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MU信号的人工智能上肢多关节运动状态识别系统构建——卒中后人工智能运动功能评估与检测系统建设前导研究
1
作者 程相鑫 张烁 +5 位作者 杜松骏 刘子阳 周宏宇 贾伟丽 李子孝 刘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0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研发一种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信号的上肢多关节运动状态识别系统,用于快速、可靠地解码人类活动中的上肢多关节(前臂、肘关节、肩关节)运动状态,为卒中后上肢康复评估中的运动...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研发一种基于低成本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信号的上肢多关节运动状态识别系统,用于快速、可靠地解码人类活动中的上肢多关节(前臂、肘关节、肩关节)运动状态,为卒中后上肢康复评估中的运动模式识别和日常运动监测提供支持。方法本研究纳入4名健康受试者,通过部署于手腕和上臂的IMU采集受试者的6维(3轴加速度+3轴角速度)运动信号,每名受试者重复10次。基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的屈肌协同运动,设计8个子任务,每个任务对应前臂(是否旋后)、肘关节(是否屈曲)、肩关节(是否上提)的三元状态标签。构建基于单任务迁移的多标签分类框架(即独立训练单关节分类器后融合输出)。在算法层面,对比了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时频域特征+随机森林)与深度学习算法(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网络端到端学习)。通过5折交叉验证评估上肢多关节运动状态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并设计消融实验分析传感器配置(如单腕vs.腕+臂)对解码性能的影响,以探索硬件优化空间。结果研究共采集4名健康受试者的320个运动数据样本,结果提示,本研究设计的运动状态识别系统在上肢多关节状态解码中表现良好: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肘关节状态分类中的平均准确率为79.37%,而深度学习模型IBNet(Inception-BinaryNet)的准确率达到87.5%,显示出更强的模式学习能力。消融实验发现,仅使用手腕IMU时,肘关节状态分类准确率超过了双IMU配置(92.5%vs.87.5%),且在其他任务中差异不显著,这表明优化传感器部署(如减少上臂IMU)可降低系统复杂度,同时保持较高性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低成本IMU的上肢运动状态识别系统。研究发现,深度学习算法在解码复杂运动模式时优于传统机器学习,且单手腕IMU在特定任务中可替代双传感器配置,为硬件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评估 卒中 多关节解码 惯性测量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上肢康复机器人及其康复评估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亮 欧阳睿智 +1 位作者 郭立泉 熊大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2,349,共6页
针对由脑卒中等疾病引起的上肢运动障碍患者,设计了一种桌面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实现辅助患者进行主被动康复训练。采用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对电机输出推力、转角和转速进行控制,并开展了控制系统验证实验。同时,搭建了一个基于神经... 针对由脑卒中等疾病引起的上肢运动障碍患者,设计了一种桌面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实现辅助患者进行主被动康复训练。采用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对电机输出推力、转角和转速进行控制,并开展了控制系统验证实验。同时,搭建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模型,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分。邀请医师对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将医师评分与模型评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电机输出推力、转角和转速控制系统从激励到稳定的时间分别为0.61,0.67和0.32s,超调量均为0。所提出的评估模型评分与医师评分的误差绝对值均值为2.47。评估模型准确率为82.86%,模型评分与医师评分相关系数为0.989。所提出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及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模型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障碍 机器人 康复训练 运动评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临床路径构建的经验启示与实现框架 被引量:3
3
作者 邢晓蕊 成玮 +8 位作者 田海丽 徐炳祥 颜红梅 刘诚 孙钦 王汝雯 万康 张译尹 王茹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3,共13页
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运动在带来显著健康效益的同时,也伴随有运动损伤、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风险。作为运动处方制定的第一步,运动前测试与评估可通过筛选出患有运动禁忌证、需要医疗许可或医务监督的患者,以减少运动不良事件... 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运动在带来显著健康效益的同时,也伴随有运动损伤、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风险。作为运动处方制定的第一步,运动前测试与评估可通过筛选出患有运动禁忌证、需要医疗许可或医务监督的患者,以减少运动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体系存在内容不完整、路径待规范等现实问题,构建规范操作体系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的安全性。参照临床路径构建方法,以卫生技术评估为目标导向,提出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临床路径构建的原则和内容。以建立操作流程为例,运用德尔菲法开展糖尿病患者运动前测试与评估临床路径构建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不良事件 运动前测试与评估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学发育结局信度和预测效度的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杨红 史惟 +8 位作者 邵肖梅 王艺 曹云 王素娟 徐秀娟 张旭东 廖元贵 李惠 朱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72-180,共9页
