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品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及证据运用的特点 被引量:13
1
作者 崔敏 王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8-113,共6页
毒品案件侦查不是在接到报案后启动的 ,而是从获得情报、线索开始 ;多数毒品案件侦查不是围绕犯罪现场进行 ,往往涉及广泛的区域 ;毒品案件侦查使用“同一认定”的少 ,控制下交付的多 ;毒品案件侦查主要依靠“策略”和“手段”。毒品案... 毒品案件侦查不是在接到报案后启动的 ,而是从获得情报、线索开始 ;多数毒品案件侦查不是围绕犯罪现场进行 ,往往涉及广泛的区域 ;毒品案件侦查使用“同一认定”的少 ,控制下交付的多 ;毒品案件侦查主要依靠“策略”和“手段”。毒品案件的证据类型较为集中 ;侦破毒品案件必须采取公开查缉与秘密手段相结合来获取证据 ;由于毒品案件获取证据更为困难 ,侦查人员须特别增强证据意识 ;当场缴获的毒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特殊性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之异化及回归——以证据与证据运用区分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志海 高源 《政法论丛》 2009年第3期71-75,共5页
证据作为证明的根据丧失了其客观性基础,异化的证据以主观性的形态出现。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是证据与证据运用概念的混淆。通过证据与证据运用的区分对证据重释,使证据回归其本来面目,主观性不再是证据的属性。证据的回归可以合理解释... 证据作为证明的根据丧失了其客观性基础,异化的证据以主观性的形态出现。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是证据与证据运用概念的混淆。通过证据与证据运用的区分对证据重释,使证据回归其本来面目,主观性不再是证据的属性。证据的回归可以合理解释司法证明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证据运用 证据异化 证据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诉讼中民事证据运用的碎片化问题及其纾解之道 被引量:4
3
作者 谷佳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70,共15页
2021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了在线诉讼的“等效原则”,赋予了所有在线诉讼活动合法性。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与案例检索等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在线诉讼中民事证据运用存在碎片化问题,具体表现为:认... 2021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了在线诉讼的“等效原则”,赋予了所有在线诉讼活动合法性。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与案例检索等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在线诉讼中民事证据运用存在碎片化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层面对在线诉讼存在误解,规范层面法律规范供给不足且不均,实践层面存在证据原件原物提交“时间差”、举证与质证“去剧场化”及证据信息安全伴随“高风险”等。碎片化问题的成因在于:传统纠纷解决观念与多元司法服务观念间的矛盾、“等效原则”抽象规范供给与在线诉讼具体实践需求间的矛盾、平台建设供给与司法实践需求间的矛盾。我们需要在理念层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在线诉讼服务理念,在规范层面完善在线诉讼证据规则,在实践层面创建取证、传递、质证互联统一且安全的证据平台,从而有效纾解在线诉讼中民事证据运用的碎片化问题,促进在线诉讼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诉讼 等效原则 民事证据运用 碎片化 效力割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行政与证据运用——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有效性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光珍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6,F003,共3页
依法治国, 重在依法行政, 建设法制政府。依法治税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依法治国的局部实践和重要组成。依法治税主要是通过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而得以体现的。税务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是税务... 依法治国, 重在依法行政, 建设法制政府。依法治税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依法治国的局部实践和重要组成。依法治税主要是通过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而得以体现的。税务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是税务机关诉讼案件胜诉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加强证据意识, 提高证据运用的科学性, 在依法治税中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行政 依法治税 税务案件证据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都案”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运用
5
作者 夏元林 刘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64-68,共5页
近年来,随着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各地法院已纷纷开始转变以往由法官主宰整个审判过程,将事实调查、案件审理集于一身的传统,将自身定位于居中裁判的位置,而把案件中的提供证据的义务交给诉讼当事人来承担。这是一种与世界各国... 近年来,随着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各地法院已纷纷开始转变以往由法官主宰整个审判过程,将事实调查、案件审理集于一身的传统,将自身定位于居中裁判的位置,而把案件中的提供证据的义务交给诉讼当事人来承担。这是一种与世界各国做法相接轨,合理平衡法院与原被告三方权利义务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这一转变尚处于摸索和适应阶段,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以往所没有( 或很少) 遇到的,而且法律也往往未加明确规定,因此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遇到这些问题常常无所适从。民事诉讼改革中围绕着证据的运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亟待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协力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通过选择典型个案进行分析、解剖或者作出成功判决,当会为今后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审理、解决提供指导和示范,并进而为立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素材、打下基础。有鉴于此,华东政法学院科研处和本刊编辑部共同发起,选择今年1 月份在沪上发生的一起典型案件“云都案”为题材,于4 月22 日举行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运用理论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和学者主要有: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民商法专家徐开墅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民族史专家姚大力教授、华东政法学院法医学专家高随捷教授、民事诉讼法专家金友成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结论 尸体解剖 证人证言 蒸汽发生器 待证事实 诉讼中 电气设备 直接证据 证明力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证据运用探析
