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 被引量:10
1
作者 瞿林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2-64,共3页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一个领域。同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的评价?一是见识上的高下,二是资料上的丰寡,三是判断的当否,四是爱憎标准的不同。“知人论世”是评价历史人物重要的...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一个领域。同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的评价?一是见识上的高下,二是资料上的丰寡,三是判断的当否,四是爱憎标准的不同。“知人论世”是评价历史人物重要的方法论之一,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善恶是非,一是察其言而观其行,二是看其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方法 见识 “知人论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与价值观 被引量:6
2
作者 吴量恺 《史学集刊》 1985年第2期1-8,共8页
历史是离不开人物活动的,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由人物组成的。历史人物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创造物质财富、精神文化、政治生活的主体。离开了历史人物的活动(包括必然的和偶然的),也就不成其为历史了。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价值观 社会历史实践 社会经济关系 精神文化 政治生活 物质财富 离不开 主体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在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3
作者 戴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4-96,共3页
这次会议是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解放以来,对他的评价有过很大变化。他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有功有过。他的功劳很大,收复新疆,保卫国家的神圣领土,反对外来侵略,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试想:今天的中华人... 这次会议是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解放以来,对他的评价有过很大变化。他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有功有过。他的功劳很大,收复新疆,保卫国家的神圣领土,反对外来侵略,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贡献。试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少了新疆一大片,那还成什么样子?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这一点现在大家都是承认的。当然,左宗棠也做过错事、坏事,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起义,屠杀了革命人民。千秋功罪,要加以比较的话,应该是功大于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学术讨论会 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评价 收复新疆 神圣领土 镇压太平天国 历史研究 回民起义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古族间的斗争与融合看蚩尤——兼论评价历史人物应实事求是 被引量:1
4
作者 龚维英 《安徽史学》 1985年第1期64-67,共4页
一有必要说一说我国上古史中名震遐迩的蚩尤,因为蚩尤直到现在,还蒙受不白之冤,遭到毁谤。例如,在1984年夏天出现的一篇文章,竟把作为中华民族列祖列宗之一的蚩尤,谥为“害马之群”(原文如此),说什么“蚩尤在当时是国人皆日可杀”,“黄... 一有必要说一说我国上古史中名震遐迩的蚩尤,因为蚩尤直到现在,还蒙受不白之冤,遭到毁谤。例如,在1984年夏天出现的一篇文章,竟把作为中华民族列祖列宗之一的蚩尤,谥为“害马之群”(原文如此),说什么“蚩尤在当时是国人皆日可杀”,“黄帝兴仁义之师,打败他,杀了他,是罪有应得”。这种说法缺乏根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首先占有坚实可靠的史料,作为立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是 黄帝 东夷族 中华民族 上古史 华夏族团 炎帝 蚩尤 相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实事求是——就岳飞镇压杨么起义与马强同志商榷
5
作者 陈景富 白炎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99-102,共4页
《人文杂志》1984年第6期刊载的马强同志《镇压杨么为岳飞“污点”说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认为,岳飞镇压杨么农民起义是其“抗金爱国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肯定。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兹就该文的几个主要论点提出商榷。
关键词 岳飞 农民起义 义军 马强 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 高宗 绍兴 建炎 张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历史教学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6
作者 陈新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7-49,共3页
历史是一门具体的科学。要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通过对具体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具体历史事件的发展体现出来。历史离不开时、地、人。而三者之中,人的活动尤为重要,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然会碰到如何评价历史... 历史是一门具体的科学。要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通过对具体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具体历史事件的发展体现出来。历史离不开时、地、人。而三者之中,人的活动尤为重要,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历史。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然会碰到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建国以来,史学界的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教学 历史发展 生产斗争 马列主义 阶级斗争 社会历史 历史条件 人民群众 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认识规律
7
作者 邓鸿光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29-134,共6页
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就评价历史人物问题展开过讨论。虽然形成了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然而,在实际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人们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认... 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就评价历史人物问题展开过讨论。虽然形成了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然而,在实际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人们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往往不尽相同或者截然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遵循认识规律去评价历史人物,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评价 价值性认识 事实性认识 认识规律 社会实践活动 两个层次 历史地位 认识论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以人废事
8
作者 古朴 《史学集刊》 1987年第3期2-2,共1页