目的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 目的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记录GMs。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在不安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随访至1周岁以上明确神经学发育结局,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确定是否有运动发育迟缓。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30名评估者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GMs评估,用来检测评分者间信度。由6名评估者在第1次测试间隔2个月后,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测试,用来测定重测信度。结果纳入5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4例,早产儿42(72%)例,孕周为27~36周,平均(31.4±2.0)周,出生体重为830~2900g,平均(1642±408)g;足月儿16(2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1.1)周,出生体重为2650~4150g,平均(3401±365)g;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40个月。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记录115次,人均记录(2.0±0.8)次;在不安运动阶段GMs记录89次,人均记录(1.5±0.6)次。随访结局:7例(12%)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5例(9%)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46例(79%)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97~0.99,重测信度ICC值为0.69。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3%、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95%;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75%、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月龄内应用GMs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GMs质量评估在不同评估者间的稳定性高,在初学者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GMs质量评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新生儿 信度 预测效度 发育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运动能力在线评估系统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韩丽婷 呼德 姚海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针对现有的人体运动能力在线评估系统一直存在评估效果差、性能低的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复杂网络的运动能力在线评估系统。通过框架结构设计与评估子系统设计,完成系统的硬件搭建。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运动评估界限及运动信息... 针对现有的人体运动能力在线评估系统一直存在评估效果差、性能低的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复杂网络的运动能力在线评估系统。通过框架结构设计与评估子系统设计,完成系统的硬件搭建。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运动评估界限及运动信息库进行设计,并给出整体结构分析情况,结合软硬件部分,完成人体运动能力在线评估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对于人体运动能力评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评估系统,且其评估效果较好、性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人体运动 运动能力 在线评估系统 运动评估 运动信息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贺 任玉梅 王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142,146,共4页
传统运动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对运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但存在评估过程耗时长、精准度差,不能进行大规模运动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构建大运动风险评估模型,引入多层次叠加运算以... 传统运动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对运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但存在评估过程耗时长、精准度差,不能进行大规模运动评估的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构建大运动风险评估模型,引入多层次叠加运算以及多因素调解方差法,对运动风险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大数据分析法,实现运动风险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动风险评估方法,相比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能够进行高效率精准的运动风险评估,并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运动风险评估 风险因子 多层次叠加运算 多因素调解方差 运动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运动检测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亮 陈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6-416,438,442,448,共4页
典型的运动症状是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核心,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医生检查和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的方法,敏感性较低,不能发现轻微的运动功能异常.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难以消除不同检测者主观差异造成... 典型的运动症状是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核心,但是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医生检查和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的方法,敏感性较低,不能发现轻微的运动功能异常.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难以消除不同检测者主观差异造成的影响,不利于对患者病情的纵向观察和对疾病进展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运动检测 病情评估 帕金森病 价值 应用 运动功能评估 运动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婴儿全身运动质量智能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志成 赵杰 +1 位作者 沈博韬 王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278-14286,共9页
