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短时序降雨数据的区域设计降雨估计
1
作者 朱志华 周雯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为克服传统设计降雨方法对降雨要求高且忽略空间分布等特点,基于ERA5再分析降雨数据,分析东江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不同时期的短时序降雨数据耦合RainyDay模型,以推估得到具有时空特征的区域设计降雨,并探讨基于短时序降雨数据... 为克服传统设计降雨方法对降雨要求高且忽略空间分布等特点,基于ERA5再分析降雨数据,分析东江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不同时期的短时序降雨数据耦合RainyDay模型,以推估得到具有时空特征的区域设计降雨,并探讨基于短时序降雨数据推估设计降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上流域西南平均降雨量和极端降雨发生概率较大,而时间上有明显的季节性,降雨集中于4~9月;耦合RainyDay模型和短时序降雨数据能较好地反演和推估研究区域的设计降雨,其能够考虑不同重现期下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克服了传统方法简化空间分布、所需降雨数据时间序列长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序降雨 设计降雨 RainyDay模型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降雨特征的多变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成林 周玉文 +2 位作者 隋军 李文涛 高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0-945,共6页
鉴于径流数据缺乏且难以长期监测,而降雨数据相对完整,通常假定降雨和径流同频率,以设计降雨作为前端输入进行水文分析.在重新定义设计降雨特征变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单变量分析的暴雨强度公式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 鉴于径流数据缺乏且难以长期监测,而降雨数据相对完整,通常假定降雨和径流同频率,以设计降雨作为前端输入进行水文分析.在重新定义设计降雨特征变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单变量分析的暴雨强度公式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降雨特征多变量分析方法;并以广州1961—2012年历史降雨数据为例,分析了设计降雨量与降雨峰值组合风险概率.研究表明:基于Copula函数的降雨多变量分析能更加全面地反映降雨特征,有利于提高水文分析计算精度.该方法还可根据水文分析的需求进行2变量及以上的降雨特征量组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降雨 COPULA函数 多变量分析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与不透水地面分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勇翔 刘强 +3 位作者 王希 赵耀龙 王建斌 熊家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给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确定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并对主城区下垫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分别为6.76 mm、17.43 mm和21.22mm.设计降雨量为21.22mm... 为给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确定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降雨量并对主城区下垫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0%、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分别为6.76 mm、17.43 mm和21.22mm.设计降雨量为21.22mm时,海绵城市建设可实现对全年87.14%的降雨场次地表径流有效控制的目标.主城区中,莲湖区、碑林区和新城区的不透水地表面积为90%左右,城市内涝的风险和促渗难度较大.结合西安市湿陷性黄土的地质条件,建议建立连续渗透体系;对既有街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优先从公园绿地海绵化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 设计降雨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设计降雨及其总量控制率时空异质性特征
4
作者 马秘 杨云川 +4 位作者 黎倩云 周津羽 韦姣崟 廖丽萍 韦钧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4,53,共11页
针对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成效考核中设计降雨及其控制率指标单一均化、难以有效定量指导不同下垫面LID设施建设并评价其效果等问题,以南宁市市区为例,基于2020年Quick Bird土地利用及子流域精细划分,根据1981-2010年南宁市0.1°C... 针对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成效考核中设计降雨及其控制率指标单一均化、难以有效定量指导不同下垫面LID设施建设并评价其效果等问题,以南宁市市区为例,基于2020年Quick Bird土地利用及子流域精细划分,根据1981-2010年南宁市0.1°CMFD格点日降雨序列资料,采用ArcGIS空间插值法、《指南》中设计降雨量与控制率关系法以及容积法,分析了研究区日降雨量、设计降雨量及其总量控制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并讨论了现状下垫面调蓄及管网排水对控制率指标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市市区日降雨频次、年分配、设计降雨量及其控制率均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按75%控制率对应各月的日设计降雨量变化范围为9.72(2月)~32.05 mm(7月);南宁市主城区(面积占比31.99%)现状年降雨总量控制率普遍低于50%,仅靠绿色LID设施难以实现75%控制率目标,要实现该控制率目标,主城区还需增加调蓄容积120~211 m^(3)/hm^(2),若考虑管网排水能力70~103 m^(3)/hm^(2),则所需调蓄容积可减少30~108 m^(3)/hm^(2)。综上,为实现南宁市75%控制率目标,应针对现状下垫面水平,建立考虑时空异质性的不同控制率目标与调蓄容积、管网排水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这是有效提升海绵城市调控雨洪径流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设计降雨 降雨总量控制率 时空异质性 调蓄容积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降雨特征对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瑞宁 谢芳 +2 位作者 李小宁 赵天明 秦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3,共8页
