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诗库的瑰宝,诗歌评注的力作——读《田氏一家言》评注本
1
作者 丘铸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7-120,共4页
土家族田氏诗人群的创作是我国民族诗库不可多得的瑰宝之一 ,《〈田氏一家言〉诗评注》是当今古典诗歌评注的一本力作 ,它的问世不仅是出版界古籍整理的一大收获 。
关键词 《田氏一家言》 评注本 《〈田氏一家言〉评注本》古典诗歌 诗歌史 陈湘锋 赵平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三百首评注本问题管窥
2
作者 杨起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0-73,80,共5页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高峰,是珍贵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蕴含精湛的写作技巧;它语言洗练、精审,掷地作金石声。这一切,都值得我们今天进行诗歌乃至于文艺创作的借鉴。正因为如此。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内容丰富 文化遗产 唐诗三百首 金石 评注本 专家学者 尔雅 桅子花 校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量评注构式“(X)岂止是Y,简直(就)是Z”的表意机制与语用功能
3
作者 陈红燕 陈昌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极量评注义构式“(X)岂止是Y,简直(就)是Z”由评注对象S1、超预期义小句S2和极量评注义小句S3共同组成;构式主要表意机制为强化,强化手段为言者主语隐含、主观语义成分叠加、从高量到极量评注语义递进;构式主要语用功能为凸显极量评注... 极量评注义构式“(X)岂止是Y,简直(就)是Z”由评注对象S1、超预期义小句S2和极量评注义小句S3共同组成;构式主要表意机制为强化,强化手段为言者主语隐含、主观语义成分叠加、从高量到极量评注语义递进;构式主要语用功能为凸显极量评注、吸引互动关注;“(X)岂止是Y,简直(就)是Z”构式的语义理解和语义接受高度通达,能产性极高,属原型性连贯小语篇;相对“哪里是Y,简直(就)是Z”构式,“(X)岂止是Y,简直(就)是Z”语义强度更大,交互主观性更强,更适用于叙述性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预期 极量评注 凸显 叠加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音节评注性副词附加模式及其性质、功用与动因
4
作者 李蓉蓉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评注性副词的主观情态凸显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副词。这一特征又使其常常单用或配合单用,进而发生再演化。双音节评注性副词和一些成分配合会形成特定附加模式,配合成分包括语气词、附缀、词缀。不同的配合成分加在副词后面时,内部的结... 评注性副词的主观情态凸显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副词。这一特征又使其常常单用或配合单用,进而发生再演化。双音节评注性副词和一些成分配合会形成特定附加模式,配合成分包括语气词、附缀、词缀。不同的配合成分加在副词后面时,内部的结构性质有所不同:后加语气词时,为临时组合,还是“副词+语气词”;后加附缀时,为附缀构造化演变,是“宿主+附缀”;后加词缀时,为合成词汇化演变,是“词根+词缀”。有一部分临时组合的“副词+语气词”经过高频使用会发生附缀构造化,形成附缀结构;有一部分附缀结构经过融合凝固会发生合成词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评注性副词 附加模式 附缀 词缀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法典评注:理论基础与愿景使命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晓喆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7,共17页
当代对于大陆法系产生深远影响的法律评注兴起于德国。典型的法律评注作品根据法典的结构和顺序展开法律的逐条评释,以解释说明现行法及其适用为目的。与此不同,法学教科书以阐述法学基本原理为宗旨,侧重学术讨论;立法释义书以说明立法... 当代对于大陆法系产生深远影响的法律评注兴起于德国。典型的法律评注作品根据法典的结构和顺序展开法律的逐条评释,以解释说明现行法及其适用为目的。与此不同,法学教科书以阐述法学基本原理为宗旨,侧重学术讨论;立法释义书以说明立法目的为主,但缺少司法裁判规则的整理和归纳。一部理想的法律评注,应当汇集和整合制定法、法学理论和司法裁判,体系地反映现行法的状况。法律评注与法教义学具有同构共生的关系,是法教义学的重要载体。法律评注比法教义学更加依赖实证法,当代编撰中国民法典评注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编撰中国民法典评注应当融合法教义学与司法实务,注重体系思维与论题思维的互补。民法典评注的完成,将对我国民法教学事业和民法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法律评注在专业分析、知识创新、价值判断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暂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律评注 法教义学 话语体系 法律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注式翻译及其对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柯平 李小撒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3,112,共6页
评注式翻译是国际翻译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和研究手段,但国内翻译教学和研究者比较忽视这一手段的使用。鉴于此种情况,本文首先探讨了评注式翻译的使用动机和理论依据,并对其在西方高校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随后笔者... 评注式翻译是国际翻译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和研究手段,但国内翻译教学和研究者比较忽视这一手段的使用。鉴于此种情况,本文首先探讨了评注式翻译的使用动机和理论依据,并对其在西方高校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随后笔者结合自己所做的一个评注式翻译案例,详细描述评注式翻译的过程,分析并指出评注式翻译能够强化学习者对自己翻译行为的监控意识、促进学习者深刻理解和掌握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有助于翻译教师客观评价学习者掌握翻译原理和方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注式翻译 内省式/回溯式翻译 翻译教学 元认知 翻译过程自我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 被引量:81
