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14
1
作者 艾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23,共16页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律才会科以明确的证据使用禁止后果。此外,我国证据使用禁止呈现立法上的积极主动、司法上的消极保守、阶段上的层层把关、论证上的简单恣意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皆与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这一现象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尽管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共享职权主义传统,但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取得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情景中证据使用策略技术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清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84,共5页
证据使用策略是西方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谎言识别策略,是访谈(审讯)人员主动策略性、结构化对犯罪嫌疑人的询问工作模式。它以社会认知与自我调节为理论基础,建立起以审讯人员观点采择为主动性心理机制,以证据隐瞒、证据呈现、反... 证据使用策略是西方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谎言识别策略,是访谈(审讯)人员主动策略性、结构化对犯罪嫌疑人的询问工作模式。它以社会认知与自我调节为理论基础,建立起以审讯人员观点采择为主动性心理机制,以证据隐瞒、证据呈现、反侦查策略、询问技术及陈述—证据不一致性、前后陈述不一致性等概念与技术为核心的策略系统。在司法实践与策略训练中,通过反侦查策略与言语反应,可以对于提高谎言识别准确率、判别有罪的犯罪嫌疑人与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获得真实的罪行供述获得积极效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骗 审讯 证据使用策略 观点采择 证据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刑衔接中行政执法证据的使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董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2,共9页
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打破了传统证据法学在证据合法性认定上必须有适格取证主体的硬性规定。为了限制大量行政证据无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立法从行政证据的准入范围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了片面提高办案效... 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打破了传统证据法学在证据合法性认定上必须有适格取证主体的硬性规定。为了限制大量行政证据无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立法从行政证据的准入范围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了片面提高办案效率,办案人员仍通过各种渠道规避法律,将大量本应重新制作收集的言词类行政证据直接混入刑事证据体系来认定案情,给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带来较大风险。从完善我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长远未来出发,一方面应淡化行刑衔接中取证主体作为证据合法性必备要件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应逐渐完善传闻法则、关联性法则以及合法性法则等证据规则,从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方面提高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门槛,实现行刑衔接的高效科学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行刑衔接 行政证据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禁止使用的法理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艾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在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时,德国的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具有理论解释上和实务操作上的双重优势。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在宪法上和刑事诉讼法上具有亲和关系,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作为处理私人违法... 在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时,德国的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具有理论解释上和实务操作上的双重优势。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在宪法上和刑事诉讼法上具有亲和关系,可以考虑引入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作为处理私人违法取得证据是否禁止使用问题的指导性理论。当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范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规定了相应的取证规范,因此,对辩护律师违法取得的证据,应当区分情形,运用不同理论进行分析。如果辩护律师是以违反《刑事诉讼法》第41条的方式取得的证据,法官应当援引依附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禁止使用该证据。如果辩护律师不是以违反《刑事诉讼法》第41条的方式取得的证据,而是以其他违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法官应当援引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理论,判断是否禁止使用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私人违法取证 证据使用禁止 基本权利 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与美国刑事证据排除规则衍生史及制度构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的法律实践模式对于其他法治国家而言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这种范式只有在切合各国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的基本框架内构建各自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制史 证据使用禁止 非法证据排除 权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决策中科学研究的使用:现状、障碍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代福 穆冬梅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3期25-32,共8页
[目的/意义]人们对危机决策中科学研究的使用情况知之甚少,关注危机决策中科学研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公共危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公共危机事件做出有效和高效的应对。[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观察的方式,梳理了危机决策中科... [目的/意义]人们对危机决策中科学研究的使用情况知之甚少,关注危机决策中科学研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公共危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公共危机事件做出有效和高效的应对。[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观察的方式,梳理了危机决策中科学研究的使用状况,采用RAPID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研究使用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结果/结论]危机决策中存在“研究-政策”缺口,具体表现为研究证据薄弱和科学研究使用有限。本文建议采取及时生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升研究传播能力,促进研究高效、准确地传递;加强研究的吸收和转化;加强研究团队与决策主体的联系等策略来促进科学研究在危机决策中的使用,弥补“研究-政策”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循证政策制定 证据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对数码照片证据的看法
7
作者 陈智华 《云南林业》 2009年第6期40-40,共1页
近年来,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码成像产品的普及和应用,数码照相技术在涉林案件中逐步得到广泛使用。一、数码照相技术在涉林案件中使用的优势(一)随拍即显,提高拍摄效率。涉林案件多发生在山高路远的林区,往返非常不便。使... 近年来,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码成像产品的普及和应用,数码照相技术在涉林案件中逐步得到广泛使用。一、数码照相技术在涉林案件中使用的优势(一)随拍即显,提高拍摄效率。涉林案件多发生在山高路远的林区,往返非常不便。使用传统胶卷照相技术拍摄的现场照片在短时间内是不能制作出来的,如果发现拍摄失误想进行补拍更是困难。如果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照片 涉林案件 照相技术 证据使用 数码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合成作战”中警犬的使用
