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国际社会反恐中事实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渝
胡悟
-
机构
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
-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5-97,共3页
-
文摘
在国际社会的反恐实践活动中,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问题,首先属于人类的认识问题。这一问题在研究人类认识问题的哲学认识论有关理论中,应当属于人类的评价性认识范畴。由于评价性认识本身不同于事实性认识的特点,决定其认识结果的多样性。而认识上的差异必然造成行动上的区别,使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反恐实践活动不可抱过于乐观的想法。
-
关键词
国际社会
反恐实践活动
事实性认识
评价性认识
哲学认识
人类认识
恐怖主义
-
Keywords
Terrorism
Anthropic cognition
factual cognition
Appraisive cognition
-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对反映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反思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辛望旦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4期21-26,共6页
-
文摘
在关于真理与价值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存在着一种与事实真理不同的价值真理,并试图证明价值真理的概念是一个科学概念。凡是主张把真理划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同志,都以这样一种观点作为前提,即认识可以划分为反映性认识(或事实认识)和评价性认识(或价值认识)。正因为如此,这些同志才不得不花颇多的精力来论证这个前提的真实性。在这方面,赖金良同志的文章《评价性认识简论》(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4期,以下简称《简论》)很有代表性。细读了全文以后虽有所启发,但总觉得其立论的基本依据并不充分,因而由这种基本依据所导出的结论也值得商榷。
-
关键词
反映性
评价性认识
事实真理
能动的反映论
私有制
认识和评价
客观事物
价值真理
价值关系
事实认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评“评价性认识”
- 3
-
-
作者
刘林元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3期16-22,32,共8页
-
文摘
哲学界在对实践和真理问题的深入讨论中,引出了“价值认识”问题。即把认识分成两类,一类是事实认识,也就是传统认识论所讲的对事物属性和规律性认识,这是通过反映性认识进行的;另一类是价值认识,这是对事物属性、规律同人的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因而靠反映论不行了,必须依靠评价论。这是一个新问题。如何看待认识论研究中提出的这一新问题呢?本文试谈一些管窥之见,请同志们指正。
-
关键词
价值认识
价值关系
事实认识
评价性认识
价值真理
认识主体
人的需要
事物属性
认识事物
阶级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评价性认识简论
- 4
-
-
作者
赖金良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5年第4期4-10,36,共8页
-
文摘
一 评价性认识与反映性认识的基本区别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的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就在于“他不但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而且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亦即“为了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如果人类不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样”,不知道自然物的性质或规律等等,那就不可能“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就会处处碰壁;同样,如果人类不知道客观事物“是否有价值”,不知道哪种自然物对人类“有用”,那就谈不上“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类的活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换句话说,自觉地追求着自身的现实需要的人类认识活动。
-
关键词
评价性认识
价值属性
反映性
客观事物
价值关系
认识结果
主体与客体
主体需要
多元性
价值构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检验历史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林璧属
-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47,共4页
-
-
关键词
历史认识
评价性认识
历史事实
交往实践
真理性
抽象性
科研实践
多元性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遗存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决策性认识简论
- 6
-
-
作者
赖金良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7年第1期5-13,共9页
-
文摘
一、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特征与智力决策活动 所谓“决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决策”,亦即选择和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活动的目标;二是“方案决策”,亦即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选择和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一般说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对于决策活动的要求。
-
关键词
实践目标
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
客观规律性
评价性认识
现实可行性
反映性
实践效益
决策活动
合规律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被引量:6
- 7
-
-
作者
张耕华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72-77,86,共7页
-
文摘
随着历史认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史学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本文结合目前史学界的研究状况,就历史认识相对性的含义及其特点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企望展开更广泛的讨论。 从已经发表的论文、论著来看,有关历史认识相对性问题的探讨,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其一,以相对性的原因的分析来代替对相对性的含义的阐述。如有同志说:“
-
关键词
历史认识
绝对性和相对性
单称判断
评价性认识
历史研究
范围和条件
拿破仑
客观主义史学
历史认识主体
绝对与相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价值范畴应引入认识论
- 8
-
-
作者
李辛生
李小鲁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6,共6页
-
文摘
在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实践的效应和人的认识目的、功能、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当前认识论研究中新的进展和深化.但究竟应如何看待认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价值范畴应否引入认识论,目前分歧甚大.现试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对价值范畴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探.
-
关键词
价值范畴
认识论
反映性
评价性认识
实践和认识
性实践
主客体
认识过程
人的价值
自我调节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浙江四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
- 9
-
-
作者
柯诚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17-21,共5页
-
文摘
浙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研教学工作经历了三个时期:1949年至1965年,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已逐步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科研教学队伍,主要科研成果有沈善洪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年)、薛克诚的《实践是主客观矛盾统一的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雷云的《因果论》
-
关键词
浙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对真理
认识对象
价值真理
认识论
四十年
实践观念
科研教学
评价性认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全国真理问题讨论会学术观点概要
- 10
-
-
作者
赖金良
袁贵仁
王永昌
-
出处
《探索(浙江)》
1985年第4期42-45,41,共5页
-
文摘
“全国真理问题讨论会”,经过近两年来的准备,于今年五月中旬在安徽省屯溪市正式召开。与会代表对真理的含义与规定、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以及真理的本性和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研究,正在取得新的进展。现将有关问题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
-
关键词
事实真理
评价性认识
价值真理
问题讨论
学术观点
价值关系
真理与价值
概要
真理的发展
真理的价值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人文杂志》1986年总目录
- 11
-
-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6期124-128,共5页
-
-
关键词
总目录
《史记》
鲁迅
郭沫若
西安事变
评价性认识
价值真理
《孔雀胆》
余树
论哲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两种真理的区分与真理和价值的关系问题
- 12
-
-
作者
何云峰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1-12,共2页
-
文摘
在讨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过程中,有同志提出了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我称之为事实性真理与评价性真理)的区分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但这是两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
关键词
真理性
事实性真理
评价性认识
价值性
实践价值
区分
事实性认识
不同角度
客体
事实真理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调查研究结果的信度与价值
- 13
-
-
作者
董梅珍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8年第1期117-118,126,共3页
-
文摘
传统的调查研究理论把调查研究概括为具有相对意义的两个过程,即为研究提供合乎实际而又完整的材料的调查过程与对调查材料进行研究的过程。其实,对一些较为复杂、重大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来说,仅有以上两个过程是非常不够的,还应补充一个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过程和要素,这就是调查研究结果的信度与价值的科学分析。调查研究结果的信度是对调查研究结果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可信程度。
-
关键词
调查研究
主体
研究结果
实践活动
信度
调查材料
实践价值
科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
评价性认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