6
作者 李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5,共3页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 ,是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运用证据 ,才能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防止刑事错案的发生 ,而完善的证据制度和司法人员的正确认识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运用 法律缺陷 法律完善 证据制度 证据规则 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实践中证据运用问题的若干误区
7
作者 邱爱民 《学海》 2001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本文立足有关司法实践的法律法规、实务操作及理论观点 ,对证据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重大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对公正司法、审判方式改革 。
关键词 司法 证据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犯罪案件的证据运用
8
作者 王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涉外犯罪 国家利益 证据运用 外国人 审查判断 犯罪案件 被告人 秘密侦查 刑事案件 证人证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人脸识别证据材料生成特点与运用风险
9
作者 张潋瀚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4,共13页
刑事诉讼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所生成的用以证明被追诉人身份信息的材料被称为“人脸识别证据材料”,其生成可分为人脸信息获取、人脸识别技术比对与识别、侦查人员分析与判断、相关人员辨认四个步骤。该形成过程决定了人脸识别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所生成的用以证明被追诉人身份信息的材料被称为“人脸识别证据材料”,其生成可分为人脸信息获取、人脸识别技术比对与识别、侦查人员分析与判断、相关人员辨认四个步骤。该形成过程决定了人脸识别证据材料兼具主客观性,其证据性质具有多元综合性等特点,从而带来技术滥权、控辩失衡与事实认定错误等风险。《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应关注人脸识别证据材料的特殊性,一方面将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纳入强制侦查措施予以限制,并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人脸识别证据材料;另一方面保障被追诉人知悉权与质证权的实现,构建侦查研判人员出庭作证规则,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证据 证据生成 证据运用风险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纠纷中证据类型与运用规则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玲玲 高浩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4,共11页
为破解证据类型划分以及证据运用规则在土地纠纷中的适用难点,应用类案分析方法对土地纠纷司法裁判文书进行探析发现:在证据类型方面,以“人证、物证、书证”模式划分土地证据易致对其被动消极认定,“材料-证据-定案依据”模式存在行政... 为破解证据类型划分以及证据运用规则在土地纠纷中的适用难点,应用类案分析方法对土地纠纷司法裁判文书进行探析发现:在证据类型方面,以“人证、物证、书证”模式划分土地证据易致对其被动消极认定,“材料-证据-定案依据”模式存在行政机关取代审判主体认识的倾向,应审慎运用“证据资料-证据方法”二元结构,而按照“主要-一般-参考”模式进行划分具有现实意义;在证据运用规则方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与土地纠纷解决无法完全适配,土地证据客体范围在常规证据收集制度下产生排斥现象,亟需释放土地纠纷电子证据的应用潜力。因此土地纠纷证据运用一方面需要以土地证据类型划分为基准,平衡土地证据举证责任;另一方面需要以土地证据适用认定为切入,构建“抗告-撤销-赔偿”的缓冲带。要打破部门法学科壁垒,以土地法条文为基底,合理解释土地证据规范,推进土地仲裁证据非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纠纷 土地法学 证据类型 证据运用规则 类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及其运用
11
作者 王光忠 《政法论丛》 CSSCI 1994年第4期10-13,共4页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及其运用王光忠《行政诉讼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保障。鉴于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特定的证明对象和证明要求,以及行政诉讼法采用的一些有别于民事诉讼的证...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及其运用王光忠《行政诉讼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保障。鉴于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特定的证明对象和证明要求,以及行政诉讼法采用的一些有别于民事诉讼的证据原则,研究在行政诉讼中如何适度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规范性文件 举证责任 具体行政行为 证据运用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 行政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宇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0,共4页