降雨是城市内涝的主要诱因之一,不同降雨特征对于城市内涝风险的影响也有所区别。为了进一步挖掘降雨特征对城市内涝风险的影响,采用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Works ICM)构建了我国南方某城市的内涝模型,系统分析了设计降雨的雨型和历时特... 降雨是城市内涝的主要诱因之一,不同降雨特征对于城市内涝风险的影响也有所区别。为了进一步挖掘降雨特征对城市内涝风险的影响,采用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Works ICM)构建了我国南方某城市的内涝模型,系统分析了设计降雨的雨型和历时特征对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影响。在4个重现期的3种降雨雨型和3个降雨历时条件下,共计36个不同降雨情景对研究区的内涝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比不同模拟情景下的积水深度、积水面积以及积水量等结果发现:在相同降雨雨型和重现期条件下,降雨历时对积水深度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别;在不同降雨雨型和降雨历时模拟情景中,积水点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而积水面积受降雨雨型和降雨历时的双重影响;峰值积水量受降雨雨型影响较大,受降雨历时影响较小,而积水总量受降雨历时影响较大,受降雨雨型影响较小。研究中量化分析了不同设计降雨特征对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影响,旨在为合理地开展城市内涝预警以及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设计降雨 雨型 降雨历时 InfoWorks IC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集中度下流域干支流洪水全过程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美君 侯精明 +6 位作者 方媛 石磊 马勇勇 王添 景静 吴豪 马萌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9,共10页
为研究流域洪水形成过程及淹没风险规律,采用二维全水动力模型GAST模拟灞河部分流域的降雨成洪情况,分析不同降雨集中度下的洪水形成过程及淹没风险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集中度影响流域洪水的洪峰流量与峰现时间,也影响淹没风险区... 为研究流域洪水形成过程及淹没风险规律,采用二维全水动力模型GAST模拟灞河部分流域的降雨成洪情况,分析不同降雨集中度下的洪水形成过程及淹没风险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集中度影响流域洪水的洪峰流量与峰现时间,也影响淹没风险区面积及峰值出现时间。雨量大且集中的降雨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大洪峰洪水,也较快达到淹没风险区面积峰值;流域干支流在出山口断面峰现时间顺序为清峪沟、流峪河、灞河上游、蓝桥河,汇流起始点与流域出口断面峰现时间最大相差80 min;淹没风险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出山口外的灞河干流沿河两岸,淹没面积达到峰值最早为低风险区,最晚为极高风险区,峰现时间均在4 h之前。流域干支流洪水过程及淹没风险变化过程分析结果可为灞河流域不同降雨条件下的防洪响应及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洪水 设计降雨 降雨集中度 峰现时间 淹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值降雨处理对城市内涝防治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唐颖 赵玉杰 +2 位作者 王昊 宋利祥 黄金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70,共10页
【目的】极端降雨的频发导致了降雨样本中极值的出现,进而影响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为研究极值降雨样本对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精度的影响,并增加其在城市内涝防治应用中的合理性,【方法】以广州市近52 a(1969—2020年)的降雨数据为例,基于... 【目的】极端降雨的频发导致了降雨样本中极值的出现,进而影响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为研究极值降雨样本对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精度的影响,并增加其在城市内涝防治应用中的合理性,【方法】以广州市近52 a(1969—2020年)的降雨数据为例,基于3σ准则和年次大值替代极大值方法,对降雨样本进行了极值的判定和处理,分析得出极值存在造成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结果略有偏大。以猎德涌排涝片为例构建内涝模型,通过对不同极值处理方法下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芝加哥降雨过程线进行模拟,分析两方法在不同降雨情景下地表淹没水量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年次大值方法与极大值方法推求的降雨模拟结果相比,极大值方法较年次大值方法模拟的地表淹没水量增加11.36%~23.70%。