8
作者 牛勤 范利军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第11期42-44,共3页
警犬技术作为刑事侦查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形势下,能否积极主动融入到合成作战中来,并在合成作战中体现其应有价值,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必须面临解决的课题。一、警犬技术在合成作战中面临的挑战客观方面主要表现:... 警犬技术作为刑事侦查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形势下,能否积极主动融入到合成作战中来,并在合成作战中体现其应有价值,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必须面临解决的课题。一、警犬技术在合成作战中面临的挑战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一是犯罪流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犬技术 现代交通工具 刑事侦查 警犬使用 警犬追踪 现场勘验 犯罪嫌疑 证据使用 刑事案件 嗅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差异化策略的提出——个体化研究方法学元素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晨 刘智 商洪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221-1225,共5页
群体化研究方法能准确、高效地论证干预与疾病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其严格的一致性要求和偏倚控制措施并不符合中医的临床实践特征。多变化、细致的中医临床实践需要采用有效的个体化评价措施,但目前尚无成型的个体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个... 群体化研究方法能准确、高效地论证干预与疾病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其严格的一致性要求和偏倚控制措施并不符合中医的临床实践特征。多变化、细致的中医临床实践需要采用有效的个体化评价措施,但目前尚无成型的个体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个体化研究方法学元素的探索性调查分析和个体化评价方法学集合的初步构建,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化策略,即证据生产阶段依靠群体化研究方法,而在证据使用阶段重视个体化评价,目的在于尝试系统化地整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环节,促进中医循证方法学由线性创新发展模式向集成创新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 个体化 证据生产 证据使用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案件刑事诉讼中的行政认定(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合讲 《长江蔬菜》 2017年第8期12-13,共2页
自2004年《种子法》颁布以来,我国种业冲破体制机制的桎梏,发展速度与规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为新《种子法》实施的元年,也注定拉开新一轮调整序幕。那么未来,新的法律条文将对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执法者和种子经营者在具体... 自2004年《种子法》颁布以来,我国种业冲破体制机制的桎梏,发展速度与规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为新《种子法》实施的元年,也注定拉开新一轮调整序幕。那么未来,新的法律条文将对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执法者和种子经营者在具体实践中,又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本刊特邀律师武合讲,为您探索新《种子法》下的风险规避和维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法 种子经营者 田间现场鉴定 证据使用 非法经营罪 种子质量纠纷 农业行政执法 种子生产经营 企业行为 案件移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案件刑事诉讼中的行政认定(下)
11
作者 武合讲 《长江蔬菜》 2017年第10期13-14,共2页
自2004年《种子法》颁布以来,我国种业冲破体制机制的桎梏,发展速度与规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为新《种子法》实施的元年,也注定拉开新一轮调整序幕.那么未来,新的法律条文将对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执法者和种子经营者在具... 自2004年《种子法》颁布以来,我国种业冲破体制机制的桎梏,发展速度与规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为新《种子法》实施的元年,也注定拉开新一轮调整序幕.那么未来,新的法律条文将对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执法者和种子经营者在具体实践中,又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本刊特邀律师武合讲,为您探索新《种子法》下的风险规避和维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产 证据使用 田间现场鉴定 陆丰市 萝卜种子 广东省农业厅 种子质量纠纷 种子使用 劣种子 证据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档案凭证作用生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学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3,共3页
档案能够发挥凭证性、知识性、历史性等方面的作用是其有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凭证性是档案所特有的属性。电子档案是档案的一种,也应当具有档案这三个方面的属性。电子档案具有知识性和历史性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大家的看法应该是... 档案能够发挥凭证性、知识性、历史性等方面的作用是其有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凭证性是档案所特有的属性。电子档案是档案的一种,也应当具有档案这三个方面的属性。电子档案具有知识性和历史性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大家的看法应该是统一的。电子档案是否具有凭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凭证作用 凭证性 证据使用 数据格式转换 文件保存 侦查人员 过程信息 证据 归档保存 被告人供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犬技术气味鉴别结论法定性差距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卞宏波 李刚 董美珅 《中国工作犬业》 2019年第8期42-46,共5页
警犬气味鉴别技术和其他刑事技术鉴定一样,是侦破犯罪案件的重要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它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这时就显现出了警犬气味鉴别的优势,无论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有多强,其气味不可避免地会留在现场,为警犬气味鉴... 警犬气味鉴别技术和其他刑事技术鉴定一样,是侦破犯罪案件的重要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它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价值。这时就显现出了警犬气味鉴别的优势,无论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有多强,其气味不可避免地会留在现场,为警犬气味鉴别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警犬气味鉴别和其他刑事科学技术一样,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警犬气味鉴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6个基本动作组成:坐卧延缓、嗅嗅源、进入形式、鉴别、分化和奖励。鉴别的准确度取决于犬嗅觉的敏感度和对气味的高度分析。然而,警犬鉴别结论仍然不能作为独立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使用,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法律规定方面的缺失,这无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警犬技术发展的最大难题。警犬鉴别结论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已经成为当前警犬工作的一大突出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科学技术 警犬技术 证据使用 反侦查能力 警犬鉴别 案件事实 法定性 刑事技术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出口商品商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保国 《知识产权》 CSSCI 1996年第2期31-33,共3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极大的发展,1994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367亿美元,列世界贸易第11位。其中出口创汇1210亿美元,出口商品遍及全世界。可以说已加入世界贸易大循环。但是稍加分析,就能看出。
关键词 中国 出口商品商标 商标注册 商标使用证据 商标管理制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