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改造期间评弹艺人之多元面相研究——以“反行为”表达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庆鸿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1,共11页
20世纪50-60年代评弹界文艺改造中,评弹艺人的“反行为”表达无处不在,呈现了艺人多元、复杂的面相。他们通过顺从与应付,兼顾改造与生存;通过观望与拖延,在新旧书目之间游移,择利而动;在组织化过程中,通过抱怨与退团表达利益诉求。艺... 20世纪50-60年代评弹界文艺改造中,评弹艺人的“反行为”表达无处不在,呈现了艺人多元、复杂的面相。他们通过顺从与应付,兼顾改造与生存;通过观望与拖延,在新旧书目之间游移,择利而动;在组织化过程中,通过抱怨与退团表达利益诉求。艺人的“反行为”表达在改造者与被改造者之间提供了弹性空间,国家与文化干部对其表达的合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回应,促进了评弹文艺改造的稳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改造 评弹艺人 多元面相 “反行为”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苏州评弹女艺人的形象塑造与性别论述
2
作者 周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1期24-29,49,I0008,共8页
评弹女艺人的形象包括演艺形象、公众形象、艺术形象等。书场中的演艺形象通过技艺、服饰、坐姿、站相、举止等呈现,既有艺人的能动选择,又有时代的印记。舆论再现与叙述的公众形象则通过大众媒介进行放大,突出"私生活",凸显... 评弹女艺人的形象包括演艺形象、公众形象、艺术形象等。书场中的演艺形象通过技艺、服饰、坐姿、站相、举止等呈现,既有艺人的能动选择,又有时代的印记。舆论再现与叙述的公众形象则通过大众媒介进行放大,突出"私生活",凸显评弹女艺人"大众明星"的特征。文学加工与创作的艺术形象则突破了前两者的界限,融入更多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这三种形象虽有明显的差异,但都受到性别话语的制约和影响,成为评弹女艺人社会观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史 评弹艺人 形象塑造 技艺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