针对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问题,基于姿势识别对婴儿运动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提出基于ResNet和反卷积层的婴儿姿势热力图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率达到86.9%;利用婴儿的二维姿势坐标,建立基于DenseNet的3D人体姿势识别模型,使用1D卷积网络及1... 针对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问题,基于姿势识别对婴儿运动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提出基于ResNet和反卷积层的婴儿姿势热力图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率达到86.9%;利用婴儿的二维姿势坐标,建立基于DenseNet的3D人体姿势识别模型,使用1D卷积网络及1D连接层,实现婴儿的2D姿势坐标到3D姿势坐标的升维推算;使用四元数作为空间向量表示方式,对婴儿主要肢体运动的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进行提取,并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由婴儿肢体运动角度特征进行判定的婴儿异常行为识别模型。针对模型参数过多的问题,在保证模型整体识别率的情况下,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式对模型进行特征降维,提高整体识别速度,结果表明,将维度由18维度降低至8维度后,整体运行时间减少近50%,且对于不同的视频样品均能正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坐标升维模型 3D姿势识别 运动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识选择健康测量工具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88项和66项测量学属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以文 陈功勋 +1 位作者 朱登纳 史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6-342,共7页
背景在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临床实践指南(CANDLE)中对不同维度选题提出的评估工具尝试基于共识选择健康测量工具(COSMIN)进行心理测量学特性评价,以此在CANDLE中建立评估工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目的使用COSMIN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88项... 背景在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临床实践指南(CANDLE)中对不同维度选题提出的评估工具尝试基于共识选择健康测量工具(COSMIN)进行心理测量学特性评价,以此在CANDLE中建立评估工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目的使用COSMIN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88项和66项(GMFM-88和GMFM-66)的测量学属性进行系统评价,明确其各测量特性的证据等级,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探索使用COSMIN方法对现场评估类量表进行评价的价值。设计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SinoMed数据库,纳入有关GMFM-88和GMFM-66测量学属性研究文献,使用更新的COSMIN偏倚风险检查表对所有测量学属性的方法学质量研究进行评估,使用更新的良好测量学属性标准对每项测量学属性研究进行评分。证据质量等级采用COSMIN修订版的GRADE方法。主要结局指标GMFM-88和GMFM-66的内容效度。结果GMFM-88比GMFM-66内容效度证据等级高,二者均有较高质量的信度研究。GMFM-88在内部一致性、测量误差方面较GMFM-66有更多证据支持,GMFM-88缺乏结构效度研究。GMFM-88和GMFM-66均有高级别证据的平行效度和平行反应度,低证据级别或极低证据级别的区分效度和区分反应度,GMFM-66比GMFM-88有更高的效标反应度。结论使用COSMIN方法评价GMFM-88和GMFM-66的测量信度、内部一致性、假设检验效度为高级别证据。COSMIN方法可作为现场评估类量表测量学属性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基于共识选择健康测量工具 量表测量学属性 内容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吉鸽 徐国政 李进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处于不同Brunnstrom分期的脑卒中患者。首先运用姿态与肌电检测传感器,分别采集康复动作评估过程中不同分期患者上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 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姿态与肌电融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方法:选取一定数量处于不同Brunnstrom分期的脑卒中患者。首先运用姿态与肌电检测传感器,分别采集康复动作评估过程中不同分期患者上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其次分别提取患肢运动姿态与表面肌电数据特征,在融合姿态与肌电特征信息基础上获取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数据集;最后,选取具有较好实时分类性能的模糊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运用评估数据集测试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效果。结果: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运动功能分类器经过离线训练后,姿态与肌电融合的分类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准确率平均达到83%,且较单纯基于运动姿态(75%)或肌电(74%),具有更好的评估效果。结论:姿态与肌电融合的上肢运动功能实时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实时Brunstrom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评估 Brunnstrom分期 姿态测量 表面肌电 模糊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评估指导下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春 孟兆祥 +7 位作者 任素伟 陶月红 尹正录 朱玲玲 舒桂华 张熙斌 王继兵 李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指导至纠正6月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在纠正6月、12月龄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运动发育商(TMQ)进行评估。结果:不安运动阶段末次,观察组的正常不安运动数量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纠正6月、12月龄时,观察组GMQ、FMQ、TMQ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高危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发育,对改善高危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XGBoost的运动效果量化评估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晟 刘长江 +2 位作者 苗凯尧 张萌 刘雨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2,共8页
