(3)潜在重点爬坡县域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尤其集中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研究结论:在全国范围上统筹指标体系,判断县域建设用地的爬坡迫切程度和潜力,可为深入谋划低丘缓坡开发用地指标的区域分配政策提供基础参考,有利于重点区域推进实施集约式爬坡和防止建设用地增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建设用地 重点爬坡县域 识别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M的火箭加注系统风险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玉彬 索相波 +1 位作者 贾宝林 范玉珠 《火箭推进》 CAS 2020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为开展全面有效的风险识别,针对航天发射场火箭加注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结合等级全息建模思想,设计了航天发射场火箭加注系统等级全息建模(HHM)风险识别框架。HHM风险识别框架从系统组成、功能区域、工作阶段和职能分工4个视角来描述... 为开展全面有效的风险识别,针对航天发射场火箭加注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结合等级全息建模思想,设计了航天发射场火箭加注系统等级全息建模(HHM)风险识别框架。HHM风险识别框架从系统组成、功能区域、工作阶段和职能分工4个视角来描述火箭加注系统,框架中每一列代表一个风险识别视角,向下细分的树状结构表示火箭加注系统在该视角下的层级结构。HHM风险识别框架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框架中的视角和层级都可以根据火箭加注系统风险评估的实际需求进行拓展,使风险识别框架可以包含所有可能的风险场景。为说明使用HHM框架开展火箭加注系统风险识别的方法,在该HHM框架指导下对火箭加注系统部分场景开展了风险源识别和评估,给出了相应的风险等级、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射场 火箭加注系统 风险识别 等级全息建模 HHM风险识别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ETL过程中的实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银桥 甘元驹 +1 位作者 彭凌西 邓锐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实体识别是根据记录所包含的各种描述信息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实体,记录的相似匹配是数据集成中最 具挑战的工作。分析了常见实体识别算法,提出了实体识别过程框架,用以实现数据ETL的数据规约功能。在开发的实现 语义数据集成的... 实体识别是根据记录所包含的各种描述信息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实体,记录的相似匹配是数据集成中最 具挑战的工作。分析了常见实体识别算法,提出了实体识别过程框架,用以实现数据ETL的数据规约功能。在开发的实现 语义数据集成的联通统一客户资料系统(UCIS)中,用实体识别算法进行测试,得到的平均返回率和精度分别为86.3%、 96.5%,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ETL 相似重复记录 实体识别算法 实体识别过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手势界面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武汇岳 张凤军 +1 位作者 刘玉进 戴国忠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30-2041,共12页
针对视觉手势界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为了解决视觉手势交互中的Midas Touch问题,以人类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视觉手势交互模型,该模型将手势交互过程分为选择性处理、分配性处理... 针对视觉手势界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为了解决视觉手势交互中的Midas Touch问题,以人类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视觉手势交互模型,该模型将手势交互过程分为选择性处理、分配性处理和集中处理3个不同阶段;然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个视觉手势识别框架,并结合认知心理学从手势检测、跟踪和识别3个方面对该框架的各个组成模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其中手势检测模块和识别管理模块能够辅助系统在复杂的背景中滤除掉不相关信息而选择性地搜索人手并根据上下文信息对手势识别任务重定向,从而避免了系统时刻都处于激活状态并对所有的手势动作都进行识别分析,有效解决了Midas Touch问题.文中介绍了使用该方法实现的IEToolkit手势界面工具平台,并基于一个视觉手势交互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与评估,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视觉手势界面 交互模型 识别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理论和矩阵相似度的工艺失效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文滨 刘卫东 +2 位作者 汪建东 曾天 胡坤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02-2612,共11页
针对传统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时存在的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偏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工艺失效风险群体评估方法。首先,确定风险因子分析所涉及的评估维度、相应的折算系数、各评估维度下的完备等级子块集;其次,收集... 针对传统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时存在的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偏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工艺失效风险群体评估方法。首先,确定风险因子分析所涉及的评估维度、相应的折算系数、各评估维度下的完备等级子块集;其次,收集各评估维度下的专家意见,将其转换为公共模糊识别框架内的专家意见,依据最大熵原理和最大模糊期望效用,确定风险因子的最终专家意见,再用矩阵相似度计算专家权重,集结各专家对风险因子的最终意见,得到风险因子的群体评估意见。用模糊证据推理算法集结各风险因子的群体评估意见,得到工艺失效模式的综合风险群体评估意见,并进行风险排序。通过某型飞机活动舱盖装配工艺失效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因子分析 公共模糊识别框架 证据推理 矩阵相似度 最大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支持向量机在船舶发电机故障诊断中的优化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国柱 李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33-135,共3页
对以往提出方法的优点进行总结,在故障诊断中对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应用,提出一种优化诊断方法。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发电机故障分类,构建模糊故障分类模型。利用故障仿真模型获取各种发电机故障的对应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中的特... 对以往提出方法的优点进行总结,在故障诊断中对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应用,提出一种优化诊断方法。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发电机故障分类,构建模糊故障分类模型。利用故障仿真模型获取各种发电机故障的对应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中的特征量设为模型的四维输入向量。根据模糊故障分类模型的分类结果和船舶发电机历史运行数据,建立故障诊断融合识别框架。根据建立的故障诊断融合识别框架,将故障诊断过程分为4个步骤进行船舶发电机的实际故障诊断。对模糊支持向量机的优化应用进行实例研究,测试结果证明其优化应用实现了有效的故障诊断,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支持向量机 融合识别框架 船舶发电机 信任函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字句的自动释义与句式变换研究
19
作者 王璐璐 孙薇薇 袁毓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29-137,共9页
针对"把"字句在机器翻译中的困难,探索一种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把"字句的自动释义和句式变换的方法。具体的计算步骤为:(1)根据"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的变换关系,将"把"字句分为不同的小类,并总... 针对"把"字句在机器翻译中的困难,探索一种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把"字句的自动释义和句式变换的方法。具体的计算步骤为:(1)根据"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的变换关系,将"把"字句分为不同的小类,并总结出每一小类的句法语义特征,得到"把"字句的语言模型;(2)选取北大中文树库中的"把"字句作为语料,并标注上每一小类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而得到富含句法语义信息的标注文本;(3)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组块分析的方法和完全句法分析的方法来对"把"字句进行自动识别;(4)再利用判别式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对"把"字句进行自动分类。在识别结果和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根据释义模板和变换模板得到了一个"把"字句的自动释义与句式变换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变换分析 框架识别 自动分类 自动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ark XIIA模式5信号的分选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5-1331,共7页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北约新型Mark XIIA模式5信号分选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域、时域特征的信号分选方法。通过方位角对脉冲序列进行聚类,研究前导脉冲偏移量生成规则,提出了基于通信安全有效性间隔与交错索引的框架识别算法。...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北约新型Mark XIIA模式5信号分选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域、时域特征的信号分选方法。通过方位角对脉冲序列进行聚类,研究前导脉冲偏移量生成规则,提出了基于通信安全有效性间隔与交错索引的框架识别算法。通过改进的脉冲重复间隔(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变换法对信号进行周期估计,实现同向交错信号分离的目的。通过仿真对比,该框架识别算法对动态偏移的脉冲信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能在更低信噪比条件下识别正确率达到90%。此外,改进的PRI变换法对抖动范围10%的周期信号,估计误差不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我识别 模式5 信号分选 动态聚类 框架识别 周期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