明代陈洪谟的《治世余闻》中有一则记载:弘治年间,陕西有一位杨二官人,先年因涉人命而系大辟,称冤不已。巡按陕西御史李兴在审录罪囚中,发现杨二案情有出入,经过仔细调查验证,将真正的杀人犯扑获归案,为杨二辨明了冤枉,从而救出两家人... 明代陈洪谟的《治世余闻》中有一则记载:弘治年间,陕西有一位杨二官人,先年因涉人命而系大辟,称冤不已。巡按陕西御史李兴在审录罪囚中,发现杨二案情有出入,经过仔细调查验证,将真正的杀人犯扑获归案,为杨二辨明了冤枉,从而救出两家人性命。李兴为杨二昭雪冤狱经过,正如陈洪谟所言:“此亦折狱龟鉴,故记其略,不以人废之也。”(下篇卷之一) 陈洪谟为什么说“不以人废之”呢?《明史》无李兴传,无法断定其一生的是非功过。但是,根据《治世余闻》提供的材料,李兴在巡按陕西期间,威福太甚,“凡三司官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明史》 是非功过 无法断定 弘治年间 陕西 三司 巡按御史 冤狱 案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学习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札记
9
作者 安长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1年第4期39-45,共7页
【正】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 【正】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农民战争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天主教徒 新教思想 天主教会 阶级社会 早期基督教 评价历史人物 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重视气节问题——与钟文典同志商榷
10
作者 吴培根 《江汉论坛》 1980年第6期74-77,共4页
如何看待气节(包括晚节),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对于那些活动在朝代更替、敌国(异族)入侵或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人物,气节表现往往是论定他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钟文典同志发表在今年《学术论坛》第1期上的《论李秀成》... 如何看待气节(包括晚节),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对于那些活动在朝代更替、敌国(异族)入侵或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人物,气节表现往往是论定他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钟文典同志发表在今年《学术论坛》第1期上的《论李秀成》(以下简称文章)一文,原是为了对李秀成的一生“试作评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李秀成 学术论坛 中华民族 曾国藩 刘少奇 太平天国革命 气节问题 民族英雄 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应当实事求是——《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试论韩愈其人》一文读后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仲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学评论》去年第五期发表了吴世昌先生《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试论韩愈其人》一文,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今天,不能原封不动接受封建时代对文学史上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为此,他首先挑选了大家比... 《文学评论》去年第五期发表了吴世昌先生《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试论韩愈其人》一文,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今天,不能原封不动接受封建时代对文学史上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为此,他首先挑选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又是明显有问题、有争论的韩愈其人来重加评价。 我们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来读了这篇文章。文中确有许多新颖的见解,引人入胜,可是,认真一想,却不能不产生一些疑问,觉得文章在评价韩愈这一历史人物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评价 实事求 评价历史人物 读后 辟佛 道统 鳄鱼 杜甫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历史人物的官学评价与思想史意义——以扬雄“剧秦美新”为中心
12
作者 何宗美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作为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数千年思想史、学术史的集大成巨著,且因其清代官学著作的性质,以及乾隆帝王意志的直接介入,《四库全书总目》对历史人物的大是大非尤为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和学术评价,通常与它的人物论相关切或者说基于... 作为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数千年思想史、学术史的集大成巨著,且因其清代官学著作的性质,以及乾隆帝王意志的直接介入,《四库全书总目》对历史人物的大是大非尤为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和学术评价,通常与它的人物论相关切或者说基于它的人物褒贬论。扬雄“剧秦美新”批评,是《四库全书总目》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显例,而人物评价又是支撑《四库全书总目》思想批评和学术判断的要素之一。两千年来扬雄的历史评价所发生的先褒后贬、转誉为毁的重大逆变,几乎以宋代理学兴起为分水岭,其关键是理学重塑了中国古代的价值世界,而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所代表的官学和帝王意志对此进一步加以强化,使明代中期以后一度出现的思想反拨再次重回正统。以扬雄“剧秦美新”批评为中心,探究《四库全书总目》的历史人物评价,为理解思想史、接受史的某种具有特殊价值的趋势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历史人物评价 扬雄 剧秦美新 理学重塑 官学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哪一些“想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瑞明 《江汉论坛》 1963年第10期35-40,共6页
近年来我对李纲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了一些探讨,疑难颇多,曾写出《论李纲》一稿,向湖北省历史学会第一届年会求援,蒙同志热烈讨论端正了我不少认识。但有一些问题,迄未圆满解决。敬贤先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江汉学报》1963年7... 近年来我对李纲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了一些探讨,疑难颇多,曾写出《论李纲》一稿,向湖北省历史学会第一届年会求援,蒙同志热烈讨论端正了我不少认识。但有一些问题,迄未圆满解决。敬贤先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江汉学报》1963年7期)对我有不少帮助。但有一些意见,不能苟同,特草此文,求教大方。敬贤先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一文,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尤其在史实的阐述方面,有不少失真之处。从对李纲的分析来立论,由于史实失真,论史结合不免出现了破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李纲 地主阶级 克思主义 统治阶级 毛泽东同志 历史原因 人民群众 动机 具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之际的抗金斗争与李纲——王瑞明同志《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哪一些“想法”?》读后
14
作者 洪流 《江汉论坛》 1963年第11期48-53,共6页
《江汉学报》今年第5期报导了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上关于《论李纲》一文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论点以后,最近又陆续发表了敬贤、李涵、王瑞明等同志关于如何评价李纲的讨论文章①。读后,颇受启发,这里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 《江汉学报》今年第5期报导了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上关于《论李纲》一文的讨论情况及主要论点以后,最近又陆续发表了敬贤、李涵、王瑞明等同志关于如何评价李纲的讨论文章①。读后,颇受启发,这里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参加讨论。李纲这一历史人物,我认为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李纲值得肯定的地方,是他在两宋之际对抗金斗争所作的贡献。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危机严重,他针对大地主阶级投降派的投降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纲 大地主阶级 评价历史人物 广大人民群众 抗战 投降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 两宋 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15