7
作者 韩立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共15页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 迄今为止,人们往往把《巴黎手稿》的异化理论归结为异化劳动。而实际上它决不仅仅指《第一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还指《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交往异化是马克思走出孤立人的自我异化逻辑,走向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的关键环节,也是马克思建构社会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前提。因此,交往异化在思想水平上高于异化劳动,《穆勒评注》在理论上也比《第一手稿》成熟,我们应该遵循《第一手稿》在前《穆勒评注》在后的文献学顺序解读《巴黎手稿》。如果说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次根本性转变的话,《穆勒评注》就是这次转变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交往异化 《穆勒评注 赫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注性副词“显然”的衔接功能及话语标记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全静 陈昌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在“元语”推导的作用下,现代汉语评注性副词“显然”分化出关联性用法,具有因果性、承接性和逆转性连接等连贯功能。在自然口语中,“显然”浮现出话语标记化特征,具有标记主观评价、主观立场和新话题等功能。“显然”的这一演变体现了... 在“元语”推导的作用下,现代汉语评注性副词“显然”分化出关联性用法,具有因果性、承接性和逆转性连接等连贯功能。在自然口语中,“显然”浮现出话语标记化特征,具有标记主观评价、主观立场和新话题等功能。“显然”的这一演变体现了人类语言语法化的共性,即句内谓语副词>句子副词>话语标记的普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注性副词 “显然” 衔接 话语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的异化:马克思《穆勒评注》中的“承认”问题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文献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穆勒评注》因提出"交往的异化问题"而极大深化了整个《巴黎手稿》的理论内涵和意义。这一研究结论可从哲学史角度给予支持和佐证,表现为:在《穆勒评注》中可明显看到黑格尔发明的承认问题对马克... 文献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穆勒评注》因提出"交往的异化问题"而极大深化了整个《巴黎手稿》的理论内涵和意义。这一研究结论可从哲学史角度给予支持和佐证,表现为:在《穆勒评注》中可明显看到黑格尔发明的承认问题对马克思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马克思对黑格尔承认论题的重大推进。马克思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生的严重扭曲和异化的揭示,就突出体现在《穆勒评注》从货币和商品交换角度对"交往的异化问题"的说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勒评注 承认问题 交往的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穆勒评注》的思想史地位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正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30,共5页
从表面上看,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的确不再强调劳资对立,而是关注起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但这并不代表其学术路径的根本转移或变化,而只是由于他此时所摘录的内容仅限于交换关系而不是三大阶级的分配关系的矛盾性而已。综合马克... 从表面上看,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的确不再强调劳资对立,而是关注起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但这并不代表其学术路径的根本转移或变化,而只是由于他此时所摘录的内容仅限于交换关系而不是三大阶级的分配关系的矛盾性而已。综合马克思在这一文本中对作为人的外化的类活动的货币、人的社会本质与单个人的关系、人的自我异化与相互异化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不难看出,《穆勒评注》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手稿"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思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勒评注 马克思 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书蕴藉胸中久 一剑十年磨在手——评《历代赋评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建勋 陈冠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4,128,共2页