【结论】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年次大值方法,不仅保证了降雨样本的容量,而且提高了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精度,进而保证了城市内涝防治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降雨 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降雨雨型 内涝模拟 管网改造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日降雨空间变化对雨水径流源头总量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质明 胡蓓蓓 +2 位作者 李俊奇 王文亮 王思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为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对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186个气象站近30年的日降雨量资料,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计算,得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以及年均控制降雨量;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均控制降雨量的关系... 为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对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186个气象站近30年的日降雨量资料,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计算,得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以及年均控制降雨量;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均控制降雨量的关系将中国区域分为9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设计降雨量地域变化明显,广东、四川、广西、河北和河南等省的标准差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3倍,且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提升而增加,源头径流控制效果差异明显;南部地区径流控制效果多为"高量低率";"低量低率"区位于甘肃、宁夏等地,面积占比为9.44%,其降雨特征不适合发挥源头控制设施的效果;而最适宜发挥源头控制作用的"高量高率"区位于西南部分地区,面积占比为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 年均控制降雨 源头控制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某市政道路降雨径流和水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曦 熊鸿斌 +2 位作者 杜浩强 谢进 刘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7-973,共7页
文章以陕西咸阳某市政道路为例,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对研究区域进行模拟,分析该道路区域与保持原状相比,采用下凹式绿地对降雨径流和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设计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2、1、... 文章以陕西咸阳某市政道路为例,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对研究区域进行模拟,分析该道路区域与保持原状相比,采用下凹式绿地对降雨径流和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设计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2、1、2、3、5 a时,布置下凹式绿地的土地利用情景能有效推迟地表径流形成时间、缩短径流时长、延缓峰值时间;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加,下凹式绿地对于地表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的削减率逐渐减小,对于小强度的降雨事件,下凹式绿地能发挥较好的效果;布置下凹式绿地的土地利用模式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悬浮物(suspended substance,SS)、NH_(3)-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这4种污染物指标排放量的削减率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说明在降雨强度过大的条件下,削减效果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式绿地 降雨径流污染物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 设计降雨强度 削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设施规模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孟莹莹 王会肖 张书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2,共6页
研究提出了基于单场次降雨分析以及基于长系列降雨统计的生物滞留设施规模设计方法。针对国内市政排水设计一般采用设计重现期的概念,基于单场次降雨分析的规模设计方法用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分配方法计算设计降雨过程,由设计降雨推算设... 研究提出了基于单场次降雨分析以及基于长系列降雨统计的生物滞留设施规模设计方法。针对国内市政排水设计一般采用设计重现期的概念,基于单场次降雨分析的规模设计方法用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分配方法计算设计降雨过程,由设计降雨推算设施入流过程,用水量平衡法推算出流过程,用洪量削减率、洪峰削减率、洪峰延迟时间评估设计效果。基于长系列降雨统计的规模设计方法对长期日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降雨发生频率对应的设施入流量及处理量,用年径流总量削减率评估设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海绵城市 规模 设计降雨 降雨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点面折减系数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琛朝 黄津辉 陈以恒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82,共7页
