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的改进的再生核质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明 周进雄 +1 位作者 张智谦 张陵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基于物质导数概念和直接微分法,将再生核质点法应用于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DSA)中。导出了基于无网格近似的灵敏度方程,特别强调了在考虑形状函数关于设计变量的物质导数时无网格方法与有限元法的不同。通过对RKPM形状函数及其物质导数... 基于物质导数概念和直接微分法,将再生核质点法应用于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DSA)中。导出了基于无网格近似的灵敏度方程,特别强调了在考虑形状函数关于设计变量的物质导数时无网格方法与有限元法的不同。通过对RKPM形状函数及其物质导数进行矩式显式表述,提高了无网格方法的计算效率。对两个二维线弹性问题进行了位移灵敏度和应力灵敏度分析,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吻合的很好;同时通过对通常的RKPM和改进的RKPM计算耗时的比较,显示了该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可以显著地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方法 再生核质点法 形状设计灵敏度分析 形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的多体系统动力学设计灵敏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臧宏文 潘振宽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基于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建立了多体系统动力学设计灵敏度分析的伴随变量方法。系统的初始条件由隐函数给出 ,设计目标函数为通用的积分型 ,推导过程采用变分方法。最后 ,以简单的弹簧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常微分方程 设计灵敏度分析 伴随变量方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动力学设计灵敏度分析的直接微分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婕 丁洁玉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4期76-79,共4页
基于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 ,采用直接微分方法系统地推导了多体动力学灵敏度分析的矩阵微分方程 ,并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为提高灵敏度分析的通用性 ,采用了具有通用性的积分型目标函数。为避免两次数值积分步长... 基于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 ,采用直接微分方法系统地推导了多体动力学灵敏度分析的矩阵微分方程 ,并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为提高灵敏度分析的通用性 ,采用了具有通用性的积分型目标函数。为避免两次数值积分步长不一致引起的数值积分的实施复杂性 ,将动力学方程中的状态变量与状态灵敏度分析变量重新组合 ,使得系统状态方程与状态灵敏度方程可以一起求解。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常微分方程 设计灵敏度分析 直接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子午线轮胎疲劳性能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林 林波 +1 位作者 安登峰 应世洲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356,共3页
对子午线轮胎12.00R20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运用设计灵敏度分析技术,计算轮胎主要破坏区域的应变比能对该区域各胶料橡胶材料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灵敏度;根据设计灵敏度分析的结果,对轮胎各胶料进行优化,以提高轮胎的疲劳寿命;优... 对子午线轮胎12.00R20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运用设计灵敏度分析技术,计算轮胎主要破坏区域的应变比能对该区域各胶料橡胶材料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灵敏度;根据设计灵敏度分析的结果,对轮胎各胶料进行优化,以提高轮胎的疲劳寿命;优化结果在试制轮胎的耐久试验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橡胶 有限元法 设计灵敏度分析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lumination of parameter contributions on uneven break: phenomenon in underground stoping mines 被引量:2
5
作者 Jang Hyongdoo Topal Erkan Kawamura Youh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095-1100,共6页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nundrum facing the stope production in underground metalliferous mining is uneven break (UB: unplanned dilution and ore-loss). Although the UB has a huge economic fallout to the entire min...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nundrum facing the stope production in underground metalliferous mining is uneven break (UB: unplanned dilution and ore-loss). Although the UB has a huge economic fallout to the entire mining process, it is practically unavoidable due to the complex causing mechanism. In this study, the contribution of ten major UB causative parameters ha,; been scrutinised based on a published UB predicting artificial neuron network (ANN) model to put UB under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wo typical ANN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i.e., connection weight algorithm (CWA) and profile method (PM) have been applied. As a result of CWA and PM applications, adjusted Qrate (AQ) reveal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arameter to UB with contribution of 22,40% in CWA and 20,48% in PM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 stope design, production, and reconciliation stages on underground stoping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planned dilution Ore-loss Underground metalliferous mining Uneven break Artificial neuron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