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候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轶凡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525-2527,共3页
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证候以及中药药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技术平台。病证结合动物型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必须能够... 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证候以及中药药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技术平台。病证结合动物型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必须能够以科学的实验方法去证实。在研究中认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无监督方法,建立疾病的证候诊断标准,可以保证纳入病例的客观性。以此为标准,从多种证候模型建立方法中选择出与临床最吻合的一种。再通过方证相应("证实")及方证相左("证伪")对动物模型的疗效反证,评价其可靠性。这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并为提高临床疗效及疾病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动物模型 结合模型 研究意义 建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临床诊疗模式构建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构想与初步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柴程芝 寇俊萍 +3 位作者 王文萍 朱丹妮 严永清 余伯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0-1594,共5页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病证方结合的中医诊疗模式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构想,通过寻求与证候相关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模拟临床特征和病理过程,并通过"以方测证"和"类证方反证&qu...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病证方结合的中医诊疗模式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构想,通过寻求与证候相关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模拟临床特征和病理过程,并通过"以方测证"和"类证方反证"的方法动态地考察模型在不同时程证候属性。以临床常见的气阴两虚证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发现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所防治多种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是缺氧和氧应激,继而发现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小鼠在一定阶段表现为: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性升高等心电图异常改变、出血时间缩短等,部分模拟了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由虚到瘀的病机演变过程,并伴随氧化应激异常等病理变化,生脉散可明显改善上述指征,从而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假说及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的气阴两虚证候属性。课题组正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揭示气阴两虚证的科学内涵及深入阐释益气养阴代表方的作用机理提供可靠的实验与技术平台,并为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动物模型 中医临床诊疗模式 气阴两虚 生脉散 慢性间歇性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角度利用动物实验探讨中医证型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甜甜 潘华峰 +2 位作者 赵金媛 林钟宇 陈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59-2661,共3页
中医的特色所在为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特色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建立。基于现今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从基因蛋白水平上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以揭示疾病与证候的关系。动物实验对中医疗效及机制的探索,创建与中医特色证... 中医的特色所在为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特色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建立。基于现今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从基因蛋白水平上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以揭示疾病与证候的关系。动物实验对中医疗效及机制的探索,创建与中医特色证候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是需要思考的,现代医学从微观角度对中医证的本质研究,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而其联系之所在基于对中医中药机制及疗效的认识,因此可以用疗效反证法验证科学意义、研究价值。胃癌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于胃癌的防治是当今中医科学研究的重点,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推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 基因 证候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