概括了降雨点面折减系数(ARF)的影响因素,包括流域面积、降雨持续时间、重现期、地形、天气类型和季节等,综述了估算ARF的定点定面法和动点动面法的算法过程、基础数据类型和应用范围,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指出方法的选择对AR... 概括了降雨点面折减系数(ARF)的影响因素,包括流域面积、降雨持续时间、重现期、地形、天气类型和季节等,综述了估算ARF的定点定面法和动点动面法的算法过程、基础数据类型和应用范围,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指出方法的选择对ARF的计算有显著的影响,ARF的经验法虽然计算烦琐,对数据要求高,但其时间和空间适用性强,仍具有优势。解析法及动点动面法往往依赖于简化的假设,应用范围有限。未来应系统研究各种计算方法的差异,并借助于卫星、雷达等高分辨率降雨数据,开展ARF的空间分析,为工程设计及水文模拟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面折减系数 设计降雨 降雨 降雨频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区线性矩法的大汶河流域极值降雨频率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玖跃 郭成 +2 位作者 王沁 胡义明 王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4,共5页
以山东省大汶河流域为例,采用M-K检验法对6、12、24 h和3 d的年极值降雨资料进行一致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地区线性矩法推求站点暴雨设计值,将区域设计值结果与单站线性矩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了大汶河流域50年一遇暴雨设计值的... 以山东省大汶河流域为例,采用M-K检验法对6、12、24 h和3 d的年极值降雨资料进行一致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地区线性矩法推求站点暴雨设计值,将区域设计值结果与单站线性矩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了大汶河流域50年一遇暴雨设计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可将大汶河流域划分为3个水文气象一致区,最优分布线型以广义极值分布(GEV)为主;单站线性矩法与地区线性矩法结果的差距(平均绝对相对误差)随样本系列长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重现期越大差距越大;大汶河流域暴雨设计值的空间分布不均,但各时段分布态势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线性矩法 水文气象一致区 极值降雨设计值时空分布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视角下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空间格局研究
13
作者 朱静 彭颖 +2 位作者 刘险 李红 方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指标,与之相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该文利用湖北省39个设市地市(含神农架林区)30年的水文降雨资料,研究得出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形成了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一览表和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一张图,结果表明:(1)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为3个区,分别对应中国内地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的Ⅱ区(80%≤α≤85%)、Ⅲ区(75%≤α≤85%)和Ⅳ区(70%≤α≤85%),设计降雨量范围分别为Ⅱ区(10 mm≤H≤28.3 mm)、Ⅲ区(12.7mm≤H≤39.5 mm)、Ⅳ区(14.3 mm≤H≤49.0 mm);(2)神农架、丹江口、十堰等处于Ⅱ区,襄阳、利川、宣恩等处于Ⅲ区,随州、天门、咸宁、黄石、孝感、仙桃、黄冈、鄂州、武汉等处于Ⅳ区。研究填补了湖北省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的空白,相关取值建议有助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 区域划分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期径流雨水工程截流措施及效果初探 被引量:15
14
作者 白建国 朱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初期径流雨水是受纳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用降雨深度界定初期径流雨水量并将其截流可降低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为便于采取工程措施有效截流初期径流雨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体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为... 初期径流雨水是受纳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用降雨深度界定初期径流雨水量并将其截流可降低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为便于采取工程措施有效截流初期径流雨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体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为依据,将污染指标值高于该标准限值的径流雨水界定为初期径流雨水,因此后期径流雨水量即为污染指标值等于或小于该标准限值时的产流量,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体积表示。据此按钢筋混凝土圆管(满流)的水力计算图确定截流管道的管径,并采用溢流堰式截流井截流。通过实际工程验证,其截流效果显著,且工程易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径流雨水 降雨深度 降雨体积 污染指标值 标准限值 有效截流 设计降雨历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模型在水文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月萍 汤有光 王锐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的结合物理过程的尺度模型,并分析比较了应用尺度模型和传统频率分析方法(即直接计算法)来计算设计降雨的优劣势。