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化适用: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路径 被引量:32
1
作者 包冰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4,共10页
法律效果是构建证明妨碍制度的关键环节。诉讼实务操作的多样化和诉讼理论见解的不统一导致关于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讨论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根据多元化观点,不宜采取划一性的方式制裁妨碍者,法院应当本着诚实信用原则,仔细斟酌妨碍者... 法律效果是构建证明妨碍制度的关键环节。诉讼实务操作的多样化和诉讼理论见解的不统一导致关于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讨论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根据多元化观点,不宜采取划一性的方式制裁妨碍者,法院应当本着诚实信用原则,仔细斟酌妨碍者的主观心态、实施方式、可归责程度及被妨碍证据的重要性等因素,在结合其他证据的基础上采取自由心证的方式对事实作出认定。法院可以选择推定举证人的主张为真实、或者直接认定妨碍者拟制自认,或者针对该等事实降低证明标准,甚至在必要时转换证明责任,或者采取罚款、拘留或直接强制等强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明妨碍 法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明妨碍规则在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3,共9页
证明妨碍规则被认为可以解决损害赔偿举证难的问题,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等原因,法院基本不适用《商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的证明妨碍规则。通过将目的解释、体系解释与... 证明妨碍规则被认为可以解决损害赔偿举证难的问题,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等原因,法院基本不适用《商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的证明妨碍规则。通过将目的解释、体系解释与制度成本进行整合,提出一种解释方法。在解释证明妨碍规则时,应追求净收益最大化,一方面要尽可能实现立法目的,另一方面还要降低制度成本,并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持一致。运用上述解释方法,澄清了适用证明妨碍规则中可能产生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妨碍 举证妨碍 损害赔偿 目的解释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11
3
作者 包冰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9-36,共8页
证明妨碍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可归责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诉讼中或诉讼外、故意或过失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自己的证明行为变得困难或不可能,从而法院在认定事实上做出对被妨碍的当事人有利调整的制度。学界关于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众说... 证明妨碍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可归责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诉讼中或诉讼外、故意或过失的作为或不作为,致使自己的证明行为变得困难或不可能,从而法院在认定事实上做出对被妨碍的当事人有利调整的制度。学界关于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并不限于一端,而是兼容并蓄。各项单一学说不足以独立解释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以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为价值目标的"证明权保障说"构成证明妨碍的法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明妨碍 法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疗诉讼证明妨碍的排除制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晶晶 沈春明 +2 位作者 徐洁 陈保莲 胡永国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6,共2页
对医疗诉讼中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和立法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证明妨碍的构成三要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且立法上涉及的五部法律存在相互冲突,这势必导致医患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进而提出了要提升法律位阶、采用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和... 对医疗诉讼中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和立法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证明妨碍的构成三要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且立法上涉及的五部法律存在相互冲突,这势必导致医患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进而提出了要提升法律位阶、采用文书提出命令制度和对自由心证进行程序性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诉讼 证明妨碍 排除妨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明妨碍制裁的正当性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伯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0,160,共4页
证明妨碍是民事诉讼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为防止其害,许多国家对其加以规范,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明妨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甚为粗浅,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诉讼之实质公正要求、证明妨碍当事人的证据保全... 证明妨碍是民事诉讼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为防止其害,许多国家对其加以规范,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明妨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甚为粗浅,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诉讼之实质公正要求、证明妨碍当事人的证据保全义务、维护诉讼程序的应然需要是证明妨碍制度之正当性基础,完善我国证明妨碍制度则应在确立证明妨碍制度的目标体系和确立证据提出义务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原则分层设立制裁措施,并设立妨碍人亡救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妨碍 证明困难 制裁 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证明妨碍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以《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小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151,共7页
我国醉驾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被查获后当场再次饮酒"的,实践中以再次饮酒后的含量作为追诉的依据,这种以拟制方法规制证明妨碍行为的做法明显损害事实真相的认定,违反控方举证、疑罪从无的基本理念。应当收集其他证据间接证... 我国醉驾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被查获后当场再次饮酒"的,实践中以再次饮酒后的含量作为追诉的依据,这种以拟制方法规制证明妨碍行为的做法明显损害事实真相的认定,违反控方举证、疑罪从无的基本理念。应当收集其他证据间接证明驾驶时的酒精含量,并将证明妨碍行为纳入法官心证考量,或通过设立新的罪名来缓解证明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证明妨碍 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危险驾驶罪 酒精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理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永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5,共3页
证明妨碍是各国民事诉讼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实务和立法的重要课题。若欲充分发挥证明妨碍之机能解决我国民事诉讼实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就有必要对证明妨碍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研究,为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的设计和适用提供... 证明妨碍是各国民事诉讼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实务和立法的重要课题。若欲充分发挥证明妨碍之机能解决我国民事诉讼实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就有必要对证明妨碍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研究,为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的设计和适用提供明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证明妨碍的根据在于诉讼法上的证据提出义务,抑或诉诸于诚实信用原则。在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时,亦即在一定的主观及客观要件下,证明妨碍之法律效果应由法官自由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妨碍 构成要件 法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争议诉讼证明妨碍问题研究
8
作者 冯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证明妨碍是劳动争议诉讼领域近年来突显出的新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劳动争议解决的专门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难以满足实践需要。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证明妨碍制度应首先明确其构成要件,强调成立... 证明妨碍是劳动争议诉讼领域近年来突显出的新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劳动争议解决的专门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证明妨碍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难以满足实践需要。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诉讼证明妨碍制度应首先明确其构成要件,强调成立证明妨碍的关键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证明协作义务和证据保存义务,且不再区分主观状态。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设立更为合理的制裁措施,选择以金钱制裁为主,同时并不排斥诸如转换证明责任、降低证明标准等多元化法律后果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妨碍 劳动争议 证明协作义务 法律后果 金钱制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律师调查令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杏飞 刘洋 《法治研究》 2017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虽形式有别,但都以证据收集方式和制裁效果作为制度构建的主轴。相比之下,我国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缺乏相对人不配合调查时的制裁后果的规定,因而难以取得调查实... 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虽形式有别,但都以证据收集方式和制裁效果作为制度构建的主轴。相比之下,我国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缺乏相对人不配合调查时的制裁后果的规定,因而难以取得调查实效。同时,法院自行调查取证面临着动力不足和司法资源短缺的难题。律师调查令作为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探索可以弥补现行证据收集制度的前述局限,保障当事人调查取证的权利。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与借鉴域外立法的基础上,构建统一规范的律师调查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收集 律师调查令 证明妨碍 文书提出命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证搜集裁判:模式比较与本土改造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志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引入两大法系共通的书证搜集裁判,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事人提交书证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裁判模式上,大陆法系和美国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书证搜集裁判的适用范围大致相似,并且裁判本身都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在裁判效果上... 引入两大法系共通的书证搜集裁判,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事人提交书证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在裁判模式上,大陆法系和美国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书证搜集裁判的适用范围大致相似,并且裁判本身都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在裁判效果上,妨碍书证搜集的一方应当在不同情况下分别于证据、事实、请求和程序层面承担不利后果。从现有制度出发,法院依申请取证制度应当引入比较法上书证类型的共识并且区分法官的裁判义务事项和自由裁量事项,同时从条件和过程两方面控制法官的裁量权,强调以裁判的形式加以保障。我国《证据规定》第75条正是书证搜集裁判的现行法基础,有必要重塑和细化其规范要件,并且建构层次清晰的裁判效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证搜集裁判 文书提出命令 证据开示 申请取证 证明妨碍 《民事诉讼 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