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淆矩阵的证据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亚飞 王晓丹 雷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4-978,共5页
在基于证据理论的融合识别系统中,对证据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对证据进行修正是解决证据冲突的有效途径。在传感器混淆矩阵的基础上定义了后验概率向量,通过分析后验概率向量与传感器输出的证据之间的关系来对证据可靠性进行评估,充分考... 在基于证据理论的融合识别系统中,对证据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对证据进行修正是解决证据冲突的有效途径。在传感器混淆矩阵的基础上定义了后验概率向量,通过分析后验概率向量与传感器输出的证据之间的关系来对证据可靠性进行评估,充分考虑了传感器的静态可靠性与动态输出。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基于证据可靠性评估的融合识别中,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可靠性证据的影响,得到较好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混淆矩阵 证据可靠性 证据折扣 证据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范式突破——从“三性两力”桎梏到可靠性规则的体系化再造
2
作者 史立梅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6,共16页
我国证据法上的“三性两力”概念在构建刑事证据规则体系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本土的证据“三性”属性难以逻辑自洽地纳入以证据“两力”为代表的多层次证据评价结构。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将证据规则体系限定于《... 我国证据法上的“三性两力”概念在构建刑事证据规则体系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本土的证据“三性”属性难以逻辑自洽地纳入以证据“两力”为代表的多层次证据评价结构。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将证据规则体系限定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于政策的外部证据排除规则,但这一路径与提高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无关;二是循着相关性规则-内部证据排除规则-外部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路建构证据规则体系,在提高案件事实认定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公正与效率等外部政策。选择后者的关键是在我国引入证据可靠性概念并将其与证据真实性进行有效区分,在此基础上明晰可靠性证据规则的理论谱系与建构标准,并循此逻辑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可靠性证据规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证据属性 证据评价 可靠性 可靠性证据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刑事证据运用的风险及其规制——以算法证据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潘金贵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共17页
数字信息技术对刑事司法的深度介入产生了算法证据。刑事算法证据应限于“人辅机主”型的机器学习算法证据,可归属于专门性问题报告范畴。算法通过数据结构化的过程,揭示大数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算法证据是在司法证明整体主义... 数字信息技术对刑事司法的深度介入产生了算法证据。刑事算法证据应限于“人辅机主”型的机器学习算法证据,可归属于专门性问题报告范畴。算法通过数据结构化的过程,揭示大数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算法证据是在司法证明整体主义模式下对大数据评价的结果,包括预测类算法证据、识别类算法证据和分析类算法证据。算法证据的司法适用存在三层风险:对无罪推定和自由心证的冲击;“概率近似正确(PAC)”理论下的事实认定错误性或歧视性问题;权力行使的隐化和异化趋势。同时存在双维困境:在实体困境维度,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个人数据赋权与反算法身份歧视等手段难以实现对算法的有效规制和监管,影响算法证据合理适用;在程序困境维度,数据选择与算法设计监督程序、结果告知与解释程序以及异议或质证程序的规则阙如,制约算法证据适用实效。对此,应当以事实认定的辅助性、技术性正当程序、比例原则作为算法证据司法适用的理念指引;依据算法证据生成流程,从数据可靠性、算法可靠性角度明确算法证据可靠性的具体要素;构建取证、开示、质证与认证规则,强化算法证据适用的程序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证据 数字司法 证据可靠性 正当程序 专门性问题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推理规则的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晓滨 郑进 +1 位作者 徐冬玲 杨剑波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0-1182,共13页