赋是中国古代最为独特的一种文体。《文心雕龙·神思》有言:“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大赋创作之难,历时之久,古人早已了然于心。其实,大规模的赋的编辑整理工作,尤其是评论和注释,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 赋是中国古代最为独特的一种文体。《文心雕龙·神思》有言:“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大赋创作之难,历时之久,古人早已了然于心。其实,大规模的赋的编辑整理工作,尤其是评论和注释,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深长的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藉 评注 历代 文心雕龙 整理工作 张衡 神思 左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有关化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及评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芬 王祖浩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主要结合国外化学学科领域中性别差异的研究,从三个维度——对化学的态度和认识、化学问题解决、不同的学习方式等呈现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及评注造成差异的原因,以期给国内相关研究一点启示。
关键词 化学学习 性别差异 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语学视角下的评注性状语的使用范式和语用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雨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本文基于SECCL和Spoken Corpus of BNC两个语料库,使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学习者口语中评注性状语的使用范式和语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口语中的评注性态度状语和评注性语体状语在频数、搭配框架和语用意义上与本族语者... 本文基于SECCL和Spoken Corpus of BNC两个语料库,使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学习者口语中评注性状语的使用范式和语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口语中的评注性态度状语和评注性语体状语在频数、搭配框架和语用意义上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语境下,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评注性状语和搭配框架;在相同语境下,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不同类别的评注性状语,学习者形成了独特的、固化的评注性状语使用范式和组织框架,使之具有不同于本族语者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学 评注性状语 语料库 使用范式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理念与旧传统方法孕育的混血儿——论支伟成《楚辞之研究》的评注特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建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1-205,共5页
支伟成撰《楚辞之研究》的原因,是出于对屈原文学天赋和品格的赞美,以及被作品中屈原的思想和遭遇所深深打动。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把近现代文学理念与传统训诂方式相结合。他在"以近代人的眼光探讨楚辞的文学意义"方面,虽受... 支伟成撰《楚辞之研究》的原因,是出于对屈原文学天赋和品格的赞美,以及被作品中屈原的思想和遭遇所深深打动。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把近现代文学理念与传统训诂方式相结合。他在"以近代人的眼光探讨楚辞的文学意义"方面,虽受梁启超《屈原研究》的影响颇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新拓展;他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注释方法,但摈弃了繁琐而选择了简明。尽管《楚辞之研究》也存在不足,但它毕竟是新时代理念与旧传统方法孕育出的混血儿,在近现代楚辞学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伟成 《楚辞之研究》 评注 楚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主观低量的评注性副词“总得”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洪亮 王春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3,共10页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等维度讨论表主观低量的评注性副词“总得”的用法及功能。“总得”有两种语义,在跨层的“总得”向副词“总得”词汇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总”由时间副词向语气副词的虚化。“总得”标记焦点项,且该焦点...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等维度讨论表主观低量的评注性副词“总得”的用法及功能。“总得”有两种语义,在跨层的“总得”向副词“总得”词汇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总”由时间副词向语气副词的虚化。“总得”标记焦点项,且该焦点项所指是语用量级序列上最可能或最应该发生的。“总得”句中的谓语为非光杆性的复杂形式。“总得”句与其前后小句呈现多样的话语关联,并且“总得”多位于后续句表达描述事件进展的前景信息。根据语义指向,“总得”句的情态主要为陈情或劝说。“总得”与“必须”在分布与意义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得” 评注性副词 主观低量 “必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光重现的民族文化瑰宝——评《〈田氏一家言〉诗评注》 被引量:1
16
作者 褚斌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5-116,共2页
