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
14
1
作者
艾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23,共16页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律才会科以明确的证据使用禁止后果。此外,我国证据使用禁止呈现立法上的积极主动、司法上的消极保守、阶段上的层层把关、论证上的简单恣意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皆与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这一现象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尽管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共享职权主义传统,但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
取得
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禁止使用的法理构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艾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在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时,德国的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具有理论解释上和实务操作上的双重优势。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在宪法上和刑事诉讼法上具有亲和关系,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作为处理私人违法...
在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时,德国的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具有理论解释上和实务操作上的双重优势。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在宪法上和刑事诉讼法上具有亲和关系,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作为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的指导性理论。当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范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规定了相应的取证规范,因此,对辩护律师违法取得的证据,应当区分情形,运用不同理论进行分析。如果辩护律师是以违反《刑事诉讼法》第41条的方式取得的证据,法官应当援引依附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禁止使用该证据。如果辩护律师不是以违反《刑事诉讼法》第41条的方式取得的证据,而是以其他违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法官应当援引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判断是否禁止使用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私人违法取证
证据使用禁止
基本权利
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与美国刑事证据排除规则衍生史及制度构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许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的法律实践模式对于其他法治国家而言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这种范式只有在切合各国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的基本框架内构建各自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制史
证据使用禁止
非法
证据
排除
权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
14
1
作者
艾明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23,共16页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原理及运用研究"(14AFX014)
文摘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律才会科以明确的证据使用禁止后果。此外,我国证据使用禁止呈现立法上的积极主动、司法上的消极保守、阶段上的层层把关、论证上的简单恣意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皆与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这一现象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尽管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共享职权主义传统,但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
取得
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Keywords
criminal procedure
evidence obtainment prohibition
evidence use prohibition
rule protection purpose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禁止使用的法理构建
被引量:
3
2
作者
艾明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基金
2018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我国刑事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体系构建研究"(2018ZDFX04)
2016年西南政法大学引进人才科研资助项目"侦查程序法治化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问题研究"(2016-XZRCXM006)
文摘
在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时,德国的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具有理论解释上和实务操作上的双重优势。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在宪法上和刑事诉讼法上具有亲和关系,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作为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的指导性理论。当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范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规定了相应的取证规范,因此,对辩护律师违法取得的证据,应当区分情形,运用不同理论进行分析。如果辩护律师是以违反《刑事诉讼法》第41条的方式取得的证据,法官应当援引依附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禁止使用该证据。如果辩护律师不是以违反《刑事诉讼法》第41条的方式取得的证据,而是以其他违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法官应当援引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判断是否禁止使用该证据。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私人违法取证
证据使用禁止
基本权利
法理
Keywords
criminal procedure
the evidence obtained illegally by the private person
evidence use prohibition
fundamental rights
jurisprudence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与美国刑事证据排除规则衍生史及制度构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许乐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5,共6页
文摘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的法律实践模式对于其他法治国家而言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这种范式只有在切合各国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的基本框架内构建各自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运行。
关键词
西方法制史
证据使用禁止
非法
证据
排除
权衡原则
Keywords
western legal history
evidence-utility prohibition
illegal evidence exclusion
balancing principle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艾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禁止使用的法理构建
艾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德国与美国刑事证据排除规则衍生史及制度构型比较研究
许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