测谎是一项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测谎原理的科学性,测试方法的稳定可靠性以及测谎实践所表现出的高准确率,是测谎结论存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由于测谎测试的是与案件有关的心理痕迹,因而测谎结论具有相关性。从... 测谎是一项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测谎原理的科学性,测试方法的稳定可靠性以及测谎实践所表现出的高准确率,是测谎结论存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由于测谎测试的是与案件有关的心理痕迹,因而测谎结论具有相关性。从性质看,测谎结论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因而形式上具有合法性。测谎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谎 证据属性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电子证据对检察机关案件侦破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凭 《法治研究》 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
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类犯罪案件中,包括经济诈骗、恐吓骚扰、敲诈勒索、贩卖毒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信用盗窃等,特别是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等案件,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能够证明犯罪事... 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类犯罪案件中,包括经济诈骗、恐吓骚扰、敲诈勒索、贩卖毒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信用盗窃等,特别是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等案件,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能够证明犯罪事实的电子证据,如此一来,搜查扣押电子证据对破获各类案件和打击犯罪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运用时对其信息来源、取证主体、电子证据的内容等等是否合法,需作综合审查和判断,以及时、准确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为定案奠定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运用 案件侦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诉讼证据概念的表述及其特征的管见
14
作者 宋世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S1期88-92,共5页
诉讼证据概念是《证据学》许多概念中最重要的中心概念,正确理解和认识证据这一概念的函义和特征,对于研究《证据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划清马列主义认识论与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在运用证据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 诉讼证据概念是《证据学》许多概念中最重要的中心概念,正确理解和认识证据这一概念的函义和特征,对于研究《证据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划清马列主义认识论与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在运用证据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线,指导侦查、起诉、审判等司法实践活动,提高办案水平,防止认定案件事实中的某些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证据 法律性 证明性 司法实践 证据客观性 案情 证据属性 证据事实 运用证据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循征医学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文琦 方平 胡德华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以病人为中心” 医疗模式 证据采集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84
16
作者 陈卫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7,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的公布,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这种出自顶层设计的体系化改革对于国家反腐败法治化建设、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职务犯罪监察的调查程序事实上取代了原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的公布,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这种出自顶层设计的体系化改革对于国家反腐败法治化建设、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职务犯罪监察的调查程序事实上取代了原职务犯罪侦查功能,其所包含的权能内容亦与侦查权极其相似,在程序设计上应注重保障被调查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终结后,面临着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程序衔接的问题,应构建相应的刑事立案程序与强制措施转化程序予以解决。在审查起诉阶段,应明确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公诉权的独立性,正确认识补充调查的内涵,还应理清监察证据向刑事诉讼证据的移送及效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律师帮助 审查起诉 证据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与律师质证
17
作者 邱爱民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证人证言 证明责任 检察机关 案件事实 诉讼中 被告人 收集证据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证明 运用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红包错领与错发,如何应对及维权
18
作者 黎淑贞 《农村百事通》 2016年第5期53-53,共1页
如今随着微信抢、发红包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难免会发生错发红包或者错领红包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类情况应该如何应对或维权呢?案例一:爱心群内抢红包拒还善款受谴责天津市新区10个月大的宝宝小佑佑不幸被烫伤,超额的医药费给... 如今随着微信抢、发红包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难免会发生错发红包或者错领红包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类情况应该如何应对或维权呢?案例一:爱心群内抢红包拒还善款受谴责天津市新区10个月大的宝宝小佑佑不幸被烫伤,超额的医药费给小佑佑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负担。小佑佑的遭遇引起了新区市民的关注和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吴 不当得利 受赠人 赠与人 赠与合同 成立要件 证据运用 吴在 权利要求 信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