本文针对不确定性故障特征信息的融合决策问题,给出基于证据推理(evidence reasoning,ER)规则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故障特征样本似然函数归一化的方法求取各传感器(信息源)提供的诊断证据;从传感器误差以及故障特征对各故障类型辨别... 本文针对不确定性故障特征信息的融合决策问题,给出基于证据推理(evidence reasoning,ER)规则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故障特征样本似然函数归一化的方法求取各传感器(信息源)提供的诊断证据;从传感器误差以及故障特征对各故障类型辨别能力的差异出发,给出获取诊断证据可靠性因子的方法;给出双目标优化模型训练得到诊断证据的重要性权重,最后利用ER规则融合经可靠性因子和重要性权重修正后的诊断证据,利用融合结果进行故障决策.该方法继承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处理不确定性信息融合问题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它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区分证据可靠性和重要性的不足,使得所获诊断证据更为客观、可信.最后,通过在多功能电机转子试验台上的故障诊断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信息融合 证据推理规则 证据可靠性 证据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推理规则的船舶柴油机磨损类型辨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晓健 严新平 +1 位作者 盛晨兴 袁成清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22,共9页
为了利用不确定、不完整信息对船舶柴油机磨损故障进行诊断,以磨粒的二维和三维特征作为诊断信息,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ER)规则的船舶柴油机磨粒类型辨识模型,并以此作为识别柴油机磨损类型的依据.在船舶柴油机油底壳附近安装油液监测系... 为了利用不确定、不完整信息对船舶柴油机磨损故障进行诊断,以磨粒的二维和三维特征作为诊断信息,提出了基于证据推理(ER)规则的船舶柴油机磨粒类型辨识模型,并以此作为识别柴油机磨损类型的依据.在船舶柴油机油底壳附近安装油液监测系统以采集油液样本,提取油液中磨粒的二维和三维特征.对每一磨粒特征进行k均值聚类确定其参考值,对磨粒样本与参考值的相似性进行似然归一化,获得了证据的置信度分布.考虑辨识证据的可靠性和重要性,利用ER融合规则对多条辨识证据进行融合,辨识磨粒类型,进而确定柴油机磨损类型.通过5折交叉验证以及不同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利用不确定、不完整信息识别磨粒类型,确定柴油机磨损类型,并且模型结构简单,辨识准确性高,辨识结果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磨损类型辨识 证据推理规则 证据可靠性 证据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理论的主客观整合推理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杜元伟 孙永河 段万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3,共3页
现有证据理论研究侧重于从客观证据中提取证据源可靠性(RES)信息,而未考虑知识、经验、直觉等主观认知信息对RES推断及证据融合的积极作用。为此,基于证据距离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提出反映证据源相对可靠性的主客观RES矩阵,以调节总误... 现有证据理论研究侧重于从客观证据中提取证据源可靠性(RES)信息,而未考虑知识、经验、直觉等主观认知信息对RES推断及证据融合的积极作用。为此,基于证据距离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提出反映证据源相对可靠性的主客观RES矩阵,以调节总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用于提取证据源综合可靠性信息的RES整合模型,并结合Dempster组合规则给出证据推理步骤。数值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主客观整合推理 证据可靠性 DEMPSTER组合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审判中大数据证据的审查 被引量:32
7
作者 卫晨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6,共10页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催生出的大数据证据已经出现在庭审实践当中。尽管这种新的证据形式提高了事实认定者的认知水平,但同时也隐含着人为偏误与证据失真的证据风险,司法实践需要一套针对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体系。大数据证据浸润在...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催生出的大数据证据已经出现在庭审实践当中。尽管这种新的证据形式提高了事实认定者的认知水平,但同时也隐含着人为偏误与证据失真的证据风险,司法实践需要一套针对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体系。大数据证据浸润在数据社会这一外部环境当中,同时又因机器学习的内部技术原理而呈现出以电子数据为表现形式、以专家证据为证据内核的证据属性。这决定了大数据证据的审查,一方面要根植于电子数据的规则传统进行证据鉴真,另一方面要对机器学习的源代码进行可靠性评估,以完成大数据证据的相关性判断与可靠性评价。同时,应当以调整证据种类制度、完善电子数据鉴真制度以及构建大数据证据质证机制作为大数据证据审查的配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证据 证据可靠性 鉴真 机器学习 源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超声检测缺陷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力 周志杰 赵福均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针对超声检测缺陷性质识别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进行超声检测缺陷识别的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融合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层融合,将其输出作为证据源的概率分布函数... 针对超声检测缺陷性质识别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进行超声检测缺陷识别的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融合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层融合,将其输出作为证据源的概率分布函数。