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看方药与证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252-2253,共2页
通过《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即"证"是对疾病从整体功能关系失调角度概括的综合性动态病理模型,来看方药是通过整体取性、调动和发挥机体内在的自主调节能力来实现对"证"的调理关系而实现其功效的。
关键词 内经 证内涵 方药与 整体调整功能 关系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结合病机理论探讨“证”内涵(二)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25-1328,共4页
用文献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方药——病机——证的逆向思维,从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与证机相关性来探讨"证"的内涵。得出"证"内涵具有如下特性:功能关系性、整体关联性、动态时空性、模型性、多维意象性。
关键词 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 类方 病机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结合病机理论探讨“证”内涵(一)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039-1042,共4页
用文献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方药——病机——证的逆向思维,从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与其证机相关性来探讨"证"内涵。得出"证"内涵具有如下特性:功能关系性、整体关联性、动态时空性、模型性、多维意象性。
关键词 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 类方 病机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证的概念内涵研究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翠娟 烟建华 巩振东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5期848-849,共2页
分析了目前证的概念内涵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对证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主要是由于忽略了证的整体系统性内涵和社会人文背景的影响。并从证形成的中医理论和文化背景出发。
关键词 的概念内涵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证链式”排污许可内涵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初探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斓琪 于鲁冀 +2 位作者 王燕鹏 梁亦欣 彭赵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192,共6页
当前水环境管理思路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仍存在施行不畅的问题。从固定源环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出发,以通过政策规制与经济激励的共同作用助推制度的有效衔接与执行。据此,提出了“一证链式”排污许可环境管理内涵,仍遵... 当前水环境管理思路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仍存在施行不畅的问题。从固定源环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出发,以通过政策规制与经济激励的共同作用助推制度的有效衔接与执行。据此,提出了“一证链式”排污许可环境管理内涵,仍遵循排污许可证制度为管理核心的基本原则,立足于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的实际施行问题,基于“证前—证中—证后”的管理模式构建全过程污染物指标的循环衔接,并强化证后监管助推制度执行。以期建立高效、精细、循环、发展的一体化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实现环境—经济的联动响应,将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落实到位,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链式”内涵 排污许可 固定源 链式循环 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临床研究思路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志敏 景菲 +3 位作者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4-2867,共4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异病同治 结合 机制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的内涵、方向及路径保障 被引量:7
7
作者 袁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大学治理承载着国家治理在教育场域中的使命和旨趣,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大学治理包括内、外两方面的治理结构事项,二者呈现为既相互独立又共存的统一体。多元共治理论的引入,能够实现大学治理多元主... 大学治理承载着国家治理在教育场域中的使命和旨趣,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大学治理包括内、外两方面的治理结构事项,二者呈现为既相互独立又共存的统一体。多元共治理论的引入,能够实现大学治理多元主体下的分工、协商与合作,为大学治理在结构、理念、技术、效果诸方面指明了新方向。保障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须从多元共治视角构建大学治理内部共生体系及其共生体系政策的外部保障,通过内外兼攻实现大学的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治 大学治理 内涵 方向 路径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