使用香港新界北雨量站数据,发现尺度模型在降雨历时120,360,720和1 440 m in范围内比较合理,计算得出的...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的结合物理过程的尺度模型,并分析比较了应用尺度模型和传统频率分析方法(即直接计算法)来计算设计降雨的优劣势。使用香港新界北雨量站数据,发现尺度模型在降雨历时120,360,720和1 440 m in范围内比较合理,计算得出的设计降雨比直接计算法得出的要小,且随着重现期的增加,两者的差异也相应地增加。结合了物理特性的尺度模型相较直接计算法更加合理,可以作为传统频率分析方法的一种替代或补充方案来计算设计降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计算法 尺度模型 设计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历时雨型对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状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经纬 王昊 +1 位作者 王浩 廖卫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3,162,共7页
管网过流能力不足或老化会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借助水力模型辅助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尤为必要。考虑到设计雨型是影响管网设计标准的重要因素,以广州市猎德涌排涝片为研究区域,分析两种短历时设计雨型对管网运行状态(包括溢流和充满... 管网过流能力不足或老化会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借助水力模型辅助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尤为必要。考虑到设计雨型是影响管网设计标准的重要因素,以广州市猎德涌排涝片为研究区域,分析两种短历时设计雨型对管网运行状态(包括溢流和充满度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芝加哥雨型雨峰系数为0.35,降雨集中在雨峰附近,P&C雨型降雨波动分布在前半时程,主雨峰系数为0.16;芝加哥雨型下的满流管段数与溢流检查井个数大于P&C雨型的,对于管道的设计标准要求更高;而P&C雨型下的溢流总水量及单个检查井溢流水量大于芝加哥雨型的,对于地表积水影响更大;10 a一遇设计情景下,两个雨型模拟结果差距最大。通过量化分析溢流与管段充满度对雨型的响应,以期为城市管网设计与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网 短历时设计降雨 芝加哥雨型 P&C雨型 SWMM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规划中径流控制分区及LID控制指标量化研究——以昆明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振宇 郭涛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以昆明市为例,结合城市不同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海绵城市建设最主要的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通过对昆明中心城区用地、土壤、地下水等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提出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布... 以昆明市为例,结合城市不同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海绵城市建设最主要的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通过对昆明中心城区用地、土壤、地下水等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提出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年径流总量控制方案;结合历史降雨资料分析,提出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将不同分区LID措施进行量化。研究表明,量化后的LID措施在新开发地块中实施难度不大,但在现状地块中要进行改造则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采取一些灵活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LID) 年径流总量 设计降雨 径流控制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en-Ampt和稳渗不同入渗模型下的城市内涝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宝山 侯精明 +4 位作者 李丙尧 郭凯华 苏锋 邓朝显 付德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123,共9页
为分析Green-Ampt和稳渗两种入渗模型对城市内涝的影响,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应用基于水文及水动力方法的城市雨洪过程数值模型模拟城市暴雨致涝过程。以Green-Ampt入渗模型计算产流,模拟研究区内涝积水过程,发现... 为分析Green-Ampt和稳渗两种入渗模型对城市内涝的影响,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应用基于水文及水动力方法的城市雨洪过程数值模型模拟城市暴雨致涝过程。以Green-Ampt入渗模型计算产流,模拟研究区内涝积水过程,发现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吻合度高,内涝积水点均实现精确的模拟。计算了1a、2a、5a、10a、20a、50a6种不同重现期设计降雨在两种不同入渗模型下的内涝积水总量与总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城市内涝积水达到峰值时,不同降雨重现期下Green-Ampt入渗下相较于稳渗内涝积水总量分别减少28.41%、26.49%、26.39%、21.04%、17.28%、15.02%,Ⅲ级及以上内涝积水总面积分别减少31.5%、28.6%、28.3%、20.7%、16.3%、12.7%。本研究应用不同入渗模型揭示了内涝积水程度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变化规律,对更合理地开展数值模型模拟以及城市雨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AMPT模型 稳渗 设计降雨 城市内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