其次,在决策层融合中针对传统D-S证据理论易出现证据冲突的情况,考虑到不同传感器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差异,给出获取证据源可靠性因子的方法。通过引入可靠性因子λ衡量不同证据源的可靠性,使得所有证据源经过可靠性评估后再进行数据融合。最后,通过超声检测手段获取某航空材料的缺陷数据,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缺陷识别,与传统D-S证据理论相比提高了缺陷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证据理论 神经网络 超声检测 证据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证据适用的双重风险及其规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国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3,共8页
人工智能证据是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形成的可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机器结论。现代人工智能证据主要以机器学习技术为基础,具有机器生成性、机械复杂性和数据依赖性。人工智能证据进入法庭不仅符合证据法鼓励采纳证据的基本精神,也可以发挥独... 人工智能证据是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形成的可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机器结论。现代人工智能证据主要以机器学习技术为基础,具有机器生成性、机械复杂性和数据依赖性。人工智能证据进入法庭不仅符合证据法鼓励采纳证据的基本精神,也可以发挥独特的证明价值。但人工智能证据的应用也存在双重风险。第一重风险是证据可靠性风险,具体包括技术可靠性风险、数据可靠性风险和结论不可解释风险。该风险应通过建立人工智能证据法庭可靠性审查体系以及庭外监管机构的方式加以规制。第二重风险是“证据偏在”风险,该风险产生的原因是诉讼双方证据获取能力的不平衡以及人工智能证据的质证困难。对此,应注重人工智能证据的证据开示并建立有效的质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证据 双重风险 证据可靠性 证据偏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证据推理法的舰艇综合操纵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琳 谢新连 王昊泽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3,共10页
[目的]为尽可能准确地对舰艇操纵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对证据推理法进行改进。[方法]阐述证据推理法的基本概念,对证据推理法的评价原理及基本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并从3个方面改进证据推理法:首先,定义性能匹配度,以有效反映舰艇操纵性这一... [目的]为尽可能准确地对舰艇操纵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对证据推理法进行改进。[方法]阐述证据推理法的基本概念,对证据推理法的评价原理及基本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并从3个方面改进证据推理法:首先,定义性能匹配度,以有效反映舰艇操纵性这一定量指标与海军需求的匹配程度;其次,鉴于现有证据推理法不能融合多时刻的评价数据,提出可信度的概念;最后,针对舰艇操纵性能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大量定性指标中单一证据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引入证据可靠性弱化不良数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某型舰的操纵性能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的示例计算和分析,分别对综合评价结果与各个时刻的评价结果、考虑与不考虑证据可靠性的证据推理法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运用可信度计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与2/3的时刻的评价结果相同,可信度遵循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使用证据可靠性修正权重,可以将不可靠证据的权重从20.00%降至13.49%,有效降低其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结论]研究成果对证据推理法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为舰艇操纵性能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操纵性 证据推理法 证据可靠性 可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取证的三维过程模型
11
作者 赵倩 宋如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5期93-95,98,共4页
在强调取证人员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电子证据来源的不同,提出了一个三维过程模型,针对不同的案件中涉及的不同证据来源,可以采用不同的证据收集方案,扩大了数字取证模型的使用范围,同时实现了证据的自动收集和分析功能,及知识的重复使... 在强调取证人员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电子证据来源的不同,提出了一个三维过程模型,针对不同的案件中涉及的不同证据来源,可以采用不同的证据收集方案,扩大了数字取证模型的使用范围,同时实现了证据的自动收集和分析功能,及知识的重复使用功能,并在调查分析阶段对证据可靠性放大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证据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取证 证据可靠性 数字取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