科学运动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为有效量化评估大学生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运动特征对跑步运动效果的影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算法提出一种运动效果评估策略,并通过引入SHAP算法来量化特征贡献... 科学运动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为有效量化评估大学生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运动特征对跑步运动效果的影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算法提出一种运动效果评估策略,并通过引入SHAP算法来量化特征贡献,分析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运动数据分类挖掘与评估中考虑不同种类运动过程的差异,确保运动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在运动效果评估上的性能,并利用SHAP值来分析影响运动效果的不同运动特征及其重要性。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仅可用于分析大学生锻炼的运动效果,还能为竞技体育的技能形成与成绩突破、大众健身的体质健康管理,提供更为先进、可靠、精准的数据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效果评估 XGBoost算法 SHAP值 大学生体育锻炼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被引量:17
13
作者 林小苗 宋雄 +2 位作者 邹林霞 陈维华 杨立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月龄采用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正常有70例(70%),运动发育迟缓25例(25%),脑瘫5例(5%)。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预测,扭动阶段:敏感性50%、特异性84.3%、阳性预测值57.7%和阴性预测值79.7%;不安运动阶段:敏感性13.3%、特异性97.1%、阳性预测值66.7%和阴性预测值72.3%。对于脑瘫结果的预测中,不安运动的特异度最高(97.9%),其次为痉挛-同步性(96.8%)。结论: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应用GMs质量评估后期神经发育结局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价值更大。GMs质量评估可作为早产脑损伤高危儿随访工作中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早产 脑损伤高危 预测效度 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儿筛查中开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庆 贾云革 +3 位作者 韩庆 马海荣 毛萍 张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68-969,共2页
目的使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矫正月龄5月内有脑损伤高危儿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周岁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进行评估,确定运动发育结局,指导临床开展早期干预。 结果:扭动阶段... 目的使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儿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将矫正月龄5月内有脑损伤高危儿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周岁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进行评估,确定运动发育结局,指导临床开展早期干预。 结果:扭动阶段中的单调性预测结果不高,痉挛-同步运动的预测价值和不安运动阶段中的不安运动缺乏预测价值高。结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在高危儿筛查中作为评估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儿 高危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特征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晓 张文通 +4 位作者 苏盼盼 卢倩 赵坤坤 杨俊杰 何川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9-763,共5页
从下肢表面肌电中提取可供临床解释的特征,并用于运动功能障碍评估。16例脑卒中患者以及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人,执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动作。应用表面肌电设备记录动作执行过程中下肢单侧8块肌肉的激活情况,从每块肌肉中提取表... 从下肢表面肌电中提取可供临床解释的特征,并用于运动功能障碍评估。16例脑卒中患者以及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人,执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动作。应用表面肌电设备记录动作执行过程中下肢单侧8块肌肉的激活情况,从每块肌肉中提取表面肌电均方根值、中值频率、自协方差系数和自相关系数,以及肌肉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特征。使用基于相关的特征选择方法确定一个特征子集,分析特征子集在健康人和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建立评估模型,用于运动功能障碍评估。结果表明,每个动作可以用一个特征子集进行评估,且特征子集涉及的肌肉与动作有关。只有少数动作的特征在健康人和患者之间表现出差异性(P<0.05)。评估模型决定系数为0.39,均方根误差0.041。基于表面肌电的特征可用于运动损伤评估,并且输出结果可用于临床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 下肢 运动功能障碍评估 特征选择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婴儿运动表现测试的脑瘫患儿早期运动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亚丽 屈福祥 +5 位作者 王成举 吴至凤 程旺 杨秋霞 胡楠 张雨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脑瘫患儿在2~4月龄时的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 TIMP)结果,探讨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早产... 目的 通过分析脑瘫患儿在2~4月龄时的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 TIMP)结果,探讨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早产高危儿随访门诊就诊、1岁后确诊为脑瘫的患儿17例,收集其2~4月龄的TIMP评估结果;以相同月龄的TIMP中国常模样本作为对照,计算Z值;比较两组之间TIMP总分、7个体位分组得分以及42个项目得分的差异。结果 脑瘫患儿2~4月龄的TIMP总分Z值为(-0.95±1.11),显著低于常模对照组得分(P<0.01)。