《〈田氏一家言〉诗评注》的出版 ,将为文学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文化视角 。
关键词 《田氏一家言》 田氏诗人群体 诗歌 诗歌史 书评 《〈田氏一家言〉诗评注 陈湘锋 赵平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勒评注》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
17
作者 刘海江 萧诗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28,共5页
异化理论有辩证法和抽象批判两种不同的模式,黑格尔是前一种模式的代表,费尔巴哈则是后一种模式的代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最初是接着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来说的,因而体现了费尔巴哈异化模式的特点。但在《穆勒评注》的交往异化思想中... 异化理论有辩证法和抽象批判两种不同的模式,黑格尔是前一种模式的代表,费尔巴哈则是后一种模式的代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最初是接着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来说的,因而体现了费尔巴哈异化模式的特点。但在《穆勒评注》的交往异化思想中,马克思从共同体的角度分析了劳动产品的社会联系功能,并指出以货币为中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就是社会联系功能的异化实现形式,从而把异化劳动和社会劳动、私有财产和社会财产之间的对立关系阐释为辩证的矛盾关系,开启了把辩证法思想与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尝试,并为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发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最终走向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穆勒评注 私有财产 社会财产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DIFFERENCE的用法评注
18
作者 冯雅娟 刘爱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25-30,共6页
Different/difference是常用词,除了词典上收录了该词的用法,英语常用词语法词典和用法词典都有介绍。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介绍或注释仅仅基于传统的语法或用法的角度,忽视了现代英语多元化表达的注入。本文分析了different/differenc... Different/difference是常用词,除了词典上收录了该词的用法,英语常用词语法词典和用法词典都有介绍。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介绍或注释仅仅基于传统的语法或用法的角度,忽视了现代英语多元化表达的注入。本文分析了different/difference的用法,从传统的角度出发,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探讨了该词非传统的构句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法 评注 传统 非传统 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晓岚评注文心雕龙》之文体观
19
作者 陶原珂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纪晓岚无文体论著,但在评注《文心雕龙》中体现出他的文体论思想。其中,从文风的动态发展中把握文体的特征,这一点很能体现出他的文体发展观。所论文体之正变,反映了从宗古把握流变的思想;在声诗关系上主张“声诗本判”,并以此作为诗歌... 纪晓岚无文体论著,但在评注《文心雕龙》中体现出他的文体论思想。其中,从文风的动态发展中把握文体的特征,这一点很能体现出他的文体发展观。所论文体之正变,反映了从宗古把握流变的思想;在声诗关系上主张“声诗本判”,并以此作为诗歌流变的评判视角;以声律学说作为“近体”形成的标志,进而判别古今文风的差异与变化。他以文章所涉的事类、功用作为划分文体类别的基本标准,又深入到文体所用的笔法中探析文体的变化。他在持守基本分类原则的同时,表现出求实而平和的评价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文体 评注 文心雕龙 事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评注的技术特征与知识需求
20
作者 付梦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2,173,共13页
《民法典》评注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民法学的教义化、科学化水平,整合民法学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的法律自信,同时构成与域外法学平等友好交往的中介。在“评注”的过程之中,要对法律文义、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立法客... 《民法典》评注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民法学的教义化、科学化水平,整合民法学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的法律自信,同时构成与域外法学平等友好交往的中介。在“评注”的过程之中,要对法律文义、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立法客观目的以及学理说明和经典案例等多种素材进行评论与注释,以注释带动评论、以评论推动注释。同时,在评注的体裁选择上,应当尊重官方与私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评注成果,在其中适当地分配“评”与“注”的分量,更要强调学生教材和普法读物这种面向初学者和一般读者的“评注体裁”的创作。因此,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民法典评注”需要法学知识共同体结合准体系化的法典、多样的审判经验与研究经验、一致性的法学方法论,最终实现民法学的教义化的“共同知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评注 知识价值 技术特质与体裁选择 知识需求 共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