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素辨证法
被引量:37
- 1
-
-
作者
李娜
杜丽坤
王冰梅
-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0-1014,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H2018064)
-
文摘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Ⅰ、Ⅱ型为高发。探讨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100例Ⅰ、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证素辨证法的临床观察,探索病位、病性证素与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位在肾者人数最多,占Ⅰ型中总人数的59%;其次是脾,占50%;再次是肝,占41%。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病位在肾者最多,占Ⅱ型总人数的75%;其次是肝,占46%;再次是脾,占32%。Ⅰ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阴虚>阳虚>寒或痰或湿>血瘀>气滞。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阳虚>气滞>阴虚>血瘀>寒或痰或湿。疼痛程度是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在阳虚、寒痰湿中痛势尚可。结论根据证素辨证排列组合,Ⅰ型骨质疏松症以肾阴虚、脾肾阳虚更常见。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阴阳两虚、肝气郁滞等为多发。骨质疏松症疼痛程度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说明了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有很强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部分揭示证素辨证法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
关键词
中医药
证素辨证法
骨质疏松症
辨证论治
-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element differentiation
osteoporosi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
分类号
R241.9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