体位分组中坐位、侧方位、翻身、立位项目得分Z值分别为(-0.89±0.88)、(-1.17±0.66)、(-0.43±0.79)及(-0.63±0.77),均显著低于常模对照组得分(P<0.05),尤其以坐位、侧方位、立位项得分差异最为显著(P<0.01),而观察项目、仰卧位、俯卧位与正常同龄婴儿无显著差异。42个项目得分中,脑瘫患儿有17项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以第15项(坐位头控)、第16项(颈后肌群活动)、第26项(上肢防御)、第32项(拉坐)、第33项(侧卧位牵拉上肢转为侧坐)、第34项(侧卧位髋关节外展)、第40项(站立)的得分差异最为显著。结论 脑瘫高危儿随访中尤其需要关注坐位、侧方位以及立位项的运动表现,这可能对脑瘫的早期识别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 脑瘫 运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中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2,共8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教育认证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以输入和过程为中心的"资源模式"或"生产模式"向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中心的"能力模式"或"绩效模式"的转型,认证机构成为学生学习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教育认证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以输入和过程为中心的"资源模式"或"生产模式"向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中心的"能力模式"或"绩效模式"的转型,认证机构成为学生学习结果"评估运动"的关键推动者。由认证主导的美国高校学生学习结果评估构建了较规范的程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确立了"软"、"硬"学习结果相结合等价值取向,以合理的认证标准引导高校的内部评估活动,在评估方法选择上巧妙平衡多样化与标准化。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应当从单纯重视资源和条件保障的传统模式向同时重视结果和问责的现代模式转型,确立SLOs在评估中的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认证 学生学习结果 评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被引量:76
18
作者 王素娟 李惠 +1 位作者 杨红 史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康复 运动评估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正常婴儿中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翠 席宇诚 +1 位作者 李卓 黄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在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中应用时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方法:在中国北京城区居住的45名正常足月婴儿加入本研究,平均月龄(6.89±2.97)个月(最小月龄4个月,最大...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AIMS)在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中应用时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方法:在中国北京城区居住的45名正常足月婴儿加入本研究,平均月龄(6.89±2.97)个月(最小月龄4个月,最大月龄12.5个月);其中男婴26例,女婴19例;小于6个月龄的婴儿23例,大于6个月龄的婴儿22例。3名评估者(评估者A、B、C)加入本研究。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评估者A应用AIMS对婴儿进行现场运动评估并摄像,评估者B、C分别通过录像进行独立地AIMS评分,通过三者对同一婴儿的AIMS评分计算组间信度。在距第一次评估至少1个月以上,评估者B、C分别根据录像再次对每个婴儿进行AIMS评估,通过同一评估者对同一婴儿两次评估的AIMS评分计算组内信度。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测信度。结果: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0.995,小于6个月龄组ICC=0.903,大于6个月龄组ICC=0.974;在组内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s=0.997—0.999,小于6个月龄组ICCs=0.892—0.972,大于6个月龄组ICCs=0.987—0.998。结论:AIMS在评估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运动发育水平时具有较高的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运动发育 运动评估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高危儿中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玮 王翠 +1 位作者 席宇诚 黄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3-916,共4页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高危儿中应用时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方法:在我院就诊的44例高危婴幼儿参与本研究,平均月龄(8.95±4.16)个月(最大月龄16个月,最小月龄3个月),其中男婴29例,女婴15例。将婴幼儿分为四个年龄...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在高危儿中应用时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方法:在我院就诊的44例高危婴幼儿参与本研究,平均月龄(8.95±4.16)个月(最大月龄16个月,最小月龄3个月),其中男婴29例,女婴15例。将婴幼儿分为四个年龄亚组,即:<4个月龄的11例,5—8个月龄的9例,9—12个月龄的13例,13—16个月龄的11例。共有3名评估者加入本研究。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1名评估者应用AIMS对婴幼儿进行现场运动评估并摄像,其余2名评估者通过观看录像对婴幼儿进行独立评分,通过3个评估者对同一婴幼儿的AIMS评分计算组间信度。在组内信度的研究中,与第一次评估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其中2名评估者分别通过观看录像对婴幼儿进行第二次评估,通过计算评估者对同一婴幼儿两次评估的AIMS评分计算组内信度。通过计算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测信度。结果:在组间信度研究中,总体ICC=0.994,各年龄亚组ICC=0.970—0.993,任意两个评估者之间的总体ICC=0.986—0.995;在组内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0.993—0.999。结论:AIMS在评估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水平时具有较高的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运动评估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高危婴儿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