作者 李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41-45,共5页
对历史人物作阶级分析,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基本的方法。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经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几乎确认无疑。但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怎样进行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有什么科学和现实的意... 对历史人物作阶级分析,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基本的方法。建国以来,我国史学工作者,经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几乎确认无疑。但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怎样进行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有什么科学和现实的意义?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该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一) 对历史人物为什么一定要作阶级分析?因为在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 评价历史人物 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 孙中山 阶级属性 阶级立场 史学工作者 历史条件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离开阶级分析
16
作者 張炳耀 《江汉论坛》 1964年第1期50-53,共4页
读了王瑞明先生的《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哪一些“想法”》一文,我受到的启发是不少的;但是也有些不同的看法(当然是很肤浅的),在这里提出来就正于王先生。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 阶级利益 统治阶级 评价历史人物 阶级社会 集体主义 民为邦本 封建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为现实斗争服务——学习鲁迅在斗争中评论李贽的一点体会
17
作者 吴锡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4期52-54,共3页
鲁迅在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长期斗争中,不但对吃人的孔孟之道进行了最坚决的揭露和最彻底的批判,而且还结合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对我国历史上许多法家人物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对于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李贽,鲁迅在和封建复古派的激... 鲁迅在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长期斗争中,不但对吃人的孔孟之道进行了最坚决的揭露和最彻底的批判,而且还结合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对我国历史上许多法家人物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对于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李贽,鲁迅在和封建复古派的激烈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进步思想 阶级斗争 路线斗争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 统治阶级 反帝反封建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
18
作者 敬贤 《江汉论坛》 1963年第7期45-47,共3页
《江汉学报》今年第5期的学术报道中,报道有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上对李纲的评价问题的讨论情况。报道介绍了《论李纲》一文的主耍论点,以及与会者的讨论意见。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是历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史学界... 《江汉学报》今年第5期的学术报道中,报道有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上对李纲的评价问题的讨论情况。报道介绍了《论李纲》一文的主耍论点,以及与会者的讨论意见。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是历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做出很多成绩。由于观点和方法的差异,由于史料的掌握与分析、认识的侧重与深浅等的差异,在史学工作者队伍中对同一历史人物会作出不同或者不尽相同的评价,这是并不奇怪的;所以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经过讨论,达到共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李纲 史学工作者 思想意识 历史 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 集体利益 评价问题 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主席关于评价历史人物和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的部分论述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3-8,共6页
一、关于评价历史人物某一阶级的个人所结成的、受他们反对另一阶级的那种共同利益所制约的社会关系,总是构成这样一种集体,而个人只是作为普通的个人隶属于这个集体,只是由于他们还处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才隶属于这个集体;他们不是作... 一、关于评价历史人物某一阶级的个人所结成的、受他们反对另一阶级的那种共同利益所制约的社会关系,总是构成这样一种集体,而个人只是作为普通的个人隶属于这个集体,只是由于他们还处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才隶属于这个集体;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地继承 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 恩格斯 资产阶级 社会关系 列宁 费尔巴哈 评价历史人物 唯物主义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评价问题
20
作者 张汉林 颜孟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道德评价是指以道德观念为标准,在历史评价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在公共领域的言行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历史教学中,道德评价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道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范畴;道德评价是历史学的重要传统;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 道德评价是指以道德观念为标准,在历史评价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在公共领域的言行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历史教学中,道德评价至关重要,这是因为:道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范畴;道德评价是历史学的重要传统;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认为,道德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标准的选择,将古人和今人的道德标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四种情况,由此构成了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评价矩阵。道德评价矩阵属于理想类型,除此之外,还有道德两难困境。经由历史教育,我们要培养道德践行者和道德促进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历史评价 道德实践 道德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